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的构造是啥样?

田艳涛的日志 2024-02-07 12:55:43

“胃”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被提及。诸如平时如何保养,病时如何治疗,已经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尤其是几乎每个人都会时不时挂在嘴边这么一句话:“这几天胃不舒服”。但对于“胃”到底长什么样子、是什么结构,很多非医疗领域的朋友估计还不甚了解,就更不用说胃的诸多功能了。

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如果有哪位壮士坚持清醒状态下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并且眼睛可以盯着显示器看的话,随着胃镜前端的摄像头,会看到胃镜由口而入之后,经过一段狭长的“甬道”,来到一个紧闭的“舱门”,这个舱门便是胃的入口——贲门。

贲门的“纪律性”很强,在它的控制下,食物经过都是有节律地单向放行。人们吞咽食物后,食物经过食管抵达贲门口,贲门口便会顺势舒张开,让食物进入胃腔中。一旦食物通过,它会迅速关闭舱门,保证胃内的食物不会反流回食管甚至口腔里。所以,只要贲门功能正常,你就算刚吃完东西,也可以放心大胆地平躺甚至倒立,不然空间站里的航天员就没法吃饭了。不过,这都是正常情况。如果你对贲门不友好,那它也就开始对工作不认真负责了。

病理情况下,贲门的松紧度会打折扣,这类病人经常有饭后烧心的症状,这便是胃液以及食物由胃向食管甚至口腔反流的情况,即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咽炎,严重时会干扰生活状态,虽然不致命,但着实会很痛苦,甚至有朋友为此痛不欲生。所以,我们对于胃的这第一道门要格外重视,切勿干有害于贲门的事情,不然它一旦工作不认真,吃苦受累的可就是你了。

一旦过了贲门,便是别有洞天的大世界,仿佛置身迷宫一般,一道一道的沟壑像黄土高坡上此起彼伏的山梁一样绵延向远方。如果你的眼睛还跟随着胃镜的脚步,就会看到医生把镜头顺着这些崎岖小道一口气顶到头,这时又被另一个紧闭的环形舱门堵住了去路。你心里一定在想,这或许就是胃的尽头了?没错,这就是胃的出口——幽门。

幽门的表面看起来稍微有点丑陋。胃里的沟沟坎坎最终都汇集到了这里,堆成了一圈不高不矮的“土圪垯堆”。定睛细看,这个圪垯堆中间有一个小眼,不过貌似什么都通过不了。你可能会好奇,胃里的食物要怎样才能从这么小的出口出去呢?别急,这时你应该能感觉到肚子胀起来了,这是医生在通过胃镜往胃里吹气,你的胃会像个气球一样慢慢鼓起来。这时,幽门这个圪垯堆逐渐展开了,中心的小眼慢慢放大,内镜医生便趁机钻过幽门,带你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十二指肠。

肠壁上浸满了金黄色的液体,没法看到尽头。对于十二指肠里的景致,咱们暂且按下不表,还是把镜头缩回到胃内,先把胃里的景色看个详细。当胃已经被气吹起来时,你会发现胃里的那些沟壑变浅了,铺展开来后变成了粉扑扑、软绵绵、湿漉漉、滑溜溜的,这些就是胃的黏膜。黏膜上湿漉漉的就是分泌出来的胃液。这个东西可是酸极了,或许比你尝过的任何一种陈醋的酸度都要高。经过检测,每百毫升胃液中有0.036~0.36克盐酸。这些酸极了的胃液可是把双刃剑,既可以浸泡、腐蚀食物,将微生物杀死以保护人体免受微生物的侵袭感染,又可以损伤胃黏膜。不过胃黏膜也有自己的防护衣,它可以在自己周围分泌形成一层碱性液体缓冲,当胃液真的碰到黏膜时,酸已经被中和了,不会造成什么损伤。看来胃黏膜是有自己的金刚钻的,不然也不敢揽这瓷器活儿,盛着这么多胃酸到处逛荡,还若无其事。但是,胃的黏膜看起来很娇嫩的样子,感觉稍微锐利的食物残渣就能把它划破,那胃岂不是就漏了?放心,黏膜只是胃的第一层,接下来一层才是胃壁中最吃劲的——黏膜下层。

当然,这时肉眼是看不到黏膜下层的,需要医生为胃镜头端加装一个透视设备(超声胃镜)才能让你感受到胃壁深层组织的奥秘。超声胃镜下可以看到,黏膜下层比较疏松,就像一层胶皮一样,韧度很高,其中分布着各种各样的管道,包括血管、神经、淋巴管。因此,胃溃疡时黏膜破了不要紧,一旦溃疡突破黏膜下层,那么胃出血就可能很快出现。而且溃疡腐蚀神经,疼痛也就伴随而来。此外,因为黏膜下层分布着丰富的淋巴管,所以胃癌只要局限在黏膜层,就是早期,一旦侵犯到黏膜下层,随之而来的转移风险便骤然增加了。因此,胃癌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一旦转移就愈发被动。(节选改编自《胃,你好吗》田艳涛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0 阅读:52

田艳涛的日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