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病的复杂性确实让很多医者在理解和应用上感到困难。它的变证(类证、兼证、并证)多变善变,使得乌梅丸的化裁应用变得棘手,导致一些医者对其使用持谨慎态度。然而,厥阴病的范畴涵盖了众多疑难杂症、慢性病以及某些类型的肿瘤,大量文献报道显示乌梅丸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厥阴病位于六经之末,属于三阴病的里证,主要表现为寒证或虚寒证。厥阴病还有一个特性是阴尽阳生,极阴中见阳,寒中有热,阴阳交替。可见,厥阴病是一类病程长、病位深、阴阳错杂、寒热往来复杂的疾病。临床表现多为阴阳俱虚、寒热交错、手足厥冷与发热交替出现。
虽然张仲景为厥阴病设计了乌梅丸这一主方,但由于厥阴病的多变善变,证中存在阴阳的盛衰、寒热的往复和虚实的转变,使得主方的配伍和用量在临床使用中需要不断调整,以应对不同的类证、兼证和并证,这可能导致疗效的不确定性。
然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许多医者通过对乌梅丸的使用经验总结,发展出了许多厥阴病的类方,这些类方不仅拓宽了厥阴病的治疗范围,而且在某些特定的厥阴病症中可能具有比乌梅丸更独特的效果。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在厥阴病中可能用到的厥阴病类方,这些方剂针对厥阴病的主要症状(如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利不止、厥逆往复、阴阳交替、寒热错杂等)具有特殊的疗效。
第一、厥阴病本证之肝寒证类:
1.兼有疝气、腹痛、痛经等,可选中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减。
2.兼有胸胁胀满、乳房胀痛,可选中良附丸(高良姜、香附)加减。
3. 由外感风寒所致,可选用小柴胡颗粒。
4. 兼见胸部憋闷、刺痛,可选用元胡止痛滴丸(延胡索、白芷)。
5. 兼见胸痛、头痛、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易怒,可选用血府逐瘀口服液。
第二、厥逆证类:
1.热厥明显可用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炙甘草)加减。
2.寒厥明显可用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加减。
3.痰厥明显可用瓜蒂散(瓜蒂、赤小豆)加减。
4.水厥明显用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炙甘草,生姜)加减。
5.兼见半表半里虚寒,口干或苦,心下微结者,可先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第三、寒热夹杂、上热下寒证类:
1.胃热脾寒可选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加减。
2.肺热脾寒(伤寒表不解陷于厥阴,咽喉不利)可选用麻黄升麻汤加减。
3.上热下寒兼心烦,心下痞满,腹痛或干呕下利,可用黄连汤加减,
4.寒热错杂见金疮痈肿,可选用王不留行散加减。
5.上热下寒兼血虚水盛,四肢沉重可用侯氏黑散加减。
6.上热下寒兼脾胃虚弱,湿热中阻,脘腹胀满,见呕而肠鸣,心下痞硬者,可选用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加减。
7.上热下寒兼见中气更虚或见腹中雷鸣,心脏不适,恶心,心烦气躁,口舌糜烂,肠鸣腹泻者可选用甘草泻心汤(甘草、黄芩、黄连、党参、半夏、炮姜、大枣)。
8. 心下痞满,干噫食臭,肠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生姜、半夏、黄芩、黄连、党参、大枣、炙甘草)。
第四、呕哕,心下痞满,腹痛证类:
1.寒重者,可参考通脉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加减。
2.兼寒热错杂,下利,可选用黄连汤(黄连,炙甘草,干姜,桂枝,人参,法半夏,大枣)加减。
3.兼四肢不温者,选用六物黄芩汤(黄芩,大青,炙甘草,麦门冬,石膏,桂心)加减。
4.兼胸中烦热,而大便溏者,选用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加减。
第五、下利证类:
1.兼有心烦,心下痞满,腹痛或干呕者,可用黄连汤黄连,炙甘草,干姜,桂枝,人参,法半夏,大枣)加减。
2.兼见赤白痢,里急后重,可参考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加减。
第六、兼证类:
1.兼太阳表寒又有水饮咳嗽者,可参考用小青龙汤加减。
2.兼阳明腑热,可参考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炙甘草)、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加减。
3.兼阳明寒饮,可用吴茱萸汤(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加减。
4.兼少阴虚寒,可用四逆汤(淡附片、干姜、炙甘草)加减。
5.兼少阴虚热,可用连梅饮(黄连,黄柏,乌梅,法半夏,茯苓,竹茹,陈皮,枳壳,巴戟天,牡蛎,茵陈,当归,白芍,甜叶菊)加减。
6.兼太阴寒湿,可用理中丸(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加减。
7.兼厥阴气逆,可用金铃子散(金铃子、玄胡)加减。
结语:
以上内容概述了厥阴病类方在厥阴病治疗中的部分应用。由于厥阴病的变异性大、变化迅速、兼证众多,这些类方能够灵活应对厥阴病的各种变化。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它们可以有效治疗多种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和慢性病,有时甚至能取得比乌梅丸更好的疗效。然而,重要的是,使用这些厥阴病类方必须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基于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仅作为参考,不应作为具体的治疗用药指导,请广大读者在实际应用中遵循专业医师的建议,切勿自行照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