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原与粟裕并驾齐驱,为何在后期拉开差距?两次失误是关键

文史狂刮风 2024-02-13 01:05:43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在我党的历史上,高级将领的历史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红军时期的地位。

但有两个后起之秀却是个例外,那就是陈赓跟粟裕。

1947年时,陈毅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刘、林并肩迈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

陈毅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短短三年间这两个后起之秀的境遇,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陈赓在解放战争后期,统帅的军队只有20来万。

而光是淮海战役,粟裕手下就足足有六十万大军。

1955年授衔的时候,粟裕一度是元帅的热门候选人!

而陈赓却从始至终,没有上过元帅候选名单。

为什么同为后起之秀,两人的差距这么大呢?

陈赓的辉煌履历

在1947年陈老总把他们两人评为后起之秀的时候,陈赓的履历远比粟裕要光鲜得多。

陈赓家里祖孙三代都在湘军任职,可以说人家是出生于老牌军人世家的高干子弟。

陈赓

而反观粟裕呢?他们家只不过是湘西地区一个侗族小地主,相比于老陈家,天然就少了那种耳濡目染的家族传承,属于输在起跑线上的那种。

1916年,陈赓通过家里的关系成功进入湘军任职。

但陈赓参军的时候,曾经横扫天下的湘军早已经不复当年,彼时湘军内部的腐朽让陈赓感到迷茫。

在军队里浑浑噩噩过了几年之后,陈赓遇上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第一个贵人,毛泽东。

当时毛主席在湖南长沙创办的自修大学影响力很大,陈赓在接触到他们的思想之后深受鼓舞,并于192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4年国共合作之后,陈赓毅然抛弃了铁饭碗,选择南下报考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

八面玲珑的陈赓,在黄埔军校混的风生水起,交往的都是胡宗南、宋希濂,这些日后的国军大佬。

1925年黄埔第一次东征的时候,蒋介石被陈炯明的叛军打得大败。

最后还是陈赓背着老蒋,从千军万马中杀出了重围,这件事一度被传为佳话。

事后蒋介石还对陈赓大肆拉拢,想要让他脱离共产党加入自己的阵营。

以陈赓的地位当时要是加入了,日后起码也是陈诚、顾祝同这一级别的。

陈诚

可陈赓却因为东征时发生的一件小事,断然拒绝了蒋介石的拉拢。

原来有一次,在东征前线战事正酣的时候,老蒋曾私底下打开收音机收听上海股票行情。

这件事正好被陈赓给看见了,从此他认定老蒋这个人不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

1926年9月,由于中山舰事件的影响,党内开始对蒋介石生出了戒心,准备效仿苏联组建政治保卫局,于是便派一帮干才到苏联去取经学习,陈赓也在被保送名单之中。

1927年2月,陈赓从苏联学成归来,正好赶上北伐战争,党组织便任命他为特务营营长。

后来国内局势风云变幻,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政变,不久之后汪精卫也背叛革命发动了七一五事件。

陈赓的特务营被缴械只身逃离武汉,不久之后跟随周恩来、贺龙等人,在南昌发动起义。

在南昌也是粟裕和陈赓人生中的第一次相会。

此时的陈赓早已是名满天下的大人物,而粟裕只不过是一个,刚从湖北师范大学逃难过来的中学生,名不见经传。

如果不开上帝视角的话,恐怕不会有人认为,粟裕日后能跟陈赓站在同一高度吧?

后来居上的陈赓

南昌起义后,陈粟二人跟着起义部队南下,后来又在潮汕的汤坑地区,遭遇国民党军队伏击全军覆没。

陈赓在同志的掩护下跑到了香港疗伤。

而粟裕则掉头北上,去找当初起义队伍留下的断后部队,也就是朱德所部。

这次的分别,直接让两人在红军时期的地位对了个调。

陈赓在香港养好了伤后,就跟着周恩来到上海去组建中央特科,陈赓本人任中央特科的第二科科长,是仅次于周恩来、顾顺章的我党情报阵线三把手。

当年旅长率领的红队,可是上海滩最靓的仔。在上海那些年,陈赓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流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国民党中统听了旅长的大名,哪个不得抖三抖?

