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邓小平准备出国访问,临行前看戏,问:为什么杨淑英没来

蓝风破晓 2023-01-28 14:02:55

1977年7月,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复出,一股新气象,开始向中国大地四处弥漫。

但是,当时的中国,却面临内外交困的两大问题。

一是,十年动荡冲击了国内的经济体系,百姓普遍贫穷,需要尽快恢复经济秩序,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快速提上来;

二是,国际形势非常复杂,北边的老大哥和南边的越南沆瀣一气,越南侵扰我边境军民,对其国内华裔进行打击驱逐,对柬埔寨虎视眈眈。

这可能需要“重拳破局”。

于是,1978年年初,邓公高频次的国事访问开始了......

1、邓公:为什么杨淑英没来?

1978年1月31至2月2日,作为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下榻于四川成都金牛宾馆。下一步的目标,是从这里出发,去访问尼泊尔王国。

三天的时间,看似不多,但除了和相关人员沟通“出访尼泊尔”的一些事宜外,邓公还是有大把的时间。

怎么办?得安排点啥。

于是,四川当地有关的领导,开始绞尽脑汁安排消遣的节目了。他们安排的就是:三天的晚会,每晚都安排现代戏。

邓公此人很有特点,绝不是那种循规蹈矩之人,他给四川的同志们出了道难题:我要看传统戏!

在这里,我们要说一下当年的戏剧演出情况。

从新中国建立起,对于现代戏比较推崇,对于传统戏的推广力度不太高,甚至还禁演了不少的传统戏剧曲目。

不过,一些传统戏,也确实是糟粕,比如鬼戏,比如带有强烈歧视的戏。但是,大部分传统戏剧还是很有看点,不仅让人赏心悦目,也有提升的意义在里面。

1966年开始,所谓的传统戏剧统统“禁演”了,那时候起,戏剧只有清一水的样板戏。

样板戏不是不好,主要是过于单一,和所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完全背道而驰,但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谁还能顾得上所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呢?

1976年10月以后,一切开始发生变化,但是,1977年、1978年上半年就像是个过渡阶段,变化还是有限,所以,文化事业没有完全彻底的放开,传统戏剧曲目无法上演。

基于此原因,相关人员只能给邓公安排川剧的现代戏了。

可是,邓公已经提出要看传统戏,这可怎么办?只有硬着头皮安排了。

当时,四川省负责文艺工作的是马识途,他找了一些名角,比如周企何、陈书舫、竞华、晓艇等,临时安排的剧目有《花田写扇》《五台会兄》《迎贤店》等几处传统折子戏,至于那些戏服都是东拼西凑的。

邓公看了一个晚上,临了提出了一个大问题:“为什么杨淑英没有来?”

杨淑英是谁?

四川自贡人,著名的川剧演员,12岁开始学艺,杂技、曲艺样样都行。14岁,又拜了川剧大师钟琼瑶为师父,同时也拜了师娘白卉娟,向两人虚心学艺。

不得不说,这两位师父,对年轻的杨淑英,影响巨大。

几年下来,杨淑英名声在外,成为妥妥的川剧的领军人物,被誉为“川剧新四大花旦”。建国后,杨淑英历任成都市川剧演员、副院长、顾问等。

对于杨淑英的评价,行业内和资深票友都是评价甚高,其中有这么两句,最能反映杨淑英的水平:一、演文戏含蓄隽永,演武戏英姿飒爽。二、唱高音明朗嘹亮,唱低音柔和婉转。

难得的是,杨淑英还有不低的创作能力,这就厉害了。

杨淑英有几个非常出众的戏,最为出名的就是《穆桂英》。而邓小平是听过这戏的,毕竟,邓小平曾经担任西南局书记两年多。

回到前面,现场众人听到邓公的问话后,有人说道:“杨淑英病了!”

邓公追问道:“是真的生病了,还是被打倒了?如果真的病了,让我的保健医生给她看。”

这话里,有着明显的愤怒。此时,大家都知道了,邓公欣赏杨淑英的才艺。

2、邓公说道:好看,为什么全国人民不能看?

“邓公点名杨淑英唱传统川剧!”

这个消息很快传了出去。

当然,此事很快传到了杨淑英本人耳朵里。

那一刻,杨淑英非常“感动”,又非常“委屈”。感动的是,邓小平这样的功勋人物 还记得她;“委屈”的是,自己擅长那么多传统戏,登台演唱的次数却屈指可数,可惜了一身功夫。

杨淑英激动之余,快速答应:2月2日晚会上,她将登台献艺。

这一次,谁也拦不住杨淑英唱传统川剧了。

杨淑英的行为说明了一件事:杨淑英没有“病”,或者病得非常轻,轻到不影响演出。

一切说明,杨淑英没有被第一时间安排川剧表演,一定有着不可为外人说的具体原因。

一般来说,能力越强,脾气可能越大,个性可能越强。如果所料不差,杨淑英应该也是那种“艺高人也清高”的艺术家,这种艺术家,在那个年代容易被压制。

2月2日晚会,杨淑英来了!

杨淑英一上台,就演了经典的《杜十娘》剧目,她扮演杜十娘。那一颦一笑,一说一唱,让在场的众人,包括邓公,看得不住叫好。

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啊!

看完杜十娘,又看了杨淑英等人表演的传统剧目,整整九出折子戏,邓公看得意犹未尽。

演出结束时,邓公说道:“这些戏蛮好嘛,咋个不能上演呢?我能看,为什么全国人民不能看?

邓公此言一出,现场众人面面相觑,仿佛看到平静的湖水中投入了一个石头,有了一波又一波的涟漪。又仿佛看到一个汹涌澎拜的场面“一石激起千层浪”。

文艺界的同志们个个明白,文化作品的春天就要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将重新出现在全国。

很快,邓公那句“为什么全国百姓不能看”的言语,如春风一般,越秦岭、出重庆,传遍大江南北,传遍荒漠草原,开始呈现出色彩斑斓的一面,各地戏剧界的人士纷纷沟通联络,互报大好消息,并开始完善、创作各种优质的文艺作品了。

不久后,“川剧”成为中国第一批恢复公演的传统戏,于是有了“川剧一活,戏剧皆活”的说法。

而邓公在1978年一月底、二月初的行为,被誉为“邓公救戏”,更被誉为“中国戏剧的第二次解放”。

看来,很多事情的推动,还是得需要伟大人物的出手。

杨淑英在后来的表演生涯中,贡献了一幕又一幕精彩的演出。但是,1989年做了白内障手术后,登台次数减少。2017年,杨淑英去世,享年89岁。

伟大的邓小平同志,也在1997年2月19日,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斯人已逝去,伟人已千古,但是,那些戏成为了一幕幕的经典。而“邓公救戏”这一段,才是最为精彩的现实版“戏剧”。

1 阅读:6

蓝风破晓

简介:幽默风趣聊文史,笔墨之间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