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亚共荣圈计划连废纸都不值”:战时日本民众怎么看侵华战争

七减一门历史 2024-06-23 10:41:51

谈起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时代,恐怕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大广场上密密麻麻山呼万岁状若癫狂的日本百姓、飞机前头缠丧布高呼必胜的飞行员、端着杆三八枪,戴着个屁股帘就敢“决死突击”的大头兵——感觉全日本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似乎都陷入了集体的高潮之中,自信武运长久的皇军能够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百战百胜,天下无敌,所有的苦难都将在皇军消灭一切“敌人”后消失。

图为1932年4月日本冈山火车站欢送一支赴上海的侵略军出征时的壮观景象

为此,当年整个日本社会都变得极端而变态,甚至有妻子为防丈夫沉迷温柔乡不愿上战场而在最后一次与丈夫温存后毅然自尽,留书勉励丈夫踏上侵华战场舍生取义;有男青年因为屡次报名参加侵略战争被拒愤而跳海;还有不少女青年居然相信只要参加“慰安队”给皇军将士们以安慰,大日本皇军就必然能奋起雄风,痛歼顽敌……

曾经被日本作为皇民模范大肆宣传的新婚妻子以死鼓励丈夫“尽忠王事”的相关报道

不得不说,战争前期日本政府对其国民的洗脑教育相当地成功,让普通日本百姓们对侵略战争的必胜信心百倍(感觉日本一直很善于做宣传洗脑工作。比如日本殖民台湾不过50年,却成功地培养了大批忠心耿耿的精日分子,以至于日本投降时,台湾全岛哭声震天,而国民党统治了70年,却依然无法扭转)。

曾经有大批这样天真的日本女青年受到宣传欺骗成为了“慰安妇”

不过,也正因为洗脑如此彻底,对于那些实际来到中国,深深陷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汪洋大海中,真切体会到了实际战争状态的那些普通日本人来说,明白战争的实际状况远不是一场凯歌旅行,震撼才会更加的强烈。他们对侵华战争的看法也因此与日本的官方舆论产生了深刻的不同。本文就是选取了当年几位在华的日本人对这场侵华战争私下发表的个人看法(必须感谢当年的日本记者留下了这些宝贵的战争问题平民访谈资料),让大家看看真实的日本百姓对侵华战争的态度。其中一些有识之士因为震撼于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而开始改变自己对于这场战争性质的看法,固然另外有一批人仍旧是日本侵略政策的忠实拥护者,幻想着用各种改革去取得战争的胜利,但是这并不妨碍本文的目的,我们不就是想要了解当年日本人的真实想法么?

1,“没有日军的地区生机勃勃,而有日军的地方却死气沉沉”

我(该谈话对象曾任侵华日军地方安抚官、顾问)是作为军队特务机关的一员,挺身来中国做宣抚和归顺工作的。根据我的经验,必须是“军队靠武力,宣抚靠仁德”。我一直忠实地奉守这个信念而工作至今。然而,现在军队录取宣抚人员的条件却是,必须是中专生、大学生等,只看重学历。那些不明中国实际情况、刚出校门的年轻人满脑子只想着如何实现理想,无视中国习俗人情,一味地用纯日本式的(暴力)方法处理问题。他们这样做根本上是错误的,是有问题的。

就拿我不顾生死在南浔和湖州工作的事例来说。当时我不需要任何武器。手拄着一根拐杖慢悠悠地外出。这样做既不感到不安也没有危险。所到之处,不管是占领区的民众,还是非占领区的民众,都来找我商量各种事情。这就是一个用“以仁德实行安抚”的、行之有效的、取得成果的有力事实。

在占领区日军曾组织了大批专门的“宣抚班”,企图用小恩小惠收买中国百姓人心

做归顺兵的工作其道理也是一样。如果将归顺任务交给退役兵做,他们都是些品行不好的人,他们会将武力作为指挥宗旨, 由此产生许多行不通的事。由于这些行不通的措施而引发归顺兵的不满,他们一旦发现日军防备变得薄弱,就会趁机反戈一击。有的日军部队就因防备不严而惨遭全军覆没的厄运。

到内地可以看到,没有日军的地区生机勃勃,而有日军的地方却死气沉沉。这个事实推翻了“中国兵使民众痛苦不堪”的一般看法,也说明了中国游击队并没有使中国民众痛苦。之所以中国民众心目中的日本兵形象很恐怖,主要原因是两者之间有民族的差异,语言也不通。难怪警备区总部周围的市场冷冷清清,而越远离总部的市场就越热热闹闹。中国民众如此地将日本军队视为毒疮,这就雄辩地说明安抚工作缺乏“仁德”。

所谓的“仁德”皇军,在中国不知做下了多少禽兽不如的事情

现在日本好像对占领区以外的地区实行了“折磨方针”(作者注:即臭名昭著的三光政策),但对即将占领的地区至少做些提供物资等工作也会有助于提高归顺工作效率吧,结果军方对这也说不行。

说千道万,军队统治之下的宣抚工作也是崇尚武力万能而不讲仁德,这样下去的话,结果只能是无休止地互相兜圈子。

我虽然没有接受过军队教育,但是曾经在上海事变的枪林弹雨中为国家帮了点忙。在这次事变中也能作为宣抚官,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完成了任务。然而那些名声显赫的国家精英们,他们作为陛下的坚强栋梁受过军队教育,是些堪称士兵模范的军队骨干。而他们在上海都做了什么呢?我经常看到和听说那些肆无忌惮的家伙们一到夜间就驾着陛下的汽车,用陛下的汽油跟着艺妓屁股后面转。这一切使我感到了随时要爆发的、难以抑制的忧国之情。正是这些家伙,他们背叛了陛下的信任、玷污了皇军的威信和名誉、践踏了国民的信赖。他们不是乱臣贼子又是谁呢?实际上我必须要说当前该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扫除这些乱臣贼子!

