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毁了孩子,那就从《抓娃娃》做起

童行书院育儿 2024-07-24 07:39:03

写在前面:

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已久,为了养育孩子,家长也往往愿意为孩子寻找适合成长的环境。

那倘若资金雄厚,能不能像《楚门的世界》那样给孩子营造自己想要的环境?

近来热映的影片《抓娃娃》就讲述了,富豪马成钢为了让孩子成为继承人,不惜动用大量人力,在曾经的破房子,给孩子营造了一个贫穷的世界。

可结果却是,马继业觉察到自己被操控,最终并没有入父母所愿进入清北,而是到了体育学院。

(本文包含大量剧透,请谨慎下滑。)

为什么父母越想怎样,孩子越不愿意怎样?

为什么父母倾尽心血,也难以唤起孩子的责任心?

怎样才能让孩子真的拥有自驱力?

01大号练废,小号接力

马大俊是马成钢的大儿子,在学业上一无所成,马成钢因此觉得放任孩子生活在富裕的环境中无法促使起健康成长,他回想起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决定穷养自己的二儿子,并把二儿子改名为“继业”,想让二儿子继承自己的家业。

在老屋中,马成钢对于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管控是很严格的。可继业看到了别的小孩在玩电子游戏。随后外出买菜时,继业买了平板,并在家中偷偷玩游戏。

这可让马成钢以及一众幕后人员慌了神。

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好期待不符,家长想要驱动孩子努力,可是家长的努力没能形成孩子自己的内驱。

孩子不想按家长的做法来,只想尽一切可能去玩。

我不免想到侏罗纪系列电影中的台词——生命总会自己找到出路。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饶是一群人层层布控,只要孩子想玩,总是有方法的。

想必大家也有类似的经验,孩子在学习上不怎么操心,只要涉及玩,什么鬼点子都能给用上。

这正是孩子天然的内驱力。

而马成钢等人却是以愧疚教育的方式,让继业认识到自己做错了。继业为了承担责任,选择捡瓶子来弥补损失。

何为愧疚教育呢?直白来讲,就是让孩子总觉得在欠着自己。

比如我身边就有个孩子曾和我提到过,她和母亲去外边吃饭,她点了一份凉皮,而母亲只买了个饼在一边吃。

彼时,她实在不知道自己如何能吃得下。实际上,她家家庭情况可以,并不用如此节俭。

这样的做法也许可以换来孩子得孝心。但,从根本上,孩子并不是从正向的行为里自发的产生“尊敬”“感动”,今后当孩子回忆起这个场景时,心里也一定会有不适感,进而还可能产生反感和抗拒。

愧疚教育是把孩子本身的内驱力强行压制,换以情感绑架对孩子进行要挟。

并且,继业所处的环境还是由众人精心设计好的。

穿帮多了,自然会露馅。

在整个教育团队中,扮演继业奶奶的李老师是很重要的一员。

一方面,她假装卧床不起,并且用《弟子规》中的话语,以及自己的行动让继业有孝心;另一方面,她处处把控着继业的教育方向,关心继业教育的点滴。

一晃,继业临近高考,却在放学途中看到了在打篮球的奶奶,他本来就因为觉得自己的人生被操控而困惑,看到这一幕他更是不敢相信。

最终,马成钢为了不影响孩子高考,只能让奶奶被死亡。

整部电影的荒诞与讽刺也在这里达到了顶峰。

葬礼的主持人是借用隔壁婚礼上的司仪,众人滴眼药水装作流泪,李老师准备躺好最后一班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继业真的因为奶奶离世而伤心。

