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铸钱官带您领略北宋铜钱的文艺范儿与国际范儿

芸芸说国际 2023-01-13 20:15:08
导读 :本文以参观“宋代仿真体验馆”的方式,借用一位北宋铸钱官的口吻,对北宋铜钱的钱文内涵与意义以及钱文书法的艺术价值进行分析和介绍,进一步引申出,北宋时期繁荣昌盛的经济与贸易规模。力求以生动活泼的语气讲述一段关于北宋钱币和经济的历史,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喜欢我国的灿烂的文化与悠久的历史。

读小学二年的黄小牧,自从看了电视剧《庆余年》后,整天缠着爸爸,要找个朝代穿越一下。作为北宋的铁粉以及宋学会的钻石会员,爸爸虽然有两张穿越票,但是由于目前的穿越技术还不成熟,他不敢轻易冒着这个险。但是听说杭州的“宋代仿真体验馆”已经开馆,于是决定带她去宋代模拟场景中先体验一下,为以后的穿越打好基础。爸爸对黄小牧说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还是从参观‘北宋铜钱分馆’开始吧。”“什么决定什么,是什么意思啊?”黄小牧听了爸爸的话有点懵,着急的问道。爸爸只好补充道“就是说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了解宋代,我们也要从钱币开始,懂了吗?走吧。”

北宋的陪读剧照

走进体验馆的大门,一个穿着宋代服饰,大约60多岁的老人走到了父女俩跟前。他用略显苍老,但非常精神的声音说道:“父女俩好,非常高兴你们喜欢北宋的历史和文化。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北宋时,河南一个钱监的铸钱官,相当于你们现在的造币厂厂长。靖康二年二月,金兵攻破汴京城,掳走了徽钦二帝。听到消息后,我们钱监铸完最后一枚“靖康通宝”,我让押钱的士兵们将这批铜钱送给唯一没有被金兵掳走的皇室血脉、兵马大元帅—赵构,也就是后来的南宋第一任皇帝。然后,我给工人们发完遣散费,让他们自寻生路。最后我锁上了钱监的大门,点上了一堆煤炭,长眠在我“生于斯、长于斯”的钱监之内,身边放着我进入钱监以来的所有笔记。你们现在看到的我并不是真实的我,是用现代科技提取我的DNA后,复原了我的人形和声音以及我的部分记忆,你们看到其实是我的光影。我现在是“宋代仿真体验馆—北宋铜钱分馆”的首席解说员,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我更懂北宋钱币的了。当然,我还自带学习能力,其它的历史知识我也知道不少,只是没有北宋钱币那么精通而已。好了,下面请听我讲解吧。”

北宋的最后一种钱币“靖康通宝”

当你们看到橱窗中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钱币时,是不是以为他们跨越了很多个朝代呢?其实不是的,它们仅仅是北宋一朝的铜钱币。

丰富多彩的北宋钱币让人赏心悦目

如果你生活在汉朝中后期,当你从钱袋里面掏出一枚钱来的时候,它的钱文一定是写着“五铢”,再掏出一枚,它一定还是“五铢”,即使全部倒出来,它们也都是“五铢”。如果你生活在唐朝,那么你钱袋里的钱90%以上是“开元通宝”。但是你要是生活在北宋末年的话,你从钱袋里面掏出10枚铜钱来,很可能每一枚的钱文都不一样。它有可能“宋元通宝”、“咸平元宝”、“圣宋元宝”、“靖康通宝”等等,即使是同样的钱文,它们的字体也会不一样,保准让你眼花缭乱。

古代行用时间最长的五铢钱和唐代最主要的钱币“开元通宝”

之所以北宋有这么多的钱号,是因为宋代皇帝喜欢变更自己的年号,而铜钱上的文字(简称钱号)又经常是跟着年号的变化而变化的。北宋的9个皇帝一共用了35个年号,除了宋英宗和宋钦宗外,其他的每个皇帝都有两个以上的年号,其中宋仁宗一个人就用了9个。那么我们看到一枚钱币的钱号时,是不是会想到其有什么文化或者政治内涵呢?

