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科举落第西还故乡告别友人诗歌两首

无心随墨 2024-07-04 20:46:41

陈子昂科举落第西还故乡告别友人诗歌两首

一、引子

科举考试并非简单之事,尤其是其中的进士科更是困难。即使是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经历多次参考才得以考中,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那么多的落第诗。

二、背景介绍

陈子昂作为一个天才诗人,也是经历了三次才考中。调露元年(公元679年),陈子昂入长安,次年参加科举不中,又两年,即永淳元年(682年),他再次入京参考,又不中,直到又两年,即文明元年(684年),他才终于进士及第。在第二次考试失败后,他将回乡继续学习,朋友前来送行,他写下这两首《落第西还》诗与朋友告别。

三、《落第西还别刘祭酒高明府 》

别馆分周国,归骖入汉京。

地连函谷塞,川接广阳城。

望迥楼台出,途遥烟雾生。

莫言长落羽,贫贱一交情。

“落第”指的是陈子昂科举考试未能及第,“西还”则是指他离开京城长安,返回位于西方的故乡。陈子昂是四川人,从长安去四川,需要先西行在南转,当时从关中去四川都称西去,所以李白送别朋友才说“问君西游何时还”。刘祭酒和高明府是诗人的两位朋友,其中“祭酒”是古代学官名;“明府”是对地方官员的尊称。

首联“别馆分周国,归骖入汉京”,诗一开始,便将场景从离别的地点(别馆)延伸至更远的路途。"周国"暗指长安及其周边地区,因其曾是周朝的都城,而“汉京”则明确指出是长安,唐代长安常被比作汉代的长安。“归骖”为归去乘坐的马。

颔联“地连函谷塞,川接广阳城。”进一步描绘了归途的地理环境,这里连接着战略要地函谷,而河流又连接着通往蜀地的广阳城。

颈联“望迥楼台出,途遥烟雾生。”这两句想象旅途中的景象,远望中,京城的楼台渐渐隐没于视野之外,随着行程的深入,前方的道路则被烟雾笼罩,既实写了自然景象,又寓言了前程的未知与迷茫。

尾联“莫言长落羽,贫贱一交情。”诗人在最后表达了自己虽然科举落第,但不会长久如此,更强调了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不会因地位的改变而有所动摇。这里有对友情的颂扬,也是对自身境遇的自我安慰。

四、《落第西还别魏四懔》

转蓬方不定,落羽自惊弦。

山水一为别,欢娱复几年。

离亭暗风雨,征路入云烟。

还因北山径,归守东陂田。

这首和上一首写于同一时期,题目也相似,只是所赠对象不同,这一首所留赠对象为魏懔。古代常以家族排行来称呼对方,所以称对方为“魏四懔”。

首联“转蓬方不定,落羽自惊弦。”诗人以“转蓬”自喻,说自己如转蓬随风飘荡,无定所,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科举落第后的漂泊不定与失意。“落羽”借指落第,自己就如同箭下惊弓之鸟,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受到打击后的惊慌与不安。

颔联“山水一为别,欢娱复几年。”此联承上启下,山水相隔,既是自然界的分别,也象征着诗人与友人即将面临的地理与心理距离。"欢娱复几年",表达了对过去相聚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再次欢聚的期待。

颈联“离亭暗风雨,征路入云烟。”离亭送别,风雨交加,营造了一种凄凉黯淡的氛围,象征离别的哀愁与前途的不可预知。"征路入云烟"则进一步强化了远行之路的迷蒙与艰难。

尾联“还因北山径,归守东陂田。”在经历了上述的情感波动之后,诗人决定回归田园,通过“北山径”回到家乡,守望着“东陂田”。这一联看似是写诗人对仕途的失望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实际不过是他落第后的牢骚语,当不得真。

五、总结

这两首诗都写于陈子昂科举失败友人送别之时,展现了诗人面对挫折时的复杂心情,有落第后的悲伤,有对前路的迷茫,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落第后的牢骚。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在下一次的科举考试中,陈子昂终于时来运转,考中了进士,他的情感应该终于变换了吧。

2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