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老乡大概都知道琉璃是什么,夏天就是冰雹,也叫琉璃蛋子;冬天就是冰凌条子,也有的叫冰凌碴子,
冰凌条子,是河南豫东周口的叫法,据说东北话叫“冰溜子”,南方是怎样的称呼,哦,南方是没有冰凌条子的。冰凌条子,是屋檐前垂下的的冰条, 也叫冰锥(儿),也就是上面那位老乡说的“流利”——“琉璃”。用琉璃形容冰凌条子,真佩服老祖先的智慧,天寒地冻之时才有的绝美冰凌,“似是五光十色,又似清澈透明”,这晶莹剔透,不可方物的美,用琉璃形容丝毫不为过。在古诗词中,“琉璃”的出现率非常高,常常被诗人们用以比喻晶莹碧透之物,所以这晶莹剔透,阳光下又出现五光十色的冰凌用琉璃形容无比贴切。
下雪了,那样洁白晶莹的雪,像盐,更像白糖,如此诱人,趁大人不注意,抓一把放在嘴里,凉,好像还有一种甜,哪怕长大后知道雪其实并不干净,也从不后悔小时候每到下雪迫不及待去尝一口的快乐。地上白了,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雪,房顶上也白了,上面的雪更厚,房顶上的温度要高比半空中的高一些,因为屋里有热气出来,所以房顶上的雪最先融化。融化后的白雪化成水顺着一排排的瓦缓缓往下流动,脱离了屋顶的水柱从屋檐的位置往下滴,在半空中遇冷,凝结成冰,一条条悬挂在屋檐下,就是冰凌条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屋顶融化的雪水继续顺着屋檐往下低落,悬挂着的冰凌条子越来越粗,形成一个上粗下细,三角锥一样形状的细长冰凌。屋檐下的小孩,抬头看着玲珑剔透的冰凌条子,想起了三伏天那又甜又冰的冰棍。四下张望了一下,看到爹娘都没注意自己,忍不住双脚并拢,往上窜了一下,想拽下来一根冰凌条子,却扑了个空,身高还不够。这时,忽然听到头顶咔嚓一声,抬头看到一根冰凌条子折断后,落了下来,掉到地上,摔成了几段。顽皮的孩子再次四处张望了一眼,弯腰捡起最大的一节,看到上面沾满了泥巴,拿起来在膝盖上蹭了蹭,躲到一个角落,偷偷舔起冰凌条子来。有时则嘎嘣咬下一口,就在嘴里含着,因为太凉,就把冰块在嘴里来回运动,左边的脸颊冻的不行时,再往右点挪,直到嘴里的冰块消失不见。记得有次想吃冰凌条子够不着,我姐拿来一把椅子。我在下面扶着椅子,她上去拽,拽下来一根,姐姐在椅子上一磕两半,我们一人半根。冬天吃冰凌条子,冷上加冷,但就是忍不住去尝一口,一根冰凌条子,其实也吃不了几口,慢慢就化掉了,但我们还是乐此不惫,等手里的冰凌条子化成了一股冰水,我们再去敲另一根。这要比去小卖部买零食划算的多,所以,冰凌条子才是我们在冬天常吃的零食,无色、无味,甚至无痕迹,却那样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心底深处。那些曾经一起吃“琉璃”的小伙伴,可还记得那一个个白雪皑皑的冬天,那屋檐下悬挂着的一根根晶莹剔透的冰凌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