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前几天我写了篇《这个消息一官宣,很多房再不出手就晚了!》,提及8月2日住建部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要建立房屋定期体检制度、房屋保险制度和房屋养老金制度。
前两个制度主要是设计一系列行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第三个制度——也就是房屋养老金制度,解决的是钱的问题。按领导的原话:
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是为房屋体检、房屋维修、房屋保险提供资金保障。
上层动作很快,仅仅过了三周,住建部副部长就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这三项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上海等22个城市目前正开展试点。其中,房屋养老金个人的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基金已经建立起来,试点的重点是政府将公共账户建立起来。
这事可是真快,说来就来,大家还没反应过来,这就要给房子交钱养老了?不光要给父母养老,还要给自己养老,现在还得给房子养老,不得不说这一届中年人真是倒霉啊。
1.
上海这次走在了政策先行先试的最前面。
8月21日,上海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在人大第十五次会议上代表市政府报告2024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工作总体考虑。龚市长说,截至去年底,全市城镇既有住房建筑面积超过7.6亿平方米,大量房屋开始步入“中老年”。为此,上海将探索实施三项制度。一是房屋定期体检制度,主要是定期对房屋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房屋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消除安全隐患。二是房屋安全保险制度,在房屋面临较大风险、需要动用较大资金时,发挥保险托底作用。三是房屋养老金制度,主要服务于房屋体检、房屋保险以及房屋“小修小补”的支付。他说:
我们考虑分两步推进:第一步,今年先行在浦东等区开展试点;第二步,在试点基础上,明年全市推开。
群众的反应也很有意思,正面和负面的评价都有。
到底是暖心还是寒心,我想主要取决于到底需要老百姓掏多少钱。如果是政府出钱给我的房子养老,当然暖心了,我想没人会投反对票;可如果需要我出钱给房子养老,那可能就有点鸡肋了,毕竟我的钱数量有限,需要花在刀刃上;如果政府要强制我出钱给房子养老,我可能就不是那么愉快了。
目前,政策的细则还未公布,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的设想是:房屋养老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部分,分别是公共账户、个人账户和补充账户。大致可以参考社保养老金的缴纳方法。
听起来事情似乎越来越向大家最不愿意的方向发展。如果房屋养老金真的参考社保养老金的缴纳方法,那可能真的称不上“暖心”了。社保养老金现在是怎么缴纳的?对于有正经工作单位的绝大多数群众来说,是强制的啊!是直接从工资里扣掉的啊!
再有一个,为什么这次是上海?是因为老旧小区多吗?要说到这个,很多城市就不困了:北京一生不弱于人,广州敢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上海,你那么积极干吗?你又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你又不是共同富裕示范区,这种事让深圳去做嘛。当年房产税就是你先试点,结果怎么样?当时说“十二五”就要向全国推广,结果,五年又五年,等来的却是全国r大拒绝了房产税的提案,要求重新开展试点。前车之鉴啊!
2.
其实我之前说过这个问题。
目前我们的住宅修缮,靠的是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制度。新房销售时买家缴纳一笔钱作为维修基金,这笔钱由住建局代管,不管房子转了几道手都没关系,因为房主是提取不出来的。只有当住宅的公共区域出现问题,比如承重墙、楼板、走廊、电梯、车库甚至监控系统坏了的时候,物业才可以申请使用这笔钱,经业主大会同意后,住建局才会拨付。
这笔钱就是当前住宅的“养老金”。
但这个制度也有问题,首先有些老破小根本就没有维修基金,而且这样的老破小数量还不少。按住建部此前披露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镇既有房屋中建成年份超过30年的接近20%。这些房子目前的维修主要还是靠物业修修补补,大一点的更新就靠政府立项。例如上海2018年起推进的住宅小区建设“美丽家园”计划,便针对电梯加装修理、机动车停放、小区绿化等进行优化改造。
其次是维修基金使用很难。按现有法规,涉及整个小区的公用设施维修,必须2/3以上业主同意才可以,但有的小区仅找齐2/3业主同意就要花上一年半载,而很多设施坏了是不能等的,比如电梯出问题了谁还敢天天坐。但放宽审查的话效率是高了,资金又容易被挪用滥用,去年爆出业委会和物业勾结骗取维修资金的新闻,就属于类似情况。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这笔钱用光了怎么办?