这个想法是对的。钱号代表着统治者对自己后期执政的愿景与期望。每个铸有年号的钱币发行出去,用钱的老百姓就相当于看到了朝廷的执政纲领或者政策动向了,是不是很高明呢 ?下面我就分几种情况来介绍一下北宋钱号所包含的内涵吧。

一、以国号为钱号的铜钱有三种。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时模仿后周的“周元通宝”,将钱号定为“宋元通宝”,太祖虽然变了几次年号,可是钱号一直没有变过。宋仁宗宝元(1038-1039年)年间,该期间定钱号有点麻烦,因为如果按照惯例,钱号该是“宝元元宝”,这不搞笑吗?钱币乃国之重器不能看上去像玩文字游戏,于是将钱号定为了“皇宋通宝”。宋徽宗的建中靖国(1101年) 年间,因为这个年号是四个字的,如果再加两个字“元宝”或者“通宝”的话,就变六个字了,会很别扭。而且“建中”又是唐代年号,所以用“建中通(元)宝”做钱号也不妥,于是,就将钱号定为“圣宋元宝”。因为“宋元通宝”、“皇宋通宝”和“圣宋元宝”都和宋的国号有关,所以我们就统称它们为国号钱。

分别用隶书、行书和篆书书写的三种北宋国号钱

二、因为新皇帝登基或亲政而变更的年号及相应的钱号。

这类年号及钱号的选用都非常讲究,既要出自于古代的典籍,又要契合时政。例如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继位的不是他18岁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朝内朝外,议论纷纷,各种猜测,甚至有赵光义杀兄夺位的传说。赵光义登基后,改年号为“太平兴国”,意思是告诫各方,大家都要冷静一点,不要瞎猜猜,以后要共同努力,太太平平的建设好大宋国。这期间的钱号就叫“太平通宝”。“太平”或出自《庄子·天道》中“知谋不用必归其天,此之谓太平,治之至也”。“兴国”或出自《春秋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中“古者被甲婴胄,非以兴国也”。说白了,就是既要太平又要兴盛的意思。

宋太祖赵光义太平兴国时期的“太平通宝”

仁宗期间的年号和钱号就更是煞费苦心了。仁宗皇帝即位时,年仅12岁,权柄握于其母刘太后之手。大臣们定年号的时候,既要讨好太后,又要顾及皇上,于是将年号定为“天圣”,拆开来就是“二人圣”,代表天下有两个老大。这期间所铸钱号为“天圣元宝”。等皇帝长大了一些,要暗示太后该让权了,以便让皇帝自己获得更大的权力,就将年号改成“明道”。表面看是帝道英明的意思,其实还有另一层深意就是,皇帝代表太阳(日),太后代表月亮(月),天下还是要以皇帝为主,老妈做一下参谋就好了,这个期间所铸钱号为“明道元宝”。太后去世后,将年号改成“景祐”,表面是“上天保佑帝王江山”的意思。其实“景”还暗示着一个太阳照京城了,皇帝终于可以一个人说了算了。这期间所铸钱号为“景佑元宝”。

仁宗赵祯时期的三种钱币“天圣元宝”、“景祐元宝”和“明道元宝”

三、代表执政方向的年号及钱号。

例如:进行变法的宋神宗赵顼驾崩后,继位的哲宗赵煦一开始没什么话语权,主要由其祖母高太后执政,改年号为“元佑”(1086-1094年)。高太后起用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对始于神宗“熙宁”年间的变法予以全盘否定,史称“元佑更化”。但是,哲宗对他奶奶的做法非常不满,可他也只能默默的观望和忍受。结果等高太后一去世,哲宗就像脱缰的野马自由奔腾,第一件事就是改元为“绍圣”。“绍”的意思是“继承”,“圣”是指先父神宗皇帝。 他摆明态度,要继承先父神宗的变法事业,对其祖母的政策再来一次全盘否定。这期间所铸钱币有“绍圣元宝”、“绍圣通宝”和“绍圣重宝”。

