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诸葛亮不去夺取西藏

拓跋腾 2023-05-20 18:18:15

在魏、蜀、吴三国当中蜀汉的面积最小,领土面积只有106万平方公里,疆域北到秦岭与曹魏对峙,东到三峡与东吴接壤,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接壤。

蜀汉的面积主要可分为四大板块汉中、巴郡、蜀郡和南中,

实际上只拥有成都平原和汉中盆地两大板块,自从被东吴夺取荆州后,失去了江汉平原,根据灭蜀后的人口统计,蜀汉的人口只有不到一百万,司马迁史记记载的汉朝的四大经济区,关东(函谷谷关以东)、关西(关中平原地区)、碣北(河北和山西北部,农耕文明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江南,其中三个被曹魏占据,东吴占据了江南,对于蜀汉来说相当不利,四川地区虽说现在是天府之国,但是平原毕竟有限

所以诸葛亮的北伐来开疆扩土是必然的,诸葛亮的构想从最初跨有荆、益,荆州为辅、益州为主占据关中,在关中和荆州形成钳形攻势收复中原,在失去荆西三郡后,无法再能形成钳形攻势,自夷陵之战后吴蜀联盟虽然恢复,可以和吴国组成钳形攻势,但吴国的中心放在了江南地区,

首先对东吴来说虽然有着长江天险可以阻挡曹操,但东吴的大量人口集中在了长江中下游平原,一旦长江有失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东吴来说守江必守淮,夺取扬州北部的徐州势在必行,否则就要时刻在曹魏的威胁之下,荆州对东吴来说容易两面受敌,东吴和蜀汉虽然结盟,但东吴在秭归(三峡入口处屯有驻兵),

蜀汉也设置了巴东都督来防备东吴的再次背刺,诸葛亮借助东吴出兵荆州和蜀汉形成钳形攻势的计策并不可行,东吴的计策则是北上占据山东,依靠山东作为屏障进攻中原和荆州形成钳形攻势,诸葛亮北伐时期策略发生了改变,首先则是占据陇右地区,

切断凉州和关中的联系,占据凉州地区居高临下和汉中的蜀军分两路进攻关中形成钳形攻势,诸葛亮这一步在于稳,步步为营,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但是天不遂人愿,诸葛亮最成功的实际上是第一次北伐,孙吴在此之前和曹魏发生了石亭之战,曹魏损失十万人马,曹魏淮南战区的最高指挥官曹休也因此气死,此时曹魏的重兵都集中在和东吴的边境上,雍凉地区空虚,诸葛亮迅速拿下了陇右五郡中的三个,只需要马谡在关陇道上阻挡住张郃就可完全拿下陇右地区,结果事与愿违,马谡被张郃击败,陇右再度回到了曹魏手里,其后的北伐再也不能像第一次北伐取得这么大的成功,这次成功在于曹魏对陇右地区的不重视,此后曹魏先后派曹真、司马懿经略雍凉地区,蜀汉再也没有机会了。

最近有人提出为什么蜀汉没有占领青藏高原,战略中国的战略最高处,切断河西走廊和关中的联系,再以西域和西藏、四川为基础,占据中国的第一阶梯,逐步蚕食曹魏,青藏地区是中国的天然牧区,青藏地区、河西走廊是中国的天然牧场,可以为蜀汉提供战马,这根据不是空穴来风。

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完成了青藏高原的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吐蕃帝国,当时的吐蕃四处扩张和唐朝相持在河西走廊、西域和南诏地区,等到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吐蕃占领了唐朝的陇右地区,进而占据河西走廊切断了唐朝和西域的联系,进而占据了西域,沿着河西走廊一度攻入长安。

蜀汉占据青藏高原的目的,其实目的还是在于河西走廊(凉州),河西走廊是最为关键的战略要地,对于定都长安的王朝,河西走廊陇右的延伸,占据河西走廊一来可以沟通西域,二来则可以切断青海羌族和匈奴的联系,避免匈奴做大。

蜀汉占据青藏高原有着优势,在于治理南中各部落和蜀汉朝廷的关系。

在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的失败使得蜀汉损失了八万精锐,而诸葛亮在此后的五年内积攒了十万蜀兵,很大程度上在于对南中的政策。

蜀汉对南中的策略以抚为主。

首先采取的是让南中世家大族有出路,授予高官厚禄,南中的人才和影响力都为蜀汉所用,自然不容易发生叛乱。

其次让益州的大族出钱聘用南中各族为他们的部署,出钱越多的并给予这些大族奖赏,这样就使得世家大族争相招聘南中的勇猛的夷民,这样南中的各族得到了财富,生活趋于稳定,也就归附蜀汉。