咱们国家房地产发展时间不算长,很多本世纪新建的住宅还没有遇到这个问题。但随着时间流逝这是早晚的事情。
按照现有规定,如果专项维修资金耗尽了,只有三个途径。一是召开业主大会,让现有业主补缴;二是让物业垫付;三是向政府申请财政资金。
这三个途径没一个靠谱,第一个最合理但执行起来也最难,很多小区连业主大会都凑不齐人,还想让大家出钱,简直是做梦,就算有人愿意出,但不患寡而患不均,看见别人不出钱,想出钱的肯定也不出了。第二个更是痴心妄想,物业是来打工的,不是来做慈善的。第三个就更别提了,财政的钱都是取之于民,这等于是让没房的人出钱替有房的人修房。
所以,我们必须承认,新的房屋体检、房屋保险、房屋养老金一系列制度,其实很有必要。从长远看,是为了保障居民的居住安全和提升居住品质;从宏观看,是组成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的一部分。
但涉及老百姓出钱的制度,一定要慎重再慎重,避免误伤。
3.
哪些房子最需要养老呢?
首先是老旧小区,尤其是老破小,很多五六十年代建成的小区,现在都属于危房了,与其更新改造,不如推倒重建。
其次是一些楼龄比较老的高层,像北京有不少二十一世纪初的高层住宅,品质比较差,容积率很高,像之前一篇文章所说,正向贫民窟的方向发展。这样的住宅正走向老年,而且维修起来很麻烦。
还有就是烂尾房和保交房,这个就不方便多说了。总之在资金不足、工期紧迫、人心涣散又必须按时完成的条件下,开发商建成的房子,我个人对它的质量是信不过的。我在《保的是交楼,保不住的是收楼》曾经写过,很多保交楼的业主纷纷拒绝收房,正是因为房屋质量问题多多,驴粪蛋表面光。
目前还不知道房屋养老金额度怎么确定,如果要按需求的匹配原则,这三类房子可能不会少交。
谁来交可能也没有疑问。谁的房子谁出钱维修,似乎天经地义。而且按之前青岛试点房屋体检制度的说法,房屋所有权人是房屋安全第一责任人,谁的责任谁出钱,没毛病。
现在的问题就是交多少,怎么交?
你说大家交到一个池子里,那就有可能出现我交钱替别人修房子的问题,现在养老金的现收现缴引发的质疑还少吗?涉及公平,怎么定都很难。
如果是自收自用,那又面临另一个问题,很多老破小的业主都是老年人,有不少人收入微薄,你让他们掏这笔钱,恐怕难以落实。
专家为这事也是操碎了心,有的说每年从小区广告收入、停车费收入等物业增值性收入中归集一部分,也就是从物业兜里掏钱,慷他人之慨,倒是不客气。可是物业也是自负盈亏,羊毛最终还是出在羊身上。
还有人说考虑从房产税拿出一部分来,专款专用,这就更离谱了。房产税什么时候出台,能不能出台,都还是未知数,合着钱怎么花就要定下来了?我小时候也做过万一中了五百万该怎么花的美梦,只是没像专家这么大胆敢写出来,佩服佩服。
怎么交也是个问题,如果是自愿缴纳,那能收上来多少可想而知。但如果从个人账户上强制收取,那样对楼市的影响,可能比收取房产税来得更严重,甚至不利于社会稳定。
4.
其实钱的问题只要愿意想,总会有办法。比如充分放开对市场企业的限制,鼓励市场资金进入。未来住宅小区是存量市场,必定有很多可挖掘的商业机会。
例如,北京劲松街道与民营企业愿景集团签订协议,对老旧小区劲松北社区进行改造,企业以3000万元投资参与改造,以获得小区内改造而来的商店、餐厅和社区服务中心等空间的长期运营权。这个项目被称为“劲松模式”,已在2019年完成改造,并入驻北京规划展览馆。
武汉市走出了另一条路,即政企合营。江汉区政府与万科物业“万物云城”成立合资公司,打包管理99个老旧小区,进行停车位、公共设施维修等改造和后期管理,相关资金支出由财政经费、居民物业费分别承担约40%,其余20%则通过小区公共资源经营及有偿服务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