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可能是身体在“治病”

晨晰说健康 2024-03-06 10:02:06

小编导读

很多人在气候干燥的时候都会流鼻血,还有些人在感冒的时候,容易流鼻血,但随后感冒的症状反而减轻,似乎达到了一种“治疗”的效果,这其实是机体阳气旺盛、津液充足的表现。流鼻血都能反映哪些病理变化?早在《伤寒论》中就已经讲明白了——

上海的同事,睡前烦躁,还流了很多鼻血。他担心身体异常,一夜都没有睡好。一大早,在朋友圈发信息求教。

我了解情况后,告知他这可能是外感风寒,内有郁热。加上年轻人阳气旺盛,阳气外越。年轻人流鼻血,证明阳气盛,身体机能好。

如果是老人家,阳气虚衰,就不一定有鼻血可流了。现在鼻血已流,阳邪已外出,病邪也许已解。我安慰他不用担心,先观察看看。

鼻出血,中医称之为“衄”[nǜ]。

《说文解字》曰:“衄,鼻出血也。”

《素问》曰:“鼻衄。”

关于“衄”,仲景有具体的诠释。

《伤寒论》第46条曰:“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意思是说太阳表证,八九天了病还没有解除,表证还在,只要脉还浮紧,且无汗出、发热、身疼痛,还应该以麻黄汤发汗。

但如果服麻黄汤后,患者感觉病情减轻了,但还有发烦症状和瞑眩反应。

发烦是发烦热,因为病在阳,津液阳气充足,所以烦热。

瞑眩是头晕,瞑眩也代表着身体里有湿,真武汤证和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头晕也是身体内有湿,太阳病服麻黄汤后,把湿调动起来,所以也有瞑眩感。

除此之外,服药后身体正邪交争也会有发烦和暝眩感,麻黄汤证在正邪交争后会汗出而解。

《尚书·说命上》曰:“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

就是说如果用药后没有头晕目眩的强烈反应,疾病就不能痊愈,很多时候是药效激动里饮而致眩晕。

除发烦和目瞑,有些严重的可能还会流鼻血,血汗同源,流鼻血和出汗有异曲同工之妙,鼻血流后病就可能解除了。

这个条文所说的流鼻血是因为太阳表证,气血充盈。

鼻子的毛细血管是比较脆弱的,所以充血到一定程度,血管就容易破裂导致出血,这是血液和脉外的津液过多的原因。

仲景说的津液也是人体的阳气,所以流鼻血是津液充足、阳郁、阳气重的缘故。

据郝万山教授说,以前在一些贫穷的农村地方,盛行一种流鼻血治感冒的方法。当地有小孩感冒生病了,没钱买药吃,医生就用筷子在病人鼻腔内轻轻捣一捣,鼻腔破损后鼻血流出。给邪以出路,病就解除了。

因此,《伤寒论》第48条曰:“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除太阳病会致“衄”外,阳明血热证也会致“衄”。

《伤寒论》第214条曰:“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意思是说,阳明病,如果是胃热,就一定口渴想喝水。

但现在只是燥而不欲饮,即口干想喝水但不欲咽,说明热不在胃,在血分,血分有热,迫血妄行,故此必衄。关于渴不欲饮、血分有热、迫血妄行,有些是血瘀引起。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曰:“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除此之外,少阴病也有口鼻出血的条文,《伤寒论》第308条曰:“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这是少阴病血不充于四肢节末而手足厥冷,四肢厥冷且无汗,医者强发其汗,激动营血,血升越于上,或从口鼻出,或从目出。阳亡于下,厥从下起,故称下厥,血从上出,阴竭于上,故称上竭,因名之为下厥上竭,为难治也。

以上说的是因为太阳表证、血热证、少阴厥证等致衄情况。

临床中,有些人会因为本身鼻子内腔血管特别脆弱导致经常血管性出血,或因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导致出血。

散文释经,简简单单学仲景

由于篇幅有限,书中的精彩讲解只能为大家展现片段。如果想要学习更多,欢迎来本书中一探究竟——

《遇见中医2 经方临证入门实录》

本书作者陈权老师,习医多年来,主攻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通过不懈努力走上经方之路,2020年曾为所学所遇及感悟著书《遇见中医:一个医学小白的经方之路》,收获一众好评。本书《遇见中医2》为作者近年来学习仲景的新收获,作者通过“经方杂感”“临证实验”及“溯本求源”三部分,诠释了如何“简简单单学仲景”,以及如何把“精炼简洁,不好理解”的仲景古文“简简单单”去解读和剖析。本书以散文式表达方式向读者介绍经方的临床入门路径和作者对经方的领悟。内容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文字简单朴实、通俗易懂。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遇见中医2 经方临证入门实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陈权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封面及文中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5

晨晰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