战时日本反战同盟的宣传画:战争只不过滋润了军阀等特权阶层

2,“日本必须赶快择路出逃”

(本段谈话对象为上海日侨社团领袖)解决支那事变的实际情况是极其复杂且微妙的...日本的对华政策一直在扶持汪精卫对抗蒋介石和拉拢蒋介石达成妥协间摇摆不定,一会儿想一鼓作气征服整个中国,而一旦受挫又想诱使中国方面谈和,但又哪方面都不能彻底,结果就是深陷泥沼之中。这种左右摇摆不定的态度已经令那些想要帮助日本的中国人都纷纷感到惊疑不安,深恐哪天就被当做棋子抛弃了。

现在日本已经处在刚要向右便立刻产生纠纷,欲向左又马上处于矛盾的处境。好像已被锁链捆绑得左右不能动弹了。日本应该想办法试着抓住时机来个大翻身,试着从锁链中挣脱出来。要果断行事,无论向左或向右都行,要择路出逃。不管是否产生纠纷,从将来的大局着想,必须(从中国战场)解脱出来。如果看不到这种前景而没有勇气果断行事,要想迅速打开局面是非常难的。

在南京的这栋大楼曾经是侵华日军总司令部

3,“日本不是无敌的神使”

(本段谈话对象为日本一个政策研究所所长)满洲事变爆发时,流传着这样一种令人向往的说法:把满洲夺过来的话,九州农民可以全部迁移到满洲,在那儿耕种最肥沃的土地,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然而,满洲事变几年后,这个美好的理想仅成了个幻想。

1931年兴高采烈开往东北的日本侵略军

新的幻想是:夺来支那大陆后,日本国民可以在支那大陆建设王道乐土,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然而,在这四年中,日本国民悉数献出了父、子、兄、弟和丈夫的生命,然而,过起了衣食无忧幸福生活的却是那些军司令官和师团长们、是一部分特权阶级!

日本绝对不会败给支那也绝对战胜不了支那,当然支那也绝对战胜不了日本也不会败给日本,这就是支那事变的特殊性。

既然事实上日本赢不了,就要摆脱自己是神使这个意识,真正地进行民族解放。否则日支不可能协作。民族解放就是民族独立即政治独立,是兑现定期支票!

日本赢不了的结果就是遭受无情打击。图为1945年轰炸下的日本东京

4,“大东亚共荣圈计划连废纸都不值”

大东亚共荣圈的最终目的是,在日本付出牺牲的基础上,把东亚十几亿民族置于日本的计划经济、计划管理和计划交通之下。 也就是说,东亚共荣圈内的资源都将通过日本的计划管理和计划经济,在计划交通下分配处理。另外,根据需要,通过日本警察的动员,共荣圈内的民众还要到战场去履行保卫共荣圈的义务。在完成这样一个世界规模的大事业的过程中,日本当权者竟然还陶醉在自己是神之使者的美梦中,大谈神的宣旨。其前途真令人寒心之极。

令人嗤之以鼻的“大东亚共荣圈”宣传画作

日军进驻上海租界后所实行的计划经济政策,其拙劣程度不堪入目。他们抢走了支那人的产业和生活来源,让支那人生活在饥寒交迫中。街头饿殍颇多,人们蜂拥挤向关系到生命存亡的粮食配给所,其情景令人想起争看大相扑的人们蜂拥挤向门票销售点的势头。而且支那人拎着口袋一等就是半天。由于食用米不足,为了求得粮食,无数支那人在苦苦挨饿的情景真是令人痛心。生存的本能使他们的民族意识更为高涨。面对这样的情景,当权者们竟然冷漠地说:“大东亚战争是史无前例的,出现这种史无前例的情景也是难免的。”他们还能更自我陶醉一点吗?在日本的办公桌上制定出计划经济方案,拙劣得在区区一个上海就遭到了 失败。更何况那个关于拥有十几亿民族的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经济方案了。那个方案一定连废纸都不值!

1942年日本占领时期的上海

把南方人看作是野蛮人大错特错了。采用压迫民族的手段必然导致将来民族造反,这不是千年大计。眼前就有被压迫民族造反的活生生的事实,比如印度就是一个例子。还想压迫必然 会造反的民族国家支那民族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做梦吧!抹杀支那就没有大东亚共荣圈,抹杀支那历史的必然规律就不可能进行日支协作。所以说,不承认支那国家,就没有日支协作,也没有大东亚共荣圈。承认这点的话,就要尊重支那国家的政治,支那问题让历史自行解决,这是日支前途惟一的道路...

一场全民疯狂的战争,到最后带来的只有这样的回忆了吧(出自日本动画片《萤火虫》)

战时类似这样的日本普通民众的反思还有不少。限于篇幅,本文无法尽数摘录。应该说,通过亲身参与波澜壮阔的中国抗日战争,许多日本民众对战争的看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已经忧心忡忡地预感到了日本可能会遭受到的重大失败。可惜,他们影响不了军方,影响不了天皇。日本这辆早已失控的战车终究将要滑向无尽的深渊……

头号战犯裕仁天皇的葬礼。裕仁居然能够逃过所有惩罚,安享余生,着实令人不胜扼腕

0 阅读:120
评论列表
  • 2024-06-23 16:51

    无辜的日本人当时要么死了要么在监狱。

七减一门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