绣色极美的“绍圣元宝”篆书和隶书钱

同样的故事,在哲宗的弟弟徽宗身上又重演了一次。徽宗继位的第一个年号“建中靖国”(1101年), 就是建立中正之道,让国家祥和安定的意思。赵佶本想做个好好先生,调和新旧两党之间的矛盾。可是才过去一年,他就忍不住将年号改为“崇宁”, 意即放弃调和党派矛盾,旗帜鲜明的崇尚、恢复“熙宁”变法,与“绍圣”的意义非常相似。这期间主要铸造有“崇宁通宝”和“崇宁重宝”。

想象一下,如果当时的老百姓看到手里写有“绍圣”或“崇宁”字样的钱币,立马就知道要恢复神宗时期的改革新政了,政治意图非常明显。

四、代表对上天的诉求与回应的年号及钱号。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比如:真宗赵恒的“天禧”,意思就是:天赐大喜事。期间所铸钱号为“天禧通宝”。再比如在徽宗的崇宁五年正月,天上有彗星出现,彗星就是扫把星的意思,被认为大不吉,因此将“崇宁”改元“大观”。年号取自《易经》“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徽宗拿到这个年号非常开心,说道:“大观在上,但美名也”。这期间的钱号为“大观通宝”。没想到大观四年,天空再次出现彗星,徽宗又忙着再度改元。将年号改成“政和”,取自《尚书》“庶政惟和,万国咸宁”,意即“为政者如果奉行和谐政治,那么天下万国都会太平无事”。在此期间的铜钱号为“政和通宝”。

“天禧通宝”、“大观通宝”和“政和通宝”

好了,关于其他钱号的意义与来历我就不一一讲解了,你们出馆时,我会送给你们一本我编的小册子,里面就有关于北宋钱号的详细介绍。

这里顺带介绍一下年号与钱号的起源吧。

中国古代是没有公元(比如公元2020年)纪年法的,先秦至汉初,中国是以君王的在位年数来纪年的,比如:秦二世元年、汉高祖三年等等。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以年号纪年,起源于汉武帝“建元”元年。

中国最早的年号钱,起源于成汉政权李寿所铸的“汉兴”钱,成汉只是东晋时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李寿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在成都称帝,改国号为汉,以“汉兴”为年号,铸行“汉兴”钱。

中国史上第一枚年号钱“汉兴”

讲完钱号的文字内涵后,下面我再讲解一下钱文的艺术价值吧。

你们肯定已经发现了,北宋铜钱除了钱号繁杂之外,钱币的字体也是非常的丰富。它们的字体有楷书、篆书、行书、隶书、草书,还有大名鼎鼎的瘦金体。从宋仁宗的“天圣元宝”开始,以两种以上的字体书写钱文,几乎成为一种惯例。以两种字体书写的钱币被称为对子钱,乃成双成对的意思。

钱文的书法多样化,还得从宋太祖赵光义说起。话说赵光义在位初期是充满雄心壮志的,他希望完成他哥哥赵匡胤的遗志,实现统一大业。但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一番折腾下来,不但没有收复被辽国占领的燕云各州,还把他哥哥用来收复北方领土的积蓄(封桩库)和武装力量差不多败光了。到了“淳化”年间(990-994年),赵光义估计是对自己的前期工作也不太满意,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了。在他对自己的“武功”表示绝望的时刻,可能发现自己还是文艺气质多一些。于是,他决定在“文治”上下功夫,表现之一就是把满腔热情投入到书法上。为了体现自己的艺术修养,他亲自用楷书、行书、草书三种字体,将年号题写到钱币上,如此,成就了史上第一种御书钱—“淳化元宝”,草书入钱文也是从此开始的。赵光义的书法造诣很高,其楷书笔力含蓄,浑厚端庄;行书线条挺拔,遒劲有力;草书则神采飞扬,奔放流畅,为世人所喜爱和称道。连书法大家米芾在其作品《书史》中,都对赵光义的字有过高度评价:“真造八法,草入三昧,行书无对,飞白入神”。