可继业真挚的情感还是被利用了,葬礼主持人说起奶奶的遗言,意思奶奶的灵魂先到清北经管系的上空等着他。

影院内一片笑声,而我却感到很窒息。

我开始代入继业,想到他知道真相的那一天会是怎样。

人,无法容忍自己被欺骗。

哪怕,那听起来像是善意的谎言,并不是所有的伤害都能这么轻飘飘地消解。

我们所处的世界不是真空、无菌的。

倘若父母总是“为了孩子好”,奢求为孩子排除一切外界干扰。这本身就不合理,穿帮是早晚的事。

其中父母对孩子的欺骗与隐瞒,势必会让孩子站在父母的对立面,并且再也不愿相信父母。

埋下欺骗的种子,浇灌不出信任的花。

高考到来,看起来继业立志考上清北,而实际上他第一场考试没有答题,只在试卷上画了一只鸽子,提前三十分钟交卷,准备探索真相。

他精心设计了自己被绑架的事情,调虎离山,等父亲一众人找他,他却回到家中,发现了多年来操控着他人生的后台。

报警灯响起,屋子亮了,继业心中却黑暗了。

只见,屋中有对他方方面面的分析,涉及身体状况、微表情、日记,乃至笔画书写等多方面。

他开始眩晕,过往的一切瞬间崩塌。

直到父亲一众人出现,摊牌之后依然鼓励他来年继续考清北。只是第二年,他去了体育学院。

结尾,马成钢并没有表现出对继业的任何歉意,而是决定再给继业要一个弟弟或者妹妹,继续着他未竟的教育大业。

好像,孩子不是有血有肉的生命,而是娃娃机中的娃娃那样,一个不满意,再换一个抓就是了。

02成为风,而不是做风筝

影片的片尾曲《我想当风》,可谓很直白地点明了孩子想要的教育方式。

歌词越美好,越会显得现实中好的教育方式是多么稀少。

那些为你好的话 我听够了

你怎么那么不懂事

我懂得太够了

我就是因为太懂事

有好多话从不敢当面对你说

问你为什么 你为什么

人生最大的对手

是小时候的你

可你都未成的夙愿

为什么交给我

小风筝要往哪里飞

飞多高多快你都已经安排好

可我不想当风筝

我想当风

你别管我 管我去哪

我都在找到自己的路上

再见了 不要悲伤

送你 喜马拉雅的月亮

我想当风

你别管我 管我去哪

和同伴点亮篝火等极光

等不到 也很快乐

不在计划内的光

才值得我勇敢的前往

一颗大树的枝桠 有不同的形状

同一盏灯下的问题

有不同的解答

同一片屋檐下的人

别互抄答案人生各自交卷吧

Hey我不想当风筝

我想当风

你别管我 管我去哪

我都在找到自己的路上

再见了 不要悲伤

送你 喜马拉雅的月亮

我想当风

你别管我 管我去哪

和同伴点亮篝火等极光

等不到 也很快乐

不在计划内的光

才值得我勇敢的前往

我想当风

你别管我 管我去哪

没有风不能冲撞的方向

小岛上 树影摇晃

送你 七点的海和朝阳

我想当风

你别管我 管我去哪

去莽莽撞撞心动与受伤

别流泪 为我鼓掌

那才是我要的爱

别为我好请为我叫好

你别管我 管我去哪

再见了 不要悲伤

送你 喜马拉雅的月亮

我想当风

你别管我 管我去哪

别流泪 为我鼓掌

那才是我要的爱

别为我好请为我叫好

无疑,马成钢在事业上很成功,可他的教育方式却很值得反思。

继业在与父亲的对峙中说:“你们是哪位老师,墙上没介绍你俩。”

这句话的力度在于,父母的身份开始消解,转而承担着教育的重任,而实际上他们并不懂教育。

马成钢却说:“我给你铺的路,走上去就是顶峰。”

问题是,风筝虽然可以飞很高,但总是有一根线在牵着,这总是显得不是那么自由。

孩子不愿做风筝,而想自己成为风。

当然,换一个角度而言,并不是说父母就真的对孩子撒手不管。父母可以成为孩子的“线”,但那应该是“退路”,而不应该是“桎梏”。

“你以为是我操控了你的人生吗?实际上是你操控了我们的人生。”马成钢向继业诉说着自己的委屈。

哪怕到了这里,马成钢还是在用着愧疚教育。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能更为相互的退路该有多好,何必处处要拘束对方呢?

继业终于不管众人走向了外边的真实世界,马成钢眼见此刻无法阻拦孩子。

他喊了一句“晚上还回不回家吃饭了”,好像过往的一切都可以在这句话中消解似的。

观影后,我问十岁出头的小弟有什么感想。

他想了想,说:“内容精彩,非常有趣,还有很多知识,搞笑又让你印象深刻。”

听完,我心中一凉。不是说这个回答不好,而是这个回答在某种意义上的好让我有电影与现实交错的感觉。

这是被规训的结果。

我隐隐有些期待别的回答。

于是我问道:“你喜欢那种教育方式吗?”

小弟坦言:“我不大喜欢,孩子知道后会特别难受,为什么这么多年不直接说出真相。”

我开始发现小弟说出了心里话,我并不愿止步于此,紧接着问:“你接受的是不是这种教育?”

小弟可能没有听很懂,接着说:“总有些事情在瞒着孩子,会让孩子思想外扯。”

之后对于“你想要怎样的教育方式”这个问题小弟还是无法回答。

过了一小会,小弟补充:“一些会觉得天理难容,一些会觉得因为父母想培育自己。”

我问:“你有没有想过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加自己身上了?并且你看那两者哪种会多一些?”

