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是栖霞的常见姓氏,但明清时期出的功名人物却不多

胶东的小故事 2024-07-03 21:54:58

“柳”是胶东半岛的常见姓氏,在不少县市区都有成规模的分布,其中,半岛腹地的栖霞尤其具有代表性。当地柳姓不仅人口规模大,而且历史相当悠久。

在人口规模方面,根据1990年版《栖霞县志》的记载,柳姓在当时栖霞县百家姓当中高居第十位,次于牟姓、衣姓,多于徐姓、范姓。

在历史渊源方面,现栖霞市桃村镇的大庄头村(原设有大庄头乡)被公认为胶东柳姓的祖居地。该村柳氏宗祠中保留有清嘉庆十三年的碑记,开篇即称:“大庄头,柳姓之故里也。”根据族谱记载,历朝历代从大庄头析出的柳姓村落有数十个之多,在栖霞范围内就有白马夼、巨夼、西荆夼、辛家夼、寺口等代表村庄,若扩至胶东范围,福山高疃、莱阳三青等村,亦属此情形。

(▲大庄头柳氏祠堂的碑记,前几年该祠堂已经重修)

按说“柳”为栖霞大姓,历史又比较悠久,照常理在古代应该会出过不少功名官宦人物。不过,笔者翻阅县志却发现,明清两代(时间上限为明洪武初,下限至清光绪初)来自栖霞柳姓家族的功名人物却不算多,并且功名等级也不高。进士、举人暂时不见其人(笔者只是粗略统计,不排除遗漏的可能),只是有几名贡生记录在内。

具体而言,县志记载的明代柳姓贡生共有两位,他们分别叫作柳赟、柳骍。清代的柳姓贡生有五位,分别是柳新业、柳元淑、柳逢春、柳若愚、柳岱霖。就年代来说,柳逢春、柳若愚、柳岱霖三人年代距今较近一些,都在乾隆朝之后。其中,柳岱霖是道光初的岁贡,是县志中最晚出现的一位柳姓功名人物。

按照明清科举制度,贡生也有做官的资格。但上述栖霞柳姓贡生出仕为官者却不多,从县志的记载来看,只有明代的贡生柳骍曾担任过“徐州仓大使”的职务。可以说,明清两代整个栖霞柳姓家族并没有出过显宦。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限于资料,我们暂时难以给出准确的答案。个人推测,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与柳姓聚居地总体远离栖霞县城有关。县城是一个县的文化教育中心,远离县城,受到的文化辐射就要弱一些。另外一个原因可能与柳姓的家族记忆有关,在不少柳姓村庄当中,都流传有先人为避乱而迁徙的说法,这多少会让族人形成一种“本分务农,不当官,不出头,不惹祸”的心理吧。

0 阅读:1

胶东的小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