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白鹏飞疾恶如仇,皖南事变中要求蒋下台,反而也因此升官

史海友影 2024-06-05 16:28:37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以教育家的身份,心怀天下,疾恶如仇,不畏强权,敢于直面国家危机,发出正义之声。

他,就是被后人敬仰的教育家白鹏飞。

白鹏飞,字经天,广西桂林人。他自幼聪明好学,怀揣着一腔爱国热情,东渡日本求学,寻求济世救民的真谛。

归国后,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先后在多所高等学府任教,并担任暨南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法商学院院长等职,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然而,白鹏飞的一生并非仅限于教育领域。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更是以一名坚定的爱国者和改革者的形象,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他敢于直面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勇于揭露社会的种种不公,甚至不惜与权势滔天的蒋介石正面交锋。

1939年,白鹏飞在广西大学任校长期间,力图改革教育,引进进步学者,却遭到当局的阻挠和打压。

他不畏强权,坚持正义,最终被迫离开教育岗位,转而投身政界,担任广西省政府顾问、国民政府中央监察委员等职。

在这一过程中,白鹏飞逐渐认识到,教育固然重要,但在那个时代,更需要有人站出来,为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发声。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与斗争从未停歇。

1941年,一场震惊全国的事件——皖南事变,将国民党内部的裂痕暴露无遗。

这场事变不仅是军事上的冲突,更是政治上的较量,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权力斗争与意识形态的碰撞。

皖南事变的背景,根植于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微妙关系。

国民党在蒋介石的领导下,虽然表面上与共产党合作抗日,但内心深处的猜忌与不信任从未消除。

蒋介石一直视共产党为心腹大患,时刻提防着共产党势力的扩张。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民党军队与新四军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最终导致了皖南事变的发生。

1941年1月,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部以“剿匪”为名,对新四军进行了突然袭击。

新四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受重创,军长叶挺被捕,副军长项英在逃。

国民党当局为了掩盖真相,推卸责任,竟然颠倒黑白,宣称新四军“叛变”,并大肆宣传,企图误导民众,混淆视听。

在这样的情况下,白鹏飞作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对皖南事变的真相有着清晰的认识。他深知这场事变的严重性,不仅是对新四军的打击,更是对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坏。

白鹏飞对此感到无比愤慨,他认为,如果不揭露真相,不追究责任,那么国民党的威信将荡然无存,抗日的前途也将变得渺茫。

白鹏飞的反应是强烈而直接的。他决定采取行动,向蒋介石上书,要求其正视皖南事变的严重性,引咎辞职。

他的行为,无疑是对蒋介石权威的公然挑战,也是对国民党内部腐败与无能的强烈谴责。

白鹏飞的这一决定,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教育家和政治家的责任感与勇气,更体现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在皖南事变后,白鹏飞的内心充满了愤慨与不安。

他清楚地认识到,这场事变不仅是对新四军的背叛,更是对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严重破坏。

在这样的认知下,白鹏飞决定采取行动,他要向蒋介石上书,要求其正视事变的严重性,引咎辞职。

白鹏飞的上书过程充满了决绝与坚定。

他在书房中闭门不出,笔下生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蒋介石政策的强烈不满。

他写道:“今者日寇深侵,全国军民大团结,巩固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乃争取最后胜利之根本。”他直言不讳地批评蒋介石的政策,认为其“拂违民意,不作此图,而竟大肆分裂,背正道而行,破坏抗日团结力量。”

在“广西省建设研究会”的会议上,白鹏飞的宣读引起了轩然大波。

会议的地点设在八桂厅,一个宽敞而庄严的会议室,墙上挂着民国政府的旗帜,天花板上的吊灯洒下柔和的光线,照亮了与会者严肃的面孔。

白鹏飞步入会场时,他的步伐坚定,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可动摇的决心。

会议室内,各界知名人士齐聚一堂,他们或是交头接耳,或是翻阅着手中的资料,气氛庄重而紧张。

白鹏飞的到来,让会场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他没有像往常一样选择一个不显眼的角落坐下,而是有意坐在了会议主持席的旁边,这个举动立刻引起了与会者的注意。

随着会议的开始,大家开始讨论着当前抗战的形势,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然而,白鹏飞的神情却异常严肃,他静静地坐在那里,手中紧握着那份准备已久的《上蒋介石书》。

当会议进行到一半时,白鹏飞突然站起身来,他的动作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停止了讨论,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他。

“诸位先生,刚才大家所言极是,‘皖南事变’令人痛心!”白鹏飞的声音洪亮而清晰,他的话语如同利剑一般直指问题的核心,“值此民族危亡、全国民众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惨杀和之时,有人竟不顾外当前,国难深重,大搞分裂,同室操戈,怎不令国人担忧呢!”

他的话语在会场内回荡,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击打在与会者的心上。

白鹏飞接着说道:“鹏飞以为,这大搞分裂,破坏团结、破坏抗日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就是坐镇南京的蒋介石!”他的话语直指国民党的领袖,让在场的人无不感到震惊。

白鹏飞从怀中掏出他的《上蒋介石书》,在空气中扬了扬,然后高声宣读起来。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每一句都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望。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蒋介石政策的强烈不满,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在白鹏飞宣读的过程中,会场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静静地聆听。

有的人面露敬佩之色,有的人则显得忧心,担心白鹏飞的安危。

白鹏飞的宣读,如同一场思想的风暴,席卷了整个会场,也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当白鹏飞宣读完毕,他将《上蒋介石书》放在桌上,目光坚定地环视四周,然后缓缓坐回座位。