小弟回答后者。

对话到此为止,思考没有停止。

看这部电影需要连带着观影的环境一同品味,周围人的反应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们的教育观念。

无疑,该片作为喜剧自然是要抖包袱,埋笑点。观影人群中此起彼伏的笑声也显示出影片在商业上的成功。

我甚至听到有小孩笑太大声,以至于整个场内都能听到。

可惜我不知道观众在笑声之外是否会有一些反思,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或者是在隐形中默认了这点,以一句“这都是父母的良苦用心”草草了事。

电影中继业和父亲有这样的对话——

爸,我脚好像好了,我自己走。

爸爸推你走,能走得更远。

到了结尾,继业再次表明想自己走路的念头。

“以后的路我想自己走。”

继业看着外边玩水的孩子,不管前面的水,一步步踏进去,他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真实的世界并不是无菌且被设计好的,长期生活在被操控的世界中,那些驱动只能是由外在赋予。

等到接触真实的世界,如果不能自己用内驱力去应对困难,结果可想而知。

我分明在影片中看到孩子内驱力的自然呈现,不管是结尾马大俊登顶珠穆朗玛峰,高喊“老马,我不需要你瞧得起我了”。

马继业毅然选择了体育学院,延续自己曾经的梦想。

马大俊或许是容易被忽视的人物,可一旦代入其中,会发现纵然他衣食无忧,不会像父亲小时候那般在生活上受到肉体的磨难,但是他遭受了精神摧残。

他的心中始终窝着一团火,渴望与父亲对抗,却又害怕失去经济来源。

因此当父亲不让他创业,只让他健身的时候,他反应很过度,直接选择了高难度的登顶。

做这些只是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可,虽然嘴上说着不需要这些。

继业的绑架是自导自演的,影片运用了叙诡让观众认为是马大俊做的,因为这样也很合理。

只是,马大俊对同父异母的弟弟并没有仇恨,他想反抗的对象是父亲。

由此可见,马成钢的教育方式伤害的对象不止继业。可惜,说不定还会有下一个。

特别想再提的是,继业的内驱力还在于,当他知道自己可能处在被操控的世界中,他会用自己的方法找寻真相,而这是众人无论怎样层层布设都无法抵挡的。

你看,自发的内驱力是多么强大。

怎么把自发的内驱力转化成实际的动力呢?通俗一点说,就是怎样让孩子从“就爱玩儿”,变成“愿意学呢”?

作为一名老师,我时常愿意观察学生的状态,并且会在适当的时候略微推动一下。

之所以只是略微推动,是因为我相信孩子本身就有求学的念头,只是被掩盖了。我稍稍点燃引线,就足以引爆他们的小宇宙。

班中有一个学生在刚上五年级就开始每天发读书视频。之后,我就告诉她要不她每天负责划定当天要读书的内容。

“予以重任”后她除了某天停电断过一次外,从未停止。

现在已经到了暑假,她还问我要不要还发读书的内容,我告诉她你们已经要上六年级了,发不发都行,全看你们自己。

而今,她依然天天读书。

实际上她最终语文成绩已经接近优秀,而她之前常常不及格。

我并不是想说成绩高就怎样,而是想说这只是水到渠成,并且相信她以后的成绩与能力都会稳步提升。

而对比影片当中,众人为了培养继业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他们每每出现在继业眼前,都是在拿着书本。

饶为有趣的是,晚上他们陪继业看书,实际书后都是手机。

我并不相信这种虚假的陪伴能让孩子养成真正的读书习惯。

如果父母给孩子提供的只是虚假的氛围,那孩子将会无法信任父母,并且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自驱力和责任心。

真诚才是必杀技。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时常提醒自己放下好为人师的情节,尽量避免在一些人生抉择上影响到他们,想让他们做出自己愿意的选择。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的人生才能不是拧巴的。

被编程好的机器人尚且会出现故障,更何况是富有生命力的孩子?

究竟是在设计娃娃,还是在策划谋杀?

有些伤害一旦形成,是一辈子的事。

风并不需要线的掌控,它想往哪里吹就能去哪里,一旦有了掌控,那就只能是风筝。

我始终相信,孩子能够自己吹起风,转动世界的风车。

怎样的环境,可以让孩子自己吹起风呢?

自驱力该如何形成?如何让孩子从学习中获得乐趣,愿意自发思考和进步?

在「共学营」,仅需1元,孩子也许就能获得答案哦!

作者 | 败涯

普通科幻爱好者,常在折叠宇宙写文;

平凡教育实践者,偶有奇思妙想在身。

微信改版啦!

互动话题

读完了本文,你对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有什么看法和见解吗?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在空心的时代,怎样才让孩子不失去对生活的热爱?遭遇三十五岁困境,他是如何再次逆转对话顾淑伟:善用七步法,培养孩子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zhangqing@tongxingschool.com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0 阅读:0

童行书院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