难封的飞将军:迷路,被俘虏,打酱油,李广有多悲催

梗叔说历史 2022-11-14 16:07:29

一提到飞将军李广,很多人马上就想到了唐代诗人王勃在千古名篇《滕王阁序》里写下的那句“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可是当翻阅《史记》和《汉书》的记载就可以发现,汉武帝一朝有26人因军功而封侯,甚至李广的儿子李敢都混了个关内侯,那人们心目中的名将,千古流芳的飞将军李广打了一辈子仗却未能封侯,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图片来自网络:大汉骑兵

想弄清楚李广为什么无法封侯,首先得知道在汉代封侯的4条“金标准”:

一是杀死或俘虏敌军重要首领,如单于本人,单于的亲戚媳妇和手下的王公重臣之类的。

二是干掉1000个以上的敌军士兵,且自身的损失不能超过敌人。霍去病在漠南之战中就带着800骑兵砍了2000多敌人的脑袋,才换来的冠军侯。

图片来自网络:飞将军李广

三是为战斗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哪怕没有能力亲自上阵砍人,带个路,指个道,打个辅助也是可以的。比如,出使西域的张骞就是因为在出击匈奴的战斗中,为大军指路而被封为博望侯。

四是父亲在战斗中做出重大贡献,儿子可以封侯。如卫青在漠南之战中立下大功,所以汉武帝把卫青三个还在吃奶的儿子都封为侯爵。

图片来自网络:大汉骑兵

只要以上4种情况,任意达成其中的1项就可以封侯了。但是一生和匈奴打了70多仗的李广却一条都没做到。这个除了命运的捉弄恐怕也得从自己身上找点原因。

不错,很多人认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那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是肯定了飞将军李广在对匈奴战争中的崇高地位,只要有飞将军李广在,就能吓得匈奴人不敢南下,这还不能说明李广的战斗力吗?还真不能。首先,唐诗毕竟是文学作品,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历史。而且原来大家都认为,这龙城飞将指的是李广,因为《史记》里有记载,匈奴人称李广为飞将军。

图片来自网络:飞将军李广

可是这“龙城”二字怎么也扣不到李广头上,因为龙城之战就是卫青出道的第1战,也是卫青封侯的一战。“龙城”这两个字明显应该指卫青才对。所以,最新的语文教材中,将“龙城飞将”一词解释为卫青和李广,泛指汉朝和匈奴战争中的将领们。

那李广打了这么多仗,难道都巧妙地避开了所有封侯的标准吗?这恐怕跟他的运气也有点关系。李广是秦代名将李信的后人。虽然是将门世家出身,但李广少年参军,从一个小兵开始做起,因为擅长骑射,个人武力和战斗力都非常惊人,所以很快被提拔为皇帝的贴身武官。

图片来自网络:飞将军李广

当时在位的汉文帝看到李广后,感叹他说,唉,可惜你没生到好时候啊,要是活在高祖刘邦的那个时代,就凭你的本事风格,万户侯就是分分钟的事。这句话本是为了称赞李广,但没想到皇帝的嘴也开过光,这句话却成为了李广一生的悲催写照。

汉文帝时代执行的是休养生息的国策,根本没有打仗的心情,作为武将的李广当然没有出头的机会。等到汉景帝上台,对匈奴的外战虽然还是没指望,但吴楚七国之乱的内战总算给了李广发挥的舞台。

李广也的确很给力,追随太尉周亚夫进攻吴楚叛军。李广身先士卒,跟开了挂一样,一个人冲进敌阵夺取了叛军的军旗。这在古代战争中绝对是大功一件,按理说,捞个侯爵啥的本不成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汉武帝

但命运就是这么神奇,当时汉景帝的弟弟梁武王也相中了李广的勇武,就私下授予了李广将军的职位和印信,而李广竟然也接受了。

这一下子,此事就成了汉景帝心里的一根刺,你梁武王小子一个诸侯王拉拢李广想干什么?而且你李广既然给了就要,是打算跳槽找下家吗?

