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与子同袍》——鹿上之盟

老杨故事荟 2023-04-05 07:39:46

这集咱们说宋、齐、楚三国会盟的故事。

齐桓公死后,宋襄公觊觎霸主之位,计划会盟天下诸侯。但是,他又担心人家各国不来捧场,于是,就先拿着小国做试验,投石问路。

宋襄公相约曹、邾、滕、鄫等四国,在曹国搞了一个小范围的会盟。

四国弱小,惧怕宋国,被迫答应会盟。结果,到了与会的日期,只有宋、曹、邾三国按期抵达。滕国国君因故而迟到,鄫国国君晚来了两天。

宋襄公大怒,认为这是别人不给面子。于是,不由分说把滕国国君关押拘禁,把鄫国国君当作牺牲,做了祭品。

上卿目夷劝谏,说:“主公第一次会盟就屠戮诸侯,恐怕其他诸侯只会因为害怕而背叛,未必真的心悦诚服。”

宋襄公固执己见,坚持把鄫国国君当成牛羊,祭祀了鬼神。滕国国君担心自己也被祭祀,赶快贿赂宋襄公,又塞金卡又送红包,才算保住小命。

曹共公在旁边一看,宋襄公这人嘴上仁义道德,实际里残忍卑鄙,所以不辞而别。

第一次会盟就如此结局,让宋襄公脸上无光。宋襄公责骂曹国不尽地主之仪,派遣兵车三百乘,攻打曹国。这一仗整整打了三个月,最后也没分输赢,宋军无功而返。

这时候,楚、齐、鲁、陈、蔡、郑等国也进行了会盟,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搞得还挺热闹。

近处的诸侯不服自己,远处的诸侯和齐、楚结盟,宋襄公十分地不爽。宋襄公心想,方今大国非齐即楚,我何不借助齐、楚之力,会盟天下诸侯呢。如此以来,既可借齐、楚之力,压制诸侯;又可借诸侯之力,制衡齐、楚。

宋襄公真是想瞎了心了,你连四家诸侯都玩不转,还会盟天下诸侯,这不胡闹么。

宋襄公派遣使者出使齐楚两国,拉关系套近乎,约两国国君一块会盟。

第二年春天,宋、齐、楚三家诸侯会盟于齐国的鹿上(山东钜鹿)。齐孝公为了感谢宋襄公当年拥立之功,盛情款待,竭尽地主之仪。

这次会盟,由宋襄公倡导,所以,他毫不客气地执牛耳歃血,以盟主自居。

三家诸侯歃血的顺序,按爵位为序,宋襄公是公爵,排第一;齐孝公是侯爵,排第二;楚成王虽然僭越称王,但是子爵,排第三。楚成王虽然十万个不高兴,不过,还是勉强接受。

礼成之后,宋襄公得寸进尺,又号召召开天下诸侯大会。

宋襄公自负地说:“寡人托祖宗庇佑,作为王室的藩臣,不自量力,打算重修天下诸侯盟好。如果两位君侯不弃,能够率领众家诸侯与会,我愿与你们永结兄弟之谊。”

说着话,宋襄公拿出征集与会的简牍,绕过齐孝公,直接递给楚成王,请楚成王签字。简牍,相当于今天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名单。

楚成王一看简牍上,大意写着:望各位诸侯务必参加会盟,仿效齐桓公衣裳之会,不动兵车、仁义之举等等。会盟的时间定在七月,地点定在宋国盂地(河南睢县)。也没有经过事先商量,宋襄公就第一个在简牍上签了名字。

楚成王笑着问:“既然宋公自己能招诸侯与会,何必用我们呢?”

宋襄公腆着脸说:“郑国、许国都在楚国的保护下,陈国、蔡国都与齐国结盟,没有你们二位帮忙,实在不好办啊。所以,寡人才借重于两位君侯。”

“鹿上之盟”发生在宋襄公十二年(前638年)二月。

——有智慧的人,会天天喊自己聪明吗?有本领的人,会天天站大街上吹牛吗?真正的君子,会天天高调标榜道德吗?

我不理解太史公著《史记》,为什么要把宋襄公也列为“春秋五霸”,还把他慷慨陈词地赞美一番?“讲仁义”就是把别的国君杀来祭祀吗?“讲仁义”就是为了当上盟主不择手段吗?“讲仁义”就是不计后果,把国家置于危险境地吗?

0 阅读:0

老杨故事荟

简介:听历史故事,尝世态炎凉,看人间风雨,说世事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