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中华教授:柳暗花明——从复发到无瘤,一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病例

桐乐说健康 2024-10-26 19:15:11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近年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根据最新的数据,2022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约35.7万,死亡病例估计约7.5万。尽管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治疗方法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对于一些患者,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TNBC),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因为这类乳腺癌更具侵袭性,易于早期复发,且预后较差。

近年来,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在TNBC治疗中取得突破,带来治疗革新的同时,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选择。本期,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陶中华教授分享总结一例晚期TNBC典型病例,通过采用新型抗TROP2 ADC药物治疗后,实现了病灶的完全缓解(CR),达到无瘤状态,且PFS(无进展生存期)已稳定超过1年。希望通过对本病例的深入分析,为TNBC的规范化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参考,共同推动乳腺癌治疗的进步。

病例基本信息

一般情况:患者女,35岁

病史:2019年10月(孕34周)发现左乳肿块,术前查体肿物大小:1.5*1.0cm。2019年10月23日,外院行左乳癌局切术,术后外院病理我院会诊:(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Ⅲ级,中央大片坏死。上、下、内、外基底切缘未见癌组织。ER(-),PR(-),HER2(0),Ki-67(+50%),AR(-),CK5/6(+),SOX10(+),FOXC1(+90%),CD8(+5%)。2019年11月,我院进一步行左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0/6转移。2019年12月11日-2020年5月22日,行ddEC-wPCb*12化疗,化疗结束后行放疗,末次放疗时间为2020年7月21日。2020年11月,参加“中医药在三阴性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用药半个月后自行退出。2022年4月,外院CT发现左肺上叶结节转移可能。2022年6月1日-9月23日,外院行吉西他滨 1.5g d1、d8+卡培他滨 1.5g bid d1-14,q3w化疗5周期。期间2022年7月发现肺部病灶增大,2022年7月20日,外院行左上肺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转移性低分化腺癌,ER(-),PR(-),HER2(1+),Ki-67(55%),TTF-1(-),NapsinA(-),GATA-3(-),GCDFP-15(-),CK7(+),CK5/6(灶区+)。2023年8月25日,胸部CT提示左侧胸膜见多发结节影,较前增大,M可能,考虑复发。患者现为进一步诊治,门诊收住入院。现患者一般情况可,精神可,饮食可,睡眠一般,二便正常,近半年体重减轻约10斤。

家族史:父亲肺癌、母亲肺癌,大姐肺癌

婚育情况:已婚,育1子1女

月经状态:未绝经

专科查体:ECOG 1分,颈部、锁骨上、双侧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左乳术后改变,未见皮肤红肿及表浅静脉曲张,双乳未触及肿物。呼吸均匀,呼吸音清晰。

辅助检查

2019年乳癌术后病理提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Ⅲ级,中央大片坏死。ER(-),PR(-),HER2(0),Ki-67(+50%),AR(-),CK5/6(+),SOX10(+),FOXC1(+90%),CD8(+5%)。SLN:0/6转移。

2022年7月20日,外院行左上肺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转移性低分化腺癌,ER(-),PR(-),HER2(1+),Ki-67(55%),TTF-1(-),NapsinA(-),GATA-3(-),GCDFP-15(-),CK7(+),CK5/6(灶区+),P63(-),P40(-),CgA(-),Syn(-),CD56(-)。

2023年8月25日,胸部CT结果提示,左乳术后,乳腺情况请结合专项检查,左侧胸膜见多发结节影,较前增大,M可能,请结合临床。左肺上叶术后改变;右肺上叶尖段及左肺斜裂胸膜下微小结节同前,随访。甲状腺情况请结合超声检查。

其他检查:2022年5月25日,外院行PET-CT,结果提示:1、左乳癌治疗后,左肺上叶实性小结节FDG代谢轻度异常增高,考虑肿瘤转移可能性大,两肺另散在微小结节未见FDG代谢异常增高;双乳增生;2、甲状腺两叶密度欠均匀,考虑良性病变;双侧颈部淋巴结炎;3、左肾小囊肿,子宫内膜生理性摄取,盆腔少量积液;4、骨髓增生性改变。

诊断

左乳保乳癌术后(pT1N0M0,I期),肺胸膜转移(rTxNxM1,IV期)

治疗过程

2023年9月15日,患者开始接受戈沙妥珠单抗 10mg/kg d1,8 q21d治疗,具体为戈沙妥珠单抗 530mg d1,8 ivgtt q21d。截至2024年10月9日,已完成18疗程的治疗。

治疗转归

治疗后定期复查,双肺胸膜下结节持续缩小,见图1和图2所示,末次复查时间为2024年7月24日,CT显示双肺胸膜下多发结节已完全消失,患者达到无瘤状态,目前,仍在继续用药,巩固治疗效果。

图 1历次胸部CT左肺下叶

图2 历次胸部CT左肺下叶胸膜变化

病例小结

本患者最初在孕晚期发现左乳肿块,随后经历了手术、化疗、放疗等一系列治疗措施。术后2年半出现了肺部转移,并再次接受了手术治疗和化疗,肺转移术后1月出现疾病进展。及时予以戈沙妥珠单抗进行二线治疗,肿瘤消退。

陶中华教授点评

三阴性乳腺癌由于缺乏ER、HER2等分子表达以及高度的异质性,临床上表现出高侵袭性、高转移率、缺乏有效治疗药物、预后差。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乳腺癌分子亚型理解的不断深化,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已经成为改善TNBC患者预后的关键措施。在这其中,ADC药物戈沙妥珠单抗的问世,为TNBC治疗开辟了新的战略路径,也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系统治疗,多年以来,主要是蒽环、紫衫、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卡培他滨等几类药物。后来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在BRCA1/2致病性突变患者中,铂类药物优于紫杉类,揭开了铂类药物治疗的序幕。我们中心胡夕春教授牵头的全国多中心III期CBCSG006研究提示[1],顺铂联合吉西他滨优于紫衫联合方案,且与BRCA1/2、同源重组缺陷等无显著性关系。在后续的GAP研究[2]中发现,顺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显著优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进一步证实了顺铂在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一线治疗中的有效性,同时也优化了含铂方案。对于三阴性乳腺癌二线及后线治疗,最新的ASCENT研究[3]为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进展,研究提示,抗TROP2的ADC药物戈沙妥珠单抗有显著的ORR、PFS获益,开启了三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治疗的新的纪元。

本病例初诊为妊娠期乳腺癌,确诊时为妊娠晚期,相较于其它患者,妊娠期乳腺癌临床上更容易远处转移,加之该患者分子分型为三阴性,凸显了其治疗的复杂性和面临的挑战。该患者初始治疗时,在符合指南的原则下,给予了足够强度的治疗,以期降低复发风险,但2年半后仍然出现肺转移。在后续的转移性治疗阶段,一线接受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的含铂方案,但治疗过程中病灶增大,外院给予了手术切除转移灶的局部治疗,术后迅速出现新的病灶。这一方面体现了治疗的难治性,另一方面也证实了局部治疗的无效性。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提示,对于转移性乳腺癌,局部手术在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并未显示出确切获益,系统性药物治疗目前仍是转移性乳腺癌包括三阴性乳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专家简介

陶中华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主

0 阅读:0

桐乐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