所以战后论功行赏的时候,李广不但啥也没捞到,还被汉景帝调去了北方守卫边境。当然,李广在边境也没闲着,别的将领面对来抢东西的匈奴人都是蹲在城里防守,只有李广凭着自己的骑射功力和匈奴人对攻。

图片来自网络:大将军卫青

但即便如此,李广还是没有受到重视,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因为梁武王的原因,汉景帝觉得他不够可信;第二,当时大汉也没有和匈奴全面开战的想法。李广这么成天和匈奴人对着干,容易把边境摩擦扩大为全面战争。

所以直到汉景帝去世,李广都只是在北方各个边境之间平调,完全没有封侯的机会。那么到汉武帝上台,汉朝对匈奴的全面反击战正式打响,这回飞将军的机会总该来了。

李广也是这么想的,不过显然老天爷并不同意。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想在马邑打匈奴的埋伏,当时李广作为骁骑将军带着一支部队蹲在包围圈里,结果匈奴人察觉有埋伏,一转身撤了。李广和十几万大军白等了一场。

图片来自网络:漠南之战

公元前129年,龙城之战,汉武帝派卫青,李广等人分四路北击匈奴,这回李广总算等到匈奴人了,结果寡不敌众全军覆没,李广也被匈奴人俘虏,好不容易找了个机会逃了回来。而卫青则因为直捣匈奴的祭天圣地龙城,并且俘虏了700人而被封侯。

公元前123年,漠南之战,李广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在这场战役中,李广没找到匈奴人,所以也没有战功。在这场战役中,18岁领军的霍去病斩首超过2000而被封为冠军侯。

图片来自网络:滕王阁

公元前121年,为配合霍去病在河西地区发起的战役,汉武帝派李广和博望侯张骞从东线发起进攻,牵制匈奴。李广带领4000轻骑兵先走,结果被数万匈奴主力包围,一番苦战之后,张骞的主力部队虽然迟缓但总算赶到,匈奴们一看汉军的援军来了也就撤了。不过李广的4000人也基本上打光了,李广无功无过,白干一场,封侯没戏。张骞更惨,因为救援迟到,侯爵都丢了,被一撸到底变成了普通人。

公元前119年,最后的漠北大决战,已经60岁高龄的李广强烈要求抓住这最后的机会。而汉武帝却信不过他,特意嘱咐卫青,一旦打起来就把李广调远点,因为这个人太晦气,别连累得整个战役都跟着倒霉。

图片来自网络:马邑之战

所以卫青把原来是前锋的李广调到了侧翼,结果李广在侧翼因为迷路,来晚了,卫青都打完了,李广才到。

按照军事纪律,这迷路的事必须接受调查。而戎马一生的老将军李广实在无法忍受这种屈辱,就拔剑自杀了,至此也没有封侯。

这么一算,李广5次主动出击,3次迷路打酱油,没碰到敌人,2次碰到敌人又都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这简直就是倒霉界的扛把子,悲催界的总冠军。

图片来自网络:大将军卫青

唐代诗人王维就写过“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的诗句,意思就是说李广命不好,因为古人认为偶数吉利,奇数不吉利。

在王维看来,卫青的成功完全是因为点子正,而李广的不成功则全是因为命不好,真的是这样吗?其实飞将军李广在民间的人气和声望如此高,除了他自身悲剧英雄的人设,还要感谢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对李广的赞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史者。

的确,李广作为一名将领,作战勇猛,爱兵如子,个人能力相当过硬。但是很可惜,李广本身有一些致命的缺陷。

图片来自网络:大汉骑兵

首先是自身战略转型的失败,李广之前的战斗经历主要集中在汉景帝时期。而在汉景帝时期,无论是平定吴楚叛乱还是在北方边境对战匈奴都是在主场的防御性作战。而到了汉武帝时代,则是深入客场主动出击,李广在之前积累的经验完全派不上用场,这种不适应导致了他在新型战争中各种不顺利。

其次是自身战术能力的局限,汉武帝打造的骑兵军团,以装备提升攻防能力,以远程攻击配合近战肉搏,卫青和霍去病都将近战奇兵的威力发挥到最大。但李广一生最自豪的就是自己的骑射功力。

图片来自网络:《滕王阁序》

的确,李广的骑射水平一流,而骑射是需要天赋的,但汉朝只有一个李广,而对面的匈奴人却是人人都会骑马射箭,就算单挑不是李广的对手,但也架不住人多呀,所以以骑射对骑士的战术完全是自寻死路。

总的来说,卫青和霍去病代表了汉武帝时代的骑兵作战的新模式,而李广则是落后于时代的旧骑兵。所以李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卫青和霍去病遇到匈奴主力能以少胜多,而李广一旦遇到匈奴主力,则只能寡不敌众,自然拿不到封侯需要的战功。

图片来自网络:河南、漠南之战

所以说李广难封这件事虽然有运气成分,但更多的却是那个风云聚变的时代里,个人能力和时代发展错位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但李广在汉武帝时代还不算最惨的武将,有一个人比李广还倒霉,这个人还是李广的亲孙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0 阅读:31

梗叔说历史

简介:每天分享历史“梗”,深度解读“梗”背后有趣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