在当地尽量选取其本地人担任地方官,遵从他们的风俗习惯,保留一部分峰部落首领的位置。

又将一些青壮年编入蜀汉的军队,并将他们的亲属迁入蜀中,蜀汉最为精锐的无当飞军就是来自南中的青壮年。

又推广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修通蜀中到南中的道路加强两地的交流,这样使得南中变为蜀汉稳定的大后方,虽然此后也发生一些叛乱但很快被平定。

蜀汉对于西北的羌族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笼络羌族,使得羌族站在蜀汉一边形成了反曹魏联盟,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都得到过羌族的支持,如姜维在与魏将郭淮、夏侯霸战于洮西之时, 胡王治无戴等举部落降。

那么诸葛亮治理南中是否适合治理当时的西藏地区呢。

我们来看一下当时的西藏是什么条件。

西藏早期文明可分为三个时期 旧石器时代(距今5万到1万年)、新石器时代(一万年到公元前一千年)、西藏在公元前一千年前进入到了金属时代,人类开始使用金属器,农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社会开始大分工,国家开始出现,到公元七世纪之前,西藏各个部落经过整合形成了,十二小邦或者是二十小邦。

从上表所列小邦来看,主要分布在西藏中南部的林芝、拉萨河、年楚河地区,在西藏北部牧区的只有象雄和亚松两个小邦。这是西藏中南部地区气候较温和,地势较平坦,农牧业较发达,适合人类居住,故而聚集了较多的人口,形成了较多的小邦。

西藏的每个小邦实际上就是一些分散的部落和氏族,每个小邦都有着相对独立的军事管理体系,有着部落酋长和军事首领,他们生活在特定的区域内。小邦的内部遍布一个个堡寨,小邦的统治者通过各地区的堡寨加强对地方控制。堡寨最初应用于军事目的后期也应用于祭祀。小邦和中国古代的城市有所不同,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不是由小村落聚集而成,而是各国建立政治中心、军事据点,来修建城郭,聚集人口。小邦虽然采取类似的方式修建堡寨来聚集人口,但由于西藏自然生态环境恶劣,农业不发达,当时西藏人口较少,居民主要以放牧为主,这就制约了人口聚集和定居,制约了城市的形成,也制约了国家的形成,无法在西藏形成强大的国家,西藏只能通过各小邦的兼并以形成强大的部落联盟。

历经三世纪的小邦兼并形成了三大部落联盟,分别是象雄部落联盟、苏毗部落联盟、雅隆吐蕃部落联盟,象雄部落联盟是西藏地区出现较早,统治地域最为辽阔的部落联盟,西藏记载的十二邦就有象雄邦。

象雄部落联盟属于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时期,主要在冈底斯山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在今天的西藏阿里地区,文明存在了接近八个世纪,文明在西藏相当发达,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字象雄文,而且还是苯教的发源地,并修建了庞大的都城。

苏毗部落联盟的统治也十分辽阔,统治着唐古拉山南北的广大地区(大致是今天青海的玉树和藏北高原再加上四川的西北一部分),苏毗部落联盟的核心在雅鲁藏布江以北到拉萨河下游流域,农牧业较为发达,人口有着万余人。

雅隆吐蕃部落联盟则是吐蕃帝国的前身,主要在雅隆地区(今藏南谷地),在公元前3 世纪左右聂赤赞普统一雅砻六部, 作为第一个 ‘王’ 出现在藏族历史上”。 雅隆吐蕃部落通过一系列的征战兼并 , 逐渐将雅隆 地区的各小邦征服 , 建立了以雅隆谷地为中心的西 藏南部的最大部落联盟。

对蜀汉来说如果占据西藏进行统治是十分困难的,相对于南中说,南中自秦朝开始统治开发到蜀汉已经历经四百多年,南中趋近于稳定,西藏自蒙元时期的凉州会盟纳入中国版图以来,历经了多个时期,在明末清初还曾建立了和硕特汗国,直到乾隆朝确立了驻藏大臣和金瓶挚签才正式确立了中原王朝对藏区的统治,因而蜀汉很难对西藏确立控制,而且西藏的人口到了强盛的吐蕃时期才到了八十万人,早期的西藏人口不会超过十万,因而对蜀汉来说没有战略意义,

而且道路崎岖难行,从青海进入西藏的河湟谷地被曹魏所占,

从四川和云南进藏太过于艰难,当年忽必烈灭大理借道藏地 自陕西出发,历经宁夏六盘山、川北的岷山、进入松潘草地经过泸定县,乘着木筏过金沙江,历经半年到达大理,出发时的十万人只剩下两万人,战马损失四十万匹,可见穿越藏区的困难,蜀汉首要面对的就是道路不同,因而蜀汉无法占据青藏高原。

0 阅读:11

拓跋腾

简介:主要写作 元明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