更绝的是,在搞地下斗争之余,陈赓还能抽空到鄂豫皖根据地,去把老同学胡宗南打得满世界跑。

胡宗南

可惜的是,顾顺章的叛变让陈赓在上海这么多年的奋斗成果全部清零。

1932年,陈赓在上海养病期间,还被顾顺章的马仔发现不幸被捕。

陈赓被捕之后,宋庆龄看不下去了,亲自出面对老蒋施压,把陈赓当年救他的事情满世界刊登,整得老蒋下不来台。

再加上黄埔子弟,一波又一波上门求情,蒋介石无奈之下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中共地下特工把陈赓救走。

陈赓在逃跑的时候,还在火车上遇到了,当年一路绞杀南昌起义部队的钱大钧。

钱大钧是陈赓在黄埔时的老师,发现陈赓的踪迹后,他还大大方方请他吃了一顿饭,再将他放走。

钱大钧

靠着这诸神呵护的体质,陈赓一路有惊无险地回到了苏区。

要知道,我党对于那些被捕后安然回归的同志,一向都是比较警惕的。

可要是陈赓,就没人会觉得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了。

不过由于陈赓这几年,一直都在上海那边搞谍战,导致他错过了红军发展的黄金时期。

而他回来的时候,中央根据地已经被留苏派那帮书生,搞得摇摇欲坠了。

所以陈赓虽然有着偌大的名气,但最后也只混了个红军大学教员的闲职,手上并没有军队。

反观粟裕的境遇就好太多了。

粟裕在南昌起义后,就跟着朱德上了井冈山。

在井冈山时期,朱毛二人各自培养了一名后起之秀,他们分别是林彪和粟裕,林彪是主席一手带出来的,年纪轻轻就做到了军团长的职位。

而粟裕则是朱老总的关门弟子,在红军时期一步步由班长做到了师长的高位。

1934年组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时候,粟裕更是被任命为了红十军团的参谋长。

到此为止,昔日境遇悬殊的两个人,完全对了个掉。

不过命运弄人,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幻,两人的境遇竟又再次发生了逆转。

粟裕

1934年,粟裕所在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北上途中遭到国民党王耀武所部的围剿,几乎全军覆没,军长寻淮洲战死,政委方志敏被俘。

只有参谋长粟裕,带着一些残兵败将突出重围,流落在闽浙丘陵一带打游击。

而与此同时,中央红军也已经放弃根据地开始万里长征,双方彻底失去了联系。

长征途中,党中央把原属四所红军大学学生整编成干部团,跟大部队北上。

而一直赋闲的陈赓,则被任命为了干部团团长,总算是有自己的部队了。

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陈赓率领的干部团大放异彩,无论是土城战役阻击郭勋祺,还是巧渡金沙江,干部团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后来中央红军与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师,干部团又与红四方面军的红军大学合并组成红一军团。

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爆发的直罗镇战役中,红一军团大败国民党东北军,把张学良成功逼到了谈判桌上,为日后的西安事变奠定了基础。

而陈赓也凭着长征路上的军功,一路从红大教员混成了红军第一师师长。

反观粟参谋长那边就惨淡多了,不但错过了长征这样的盛举,还要在国民党的核心区,面对重兵围剿艰苦求存。

陈赓的两次失误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粟裕再次跟党组织取得联系,被编入江南新四军的战斗序列,担任第二支队司令员,这个第二支队在当时就相当于一个旅的编制。

与此同时,红军在经过整编后,陈赓也被任命为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

两人算是再次站在了同一一起跑线上。

在抗日战争期间,两人都为民族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

战争结束后,粟裕被任命为华中野战区司令员,而陈赓则被任命为太岳军区司令员。

都是一方大佬,但粟裕的权重稍高一点。

1947年八月,为了策应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党中央给太岳军区调拨了晋冀鲁豫解放区的第九纵队和国民党起义的第三十八军,一起组建大名鼎鼎的陈谢兵团。