宋太祖御书钱,行书、草书、楷书书写的“淳化元宝”和“至道元宝”

紧随其后的真宗赵恒也效仿他老爸,书写了“祥符通宝”、“祥符元宝”等。

真宗时期的“咸平元宝”和“祥符通宝”

历史上所有的皇帝中,书法造诣最高的当非徽宗赵佶莫属了。他自创一种书法体—瘦金体。其字体铁划银钩、清瘦峻拔而又温文尔雅,线条利落又骨气峥嵘,具有别样的魅力。他书写了“大观通宝”和“崇宁通宝”的钱文,在钱币的方寸之间,把书法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且这些钱币铸造精美,独步天下,为当之无愧的古钱币中之艺术精品。凭此,徽宗也被评为铸币史上的第二大高手。只可惜他最后做了亡国奴,用行动证明了:不想当艺术家的皇帝,不是好的亡国奴。

大名鼎鼎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的御书瘦金体钱文

皇帝的一幅纸质御书字画该是多么的珍贵,而普通老百姓随便手里的一枚钱币,就是皇帝的一幅书法作品,是不是很神奇很有趣呢?

领略完北宋铜钱的文艺气质,我们再来看一下它的国际范儿吧。

北宋,虽然终其一朝也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很多人以为他很不争气。但是,换一个角度看,你就会发现他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北宋的铜钱铸币量与经济规模无论是与他同时代的横向比较,还是在中国历史上的纵向比较,都算得上首屈一指。我们将北宋的铸币量跟大家都认为很厉害的唐代做一下对比吧,盛唐的玄宗时期,最大年铸币量是32.7万贯,而北宋神宗在位18年(1068年-1085年),平均每年铸铜钱420万贯左右,元丰三年(1080年)的铜钱铸量更是达到了506万贯,另有铁钱80万贯(当然,唐代的一贯为1000文,宋代的一贯是770文,即使折算一下,北宋高峰期的钱币铸量也是唐朝高峰期的近14倍)。可见北宋经济规模之庞大。

清明上河图里繁荣的汴京城

北宋的铜钱不仅作为本国货币,也作为周边国家的本币及国际贸易货币使用。它在其他国家的使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宋的兄弟国家,如辽和西夏,他们原本和以宋为代表的中原之国是一家,但在五代十国的时候,兄弟之间闹了别扭,分家了。北宋时,宋以岁币和自贸区(榷场)的方式,向辽和西夏输入铜钱。但是这两个小弟很调皮,因为草原民族经常迁徙奔波,瓷器和皮具都不是很好的盛放器具,而铜器在马背上无论怎么颠簸也不容易碎裂。草原民族就千方百计的把宋的铜钱换到自己国内,一部分用来做国内货币,一部分被他们给熔了,铸成餐具和水壶等器具。如此一来,让宋国伤透了脑筋。哲宗年间出使辽国的户部侍郎苏辙说:“北界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沿边禁钱条法虽极深重,而利之所在,势无由止。本朝每岁铸钱以百万计,而所在常患钱少,盖散入四夷,势当尔也。”这就说明了当时辽国自己不怎么铸造钱币,基本用宋国的,边境人们为利所趋,即使采取严刑峻法也禁止不了铜钱的外流。

北宋时期的地理分布图

二、是高丽(朝鲜)、日本、交趾(越南)等邻国,他们要么自己不会铸钱,要么铸的钱币太差,老百姓不用。他们就偷偷的把宋国的铜钱,通过贸易当方式成船成船的运回自己的国家,当本币使用。日本为了获取宋的铜钱,甚至不惜将自己的货物一折大甩卖,本来卖一万的东西,只要拿铜钱换,一千就卖给宋的沿岸居民。南宋时期,就有一个日本商人在台州低价倾销货物,竟然把台州城的铜钱给换光了,大臣包恢惊呼:“台城一日之间忽使绝无一文小钱在市行用 。”

