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第一人,曾带领300人大破匈奴两万大军

邓海春 2021-04-13 16:10:08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两句词读起来至今依旧令我们热血沸腾,仿佛我们的眼前就展现了抗金名将岳飞率领的岳家军一路披荆斩棘、匡扶宋朝的画面。但细心的朋友们会发现,这句话是运用了用典的手法来借古喻今。因为岳飞对阵的是金人并非匈奴,那么这句话借用了什么典故呢?

从字面上来看,我们会觉得这个典故很是血腥。中原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虽然斗了太多年,但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这种野蛮做法实在是与讲求仁义的中原汉族的为人处事准则相悖。安史之乱年间睢阳城守将张巡为了争取大唐苟延残喘的时机,下令让城中三万百姓成为军粮,此举虽然为重建大唐赢得了宝贵的时机,但睢阳城守将张巡却也因此举被诟病千年。与张巡相反,东汉大将耿恭饥餐胡虏肉却是万古流芳。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东汉开国大将耿弇的侄子。他生性豁达,少年时期便极富将帅才能。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耿恭担任行军司马,跟随骑都尉刘张、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等人打败车师,一举将车师纳入东汉版图;并出任戊己校尉,屯兵金蒲城,多次击退北匈奴进犯,保卫西域安全。

永平十八年(75),匈奴进攻车师,杀死车师王,墙头草一般的车师权贵借势投靠匈奴,与匈奴一起进攻耿恭守卫的金蒲城。而此时正值大汉帝国最高统治者汉明帝驾崩,朝廷援军迟迟不至,耿恭只好率领金蒲城守军与数倍于自己的匈奴大军展开殊死搏斗。

当时耿恭率领的金蒲城守军只有几百人,匈奴却有两万人之多,他们很快将金蒲城围得水泄不通。面对匈奴大军,耿恭丝毫不畏怯,为了突围,他命令士兵将毒涂抹在箭簇上,并在城头对着匈奴大喊,这是汉家神箭,中箭者会片刻之内必会死亡。一阵箭雨来袭,中箭的敌人非死即伤,毒箭的巨大威力让匈奴人军心不稳。耿恭抓住战机率众突围。而就在此时,大雨倾盆而下,天赐给了耿恭一个良机,耿恭也借此机会顺利突围。

然而,耿恭虽然从金蒲城脱身,却终究因为寡不敌众被困于疏勒城。狡猾的匈奴人截断了通往疏勒的水源让汉军一度处于绝境。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永不畏怯的精神,哪怕敌人何等凶残强暴,他们都不会弯下七尺之躯。即便身处绝境,耿恭也没有向匈奴低过头,他带领士兵开挖水井来取水;没有吃的,就杀了战马,煮掉筋革;虽然疏勒城里的汉军一个个逝去,但汉军的旗帜却依旧飘扬在疏勒城的天空上。

看见耿恭如此气节,匈奴人有些感慨,便想招降他。匈奴派出使者前往说服耿恭,然而耿恭却用汉刀来迎接他。耿恭砍下匈奴使者的头,将他的肉分给手下的士兵食用。城下的匈奴人见了,立马跪倒在地号啕大哭。

而就在耿恭殊死抵抗匈奴之际,远在千里之外的洛阳朝堂上却炸开了锅。新帝与朝臣对于救不救耿恭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说救,毕竟汉武帝曾言“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凡我大汉子民,虽远必救”,汉人的气节不可折辱;有人说不救,耿恭率数百人抵抗匈奴达三百天,是生是死都不定,存活的几率极其渺茫,又何必劳民伤财去西域寻人。此时有一人站出来说了一句让反对救援的众人羞愧的话: “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此时的汉章帝不再犹豫,当即派出人去营救耿恭。

这支援军翻过皑皑雪山到达了疏勒城,当打开城门的那一刻,他们相拥而泣。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援军看着疏勒城上仅剩的二十六人热泪盈眶。然而由于归途中不断地遇到追兵阻断,加上恶劣的天气,这队人中不断有人倒下。最终回到玉门关时仅剩下十三人,他们“衣屦穿决,形容枯槁”,完全没有了当年意气风发、鲜衣怒马的模样。

玉门关守军看着归来同胞们的样子纷纷落泪,他们亲自为同胞们沐浴更衣,并将这十三位英雄的功勋上书给皇帝。

黄道周在《广名将传》中写道:“恭为司马,破降车师。初置校尉,以恭为之。示汉威德,降及昆弥。匈奴争国,攻城甚危。毒箭射中,以为神奇。既解复至,据水绝资。笮粪解渴,死亡莫辞。耿恭拜天,清泉忽滋。扬水示敌,敌方解围。招降不降,杀使陈尸。怒而围城,食尽煮皮。范姜力救,方得迎归。归受一命,忤人复追。忠烈苦节,真不可为。”此诗写尽耿恭一生,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气节。我们从来不怕困难,因为我们就是为铸造奇迹而生。

6 阅读:279
评论列表
  • 2021-04-17 05:34

    十三壮士归玉门

  • asdf 1
    2021-04-30 16:16

    “汉族”之名,乃因汉唐雄风,光照万年!

邓海春

简介:热爱传统,思考历史,热衷文艺,品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