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年杨利伟乘坐神五,返回地球时嘴角带血选择隐瞒,为啥这样做?

啰嗦翔子和你谈 2024-11-10 01:13:15

2003年10月16日,是值得铭记的一天,因为就在这一年,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完成太空任务返回地球。

而乘坐神舟五号的杨利伟,也成为了众人心目中的英雄,不过其实在他刚出舱的时候,他的嘴角是带着血迹的,如今时隔多年,这个真相也被揭露……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首次太空之旅

2003年10月1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直刺苍穹。

这一刻,全国沸腾,亿万目光聚焦于此,见证着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时刻。

杨利伟,这位肩负着民族希望的航天员正端坐在狭小的返回舱内,感受着火箭加速带来的巨大推背感。

对他来说,这不只是一次太空旅行,更是一场充满未知的冒险,当火箭升到三四十公里高时,突然出了问题。

飞船开始剧烈抖动,一种难以言喻的震颤感传遍全身,杨利伟在自传里说,那种感觉像是内脏都要被震碎了,几乎让他喘不过气来。

这便是航天领域中令人闻之色变的“共振”现象,专业术语称之为POGO振动,当火箭推进剂在管道中流动的频率和火箭自身的振动频率相似或相同的时候,就会引发共振,这种共振会让震动幅度大大增加。

在火箭加速上升阶段,航天员本身就要承受巨大的加速度带来的载荷压力,再加上这长达26秒的剧烈震荡,对身体和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

杨利伟挺过来了,凭借着超强的意志力和过硬的身体素质,他扛过了这道生死难关,然而危险远未结束。

当神舟五号完成预定任务,开始返回地球时,又一次严峻的考验降临了,返回舱穿过大气层时,会因为和空气的剧烈摩擦,温度飙升到2000度左右,这个过程中还会形成一个名叫“黑障区”的区域。

在穿越黑障区后,返回舱需要打开降落伞减速,为最终着陆做准备,可是,就在这紧要关头,又出了意外。

由于高温的影响,部分降落伞出现了破损,这意味着返回舱的减速效果将大打折扣,着陆速度会远高于预期,对舱内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最终,返回舱重重地撞击地面,巨大的冲击力让舱体弹了起来,再次坠地后才最终停稳,对于杨利伟来说,这次再次坠地就像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

第一次落地弹起时,他在舱里被震得东倒西歪,就在这摇晃的过程中,航天服上的耳麦划破了他的嘴角,这是相当危险的事情。

因为要是耳麦位置再高一点,可能会划到他的颈动脉,在降落之后,杨利伟处理了自己嘴上的血迹,才开始面对镜头和众人。

这样做是为了不让众人担心,也是为了也确保后续的航天任务顺利进行。

直到多年以后,他才在自传《天地九重》中,将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公之于众,让世人了解到中国航天事业背后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航天员的英勇无畏。

除了耳麦划伤和返回舱二次坠地,杨利伟在太空中还经历了另一件至今仍未完全解开的谜团——“敲门声”。

在执行太空任务期间,他多次听到一种类似敲门的声音,仿佛有人在舱外敲击飞船,在一片静谧中,这种声音时有时无,却清晰可闻。

这种奇怪的情况让他感到害怕和紧张,回到地球后,他也只将此事告知了相关技术人员,并未对外公开。

敲门声的来源至今还是个谜,大家各有各的猜测,但都没有证据能证明,有人觉得是飞船结构出了问题,也有人认为是太空中的某种未知现象引起的。

不管实际情况怎样,这都让杨利伟的首次太空之旅多了一份神秘感。

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无私付出

神舟五号顺利归来,杨利伟成了大家心中的英雄,名字传遍了千家万户,不过,这份荣耀背后,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和努力。

杨利伟的首次太空之旅既刺激又挑战,对他的身心都有一定的影响,不过在完成神舟五号任务后,杨利伟就没有再上过太空了。

而杨利伟回到地球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身体已经差不多恢复了,他甚至在2004年,还亲自前往探望了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

不过杨利伟不再飞天的真正原因,在于他肩负起了更重要的使命,他从一线航天员“退居幕后”,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全心投入到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工作中。

他选择将机会留给年轻人,让他们去探索更广阔的星空,去实现更伟大的梦想,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好体现了中国航天的特点。

尽管不再飞天,但杨利伟始终保持着对太空的热爱和对航天事业的执着,他一直在坚持训练,保持最佳状态,随时准备再次出任务。

即使年近六旬,他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身体素质,随时可以响应国家的召唤,这种“随时响应,来了就上,上了一定赢”的精神,是中国军人的职责,也是杨利伟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承诺。

未来的征程

虽然杨利伟已经从一线航天员退居幕后,但他对太空的向往从未消减,他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再次飞天的愿望,希望能亲眼见证中国空间站的建成,希望能再次感受太空的浩瀚与神秘。

对于杨利伟而言,再次飞天并非只是个人的梦想,更象征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这个新的时代,需要更多经验丰富的航天员来引领和指导年轻一代,而杨利伟无疑是最佳人选之一。

近年来,中国载人航天任务的频率明显加快,几乎每半年就会进行一次发射任务,杨利伟一直在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保持着最佳的身体状态。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航天目前普遍采用“以老带新”的模式,让经验丰富的航天员带领年轻航天员一起执行任务,这既可以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也可以让年轻航天员更快地积累经验,成长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栋梁之才。

参考资料:

【1】人民资讯——《为什么说杨利伟曾与死神擦肩而过?》2022.4.30。

【2】百度百科——《杨利伟》。

0 阅读:1

啰嗦翔子和你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