三、其他贸易体如:大食(阿拉伯)、门者婆(爪畦)、三佛齐(苏门答腊)、印度甚至东部非洲等国家的商人也以宋的铜钱作为贸易和储备货币,甚至不同程度的在本国小范围内行用。有个大食的商人在宋卖掉了一批香料,价值30万贯,合2.3亿文铜钱,重约960吨。若根据《梦梁录》对商船的记载: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 ,大者五千料,……中者三千料至一千料” ,可以推算出,宋代最大的船,载重约300吨,960吨铜钱要装四大船才能运走。这一批货,花掉了宋国一个中大型钱监一年的铸币量。

宋代的海上贸易路线图

所以,从北宋铜钱的行用范围和贸易地位来说,北宋的铜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货币。但输出实在太厉害,也急坏了当时的帝王和官员们,他们一个劲增铸铜钱,可是市场流通的钱币就是不够,老闹钱荒,到头来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北宋,以如庞大的经济体、如此开放兴盛的商业贸易、如此绚烂多彩的文化艺术以及如此先进发达的科学技术,差一步就迈入的资本主义社会,但最终还是被掐灭在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这应该与铜钱的大量流出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种流出不流入的状态,导致国内的通货不足。通货不足,又使得北宋后期的虚值大钱、铁钱、纸币等其他货币的大量增加,造成了汇兑及经济制度的混乱与通货膨胀,给民生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引起了社会动荡,这些因素再与外部战争一叠加,最终让经济及商贸如此发达的北宋,最终也没有迈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宋代边境的自贸区(榷场)

如果你们穿越去北宋的话,我还有两个注意事项要提醒一下哦。第一个注意事项是:并不是所有的铜钱都是代表一文钱哦。根据个头的大小,北宋钱币分为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和折十,它们分别代表现在的一元、两元、三元、五元和十元,可千万不要把大钱当小钱用了哦。还有一个注意事项就是:如果政府或官员让你交钱“100文省”,你可不要傻傻的给他们100文铜钱哈,只要给他77文钱就够了,其实这是太平兴国二年(977),官府出的一道正式规定,统一以七十七文作一百文计量,这种现象叫做短陌,与1贯=770文是相对应的。当然,如果明确写明是“一百文足”,那么就要老老实实的给100文了。更加麻烦的是,在不同的市场,100文省陌所代表的铜钱数量还不太一样,比如去菜市场,所说的一百文,实际就是72文钱,街头商铺就是75文钱,如果雇个保姆、买点珍珠或者花鸟虫鱼什么的,却是68文钱。这些我就不一一描述了,《东京梦华录》里面都记载着呢。所以如果穿越去北宋的话,光有文艺范还不行,数学成绩还要好,脑子也要清晰,否则搞不好就被忽悠了。

好了,今天就讲解到这里了,欢迎你们下次走进我们的冶炼和铸币工厂。再见!

结语:本文所说的“宋代仿真体验馆”为笔者虚构,但是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之下,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本文以北宋铸钱官的身份介绍的相关内容全部出自史书、典籍或名家论文。“铸钱官”的正式官名很长,也经常变换。在宋代史料中一般还简称:“坑冶官”、“铸钱公事”、“提点官”、“提点坑冶官”等等。他们管辖范围和权力时大时小,一般管理一路(省)或多路的冶炼和铸钱事务,北方诸路很多时候还以本路的转运司、提刑司官员兼管。北宋的铸钱量如此之大,与当时的冶炼和铸钱技术及工艺的改进提高是密不可分的,篇幅问题,本篇就不再赘述了,后续可能会另开一篇,对宋代的冶炼和铸钱工艺进行介绍。

部分参考文献:

《北宋铜钱》

《宋史》

《钱币史话》

《宋代经济史》

《东京梦华录》

《宋会要辑稿.职官》

《北宋铸钱诸问题考辨》

《梦梁录》

《宋代钱监研究》

《北宋铸钱诸问题考辨》

《中国最早的铸钱管理机构_宋代铸钱司研究》

《文献通考》

0 阅读:10

芸芸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