众所周知,刘邓、陈粟、陈谢是解放战争初期,中原地区并驾齐驱的三个重兵集团。

然而在解放战争后期,陈谢兵团无论是战绩还是实力,都被陈粟兵团远远甩在了身后。

这其中的原因,还得从陈赓在战场上的两次失误说起。

刘邓大军入驻大别山之后,国民党方面就调派“小诸葛”白崇禧,带领三十万大军过来重兵围剿。

白崇禧

桂系军队在抗日战争期间,曾长期以大别山为根据地跟日本人打游击,对这里可谓是熟门熟路,刘邓大军面对他们的围剿,占不到一点主场优势,情况异常艰险。

为了减轻他们的压力,中央就让陈谢兵团跟陈粟兵团一起组成联军,去切断国民党都南北动脉平汉铁路,以此来逼迫白崇禧回援。

华野这边派出的人是陈士榘。

联军一开始由陈士榘指挥,在南下途中两军就打了一个开门红,歼灭了国民党整编第三师9000多人,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指挥权又转交到了陈赓的手上 。

在南下途中,两军于确山地区被川军整编第20师阻击。

这支川军是由袍哥会组成,军队上下非常团结,在解放战场上让我军吃了不少亏,也是国民党中唯一一支由杂牌军改成整编师的军队。

确山战役开始之后,我军遇到了川军的顽强抵抗,部队进攻了两天都无法取得突破。

原来,这确山城外有三处制高点,川军在这三个地方都布下了重兵,要想攻城就必须先得把这三颗钉子给拔了。

可陈赓在这时,却犯了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错误。

他的作战地图上只标注了两个制高点,却把最重要的607高地给忘了,以至于根本没有针对这个地方做出有效地部署,而敌人却得以居高临下阻击我军。

后来陈赓把指挥权还给了陈士榘,陈士榘在重新勘察了地形后更换部署,才成功打到了确山城下。

可惜为时已晚,由于耽误了两天时间,桂系的援军到了,我们只能被迫撤离。

南下威胁平汉铁路的计划,也就宣告失败了。

事后复盘发现,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因为两军缺少磨合。

而陈赓这个人又是一个八面玲珑的领导,平时对谁都客客气气的,这导致华野那边的人以为这领导好说话,做起事情来就难免粗枝大叶。

确山这个地方仿佛就跟陈赓命里犯冲一样,不到半年,陈赓又在这个地方栽了一次跟头。

1948年3月,粟裕向中央上书,请求在中原跟国民党决战。

但是过去我军打国军,都是一个师一个师吃掉他们,现在国民党学精了,开始把四五个师抱成一个兵团了,能不能吃下一个兵团,谁都没有底。

为此华野跟中野,分别拿中原的区寿年兵团跟华中的张轸兵团做小白鼠。

华中这边是刘伯承指挥,他的办法是围点打援,围攻确山,吸引附近的张轸兵团来援救,然后一口吃掉它。

而负责诱敌深入的,就是陈赓所部。

这张轸是辛亥时期,就活跃在中国舞台上的老革命,七一五事变的时候,还掩护过共产党员撤退 ,对我党了解很深,此人绝非胡宗南这些酒囊饭袋可比。

张轸

张轸走了一段路后,很快就发现不对劲了,心中已经料定我军是在围点打援。

他深知我党地下人员无孔不入, 于是就玩了一出反间计,在电话上放言要东进打垮共军,私下里却在准备掉头撤退。

果然,陈赓收到消息后以为张轸上钩了,为了避免诱敌部队无谓的伤亡,下令部队后撤与张轸脱离接触。

结果没想到却被张轸抓住机会掉头跑了。

如果诱敌部队一直紧贴张轸,就算他要跑我们也能牢牢黏住他,然后拖到大部队过来围歼。

所以陈赓的这个错误确实很严重。

也因为这两件事,中央对陈赓统领大兵团的能力产生了质疑,以至于淮海战役中把主力交给粟裕,偏师交给刘伯承。

而陈赓只能在刘伯承手下,打打下手了。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1

文史狂刮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