会场内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与会者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白鹏飞的上书和宣读,立刻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他的行动被视为对国民党政权的一次公开挑战,也被视为对抗日战争中民族统一战线重要性的一次深刻提醒。

在国民党内部,有人对他的勇敢表示敬佩,认为他的行为体现了一名教育家和政治家的责任感;而另一些人则担心他的行为会招致蒋介石的报复。

白鹏飞的上书和宣读,不仅仅是对蒋介石个人的挑战,更是对整个国民党政权的一次深刻反思。

他的行动激发了人们对国民党政权的批评和反思,也激发了人们对抗日战争中民族统一战线重要性的认识。

在一定程度上,白鹏飞的行动,推动了社会对国民党政权的批评和自我革新的呼声。

蒋介石在办公室中,面对白鹏飞的上书,脸色铁青,怒火中烧。信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像是对他权威的公然挑战。

蒋介石的愤怒不仅仅是因为白鹏飞的批评,更因为这种批评来自于一个党内的监察委员,一个在民众中有着极高声望的教育家。

蒋介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他的第一反应是立即采取行动,以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尊严。

在愤怒的驱使下,蒋介石提笔写下了一纸手,命令秘密处决白鹏飞。

“来人!”蒋介石怒吼道,声音在办公室内回荡。

秘书陈布雷匆匆进入,只见蒋介石面前的桌上放着一封已经拆开的信件,蒋介石的脸色极为难看。

“委座,有何吩咐?”陈布雷小心翼翼地问道,他知道蒋介石此刻的心情极为恶劣。

“立即将白鹏飞给我抓来!”蒋介石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这句话。

陈布雷心中一惊,他深知这一命令的严重性,但他也清楚,此刻不能直接违逆蒋介石的意愿。他只能硬着头皮答应,然后迅速离开办公室,去安排相关事宜。

然而,陈布雷并没有真的去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他找了个借口,先去调查了白鹏飞的背景和影响力。

他知道,白鹏飞在民众中有着极高的声望,如果蒋介石真的对其采取极端措施,必将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甚至可能激起更大的民变。

陈布雷回到办公室,他看着蒋介石,语气尽量保持平静:“委座,白鹏飞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若轻易动他,恐怕会引起更大的麻烦。”

蒋介石冷冷地看了陈布雷一眼,他知道陈布雷的话中有着几分道理,但他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这口气实在难以咽下。

陈布雷见蒋介石有所动摇,便继续劝说:“委座,我记得《三国演义》中,曹操面对弥衡的辱骂,也未敢轻举妄动。今日之事,何不效仿古人,以大局为重?”

蒋介石沉默了,他坐在椅子上,目光凝视着前方,似乎在权衡着利弊。

陈布雷的话,无疑给了他一个全新的思路。他开始重新考虑如何利用白鹏飞的影响力,而不是简单地消除异己。

经过深思熟虑,蒋介石终于开口:“布雷,你说得对。白鹏飞的事情,我们不能这么简单处理。”

陈布雷心中一喜,他知道自己的劝说起了作用。

蒋介石继续说道:“立即起草命令,任命白鹏飞为上将军风纪巡察团委员,赋予他更大的权力和责任。”

陈布雷心中一惊,他没想到蒋介石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但他很快反应过来,立即答应道:“是,委座,我马上去办。”

就这样,一场可能的政治危机被化解于无形。

蒋介石的这一决策,不仅避免了与白鹏飞的正面冲突,还巧妙地将其纳入了自己的阵营,为自己赢得了更为广泛的支持和尊重。

随着蒋介石的一纸命令,白鹏飞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他从一个可能面临牢狱之灾的批评者,一跃成为了上将军风纪巡察团委员,拥有了更大的权力和责任。

这一任命在桂林城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人们对此议论纷纷。

在白鹏飞的家中,这个消息如同春雷一般在亲友中炸开。

白鹏飞的夫人沈兰宾,原本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但她的内心依旧复杂。她既为丈夫的安全感到庆幸,又对这突如其来的荣耀感到不安。

“鹏飞,这是真的吗?你真的被任命为上将军风纪巡察团委员了?”沈兰宾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她手中的茶杯因激动而微微晃动。

白鹏飞点了点头,他的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但眼中却闪烁着坚毅的光芒:“是的,兰宾,这是蒋介石的决定。但我知道,这并非他本意,而是陈布雷的劝说起了作用。”

沈兰宾担忧地看着丈夫:“那你觉得,这会是好事吗?会不会是个陷阱?”

白鹏飞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无论是福是祸,我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这是蒋介石的权宜之计,那么我就用这个机会,为国家和人民做更多的事。”

在广西省建设研究会的会议室,白鹏飞的同事们也在讨论着这一消息。

有的人对白鹏飞的升官感到羡慕,有的人则担心这是蒋介石的计谋。

“你们说,白鹏飞这次升官,是福还是祸?”一位学者皱着眉头,低声问道。

另一位年纪稍长的教授叹了口气,回答道:“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谁能说得清楚呢?但我知道,白鹏飞是个有原则的人,他不会因为权力的诱惑而放弃自己的信仰。”

在桂林的街头巷尾,普通百姓也在讨论着白鹏飞的任命。

有的人为白鹏飞的勇气和正直感到骄傲,认为他是桂林的荣耀;有的人则担心白鹏飞的安全,害怕他会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听说了吗?白鹏飞被任命为上将军风纪巡察团委员了!”一个卖菜的小贩兴奋地对旁边的人说。

“是啊,真是没想到。他之前还上书批评蒋介石,现在却成了他的官员。”旁边的人回答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

白鹏飞的上书,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他完全有理由选择沉默,保全自己的地位和安全。但他选择了站出来,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真理和正义。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0 阅读:15

史海友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