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挑灯看剑:宋词大咖辛弃疾,鲜为人知的彪悍人生

西楼说史 2021-01-04 17:07:36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北固山长江

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一个年迈的老人登上镇江城外长江边的北固山登高望远,站在北固亭里老人遥望中原,中原看不见,眼前只有大江东去,天地之间一片苍茫。怀古忆昔,心潮澎湃的老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他叫辛弃疾,这一年66岁。

何处望神州

宋高宗绍兴十年(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辛弃疾出生于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历城区),此时距离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已经过去了十三年,整个北方早已沦为金国领土,也就是说辛弃疾出生时脚下的土地就已经被金人占据了。

严格意义上讲辛弃疾生下来就是金国人,尽管南宋从未放弃对北方领土的收复,但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已。

辛弃疾的祖父在靖康之变时因为家族人口众多无法举家南迁,被迫留在山东当了金国的官,可他并没有放弃抗金复国的使命,因此他对童年的辛弃疾寄托了厚望,教导他树立精忠报国的远大志向,从小亲眼所见金人占领区内百姓的不幸与苦难使得辛弃疾立志要解救他的父老乡亲们。

长大后的辛弃疾学习成绩优异,能文能武,和好友党怀英并称“辛党”,闻名于家乡。此时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传来,令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

辛弃疾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长江边遭遇大败,完颜亮本人也被叛乱的金国贵族杀死,北方各地闻讯纷纷反金归宋。

辛弃疾在家乡听到消息后也拉起两千人的队伍投入了起义大潮,后来他带兵投入耿京领导的起义军,担任耿京的掌书记。当时有个名叫义端的和尚耐不住青灯古佛的寂寞,也拉起一支队伍加入耿京大军,而且他和辛弃疾关系很要好,十有八九还是辛弃疾把他引荐给耿京的。

结果义端这和尚没过几天便受不了起义军的清贫生活,偷走了耿京的帅印投降了金军,耿京闻讯大怒,要杀辛弃疾泄愤。辛弃疾也很羞愧,谁让自己交友不慎,认栽吧。

可辛弃疾又不甘心就这么稀里糊涂死掉,便立下军令状,向耿京保证三天内抓回义端谢罪。辛弃疾连夜带兵追赶,在半路追上义端一刀砍落马下,提着脑袋回去向耿京交差。

此时辛弃疾年仅二十二岁,自古英雄出少年,辛弃疾就是最好的例子,能文能武,写得一手好词,使得一身好功夫,文武双全的高配在整个宋代都不多见。

沙场秋点兵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耿京派辛弃疾奉表归宋,宋高宗在建康(今南京)接见了辛弃疾,对他大为赞赏,封其为承务郎、东平节度使掌书记,并让他带着东平节度使的官印回山东向耿京复命。

结果辛弃疾刚走到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就接到一个噩耗,耿京被部将张安国、邵进杀害,叛徒们已经投降了金军。进退维谷的辛弃疾心一横,决定冒一次险,他带领人马夜袭金军大营,将张安国等叛徒抓回来押到建康处死,因为这次奇袭金营辛弃疾名声大噪,被封为江阴佥判,此时的辛弃疾还是个23岁的小伙子。

此后的数年间辛弃疾先后出任建康府通判、滁州知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江陵府知府、湖北安抚使、隆兴府知府、江西安抚使、湖北转运副使等职务。

辛弃疾

在滁州任上时,当时江北刚刚遭遇完颜亮的洗劫,战火熄灭后的滁州一片废墟,民不聊生,辛弃疾到任后立即招揽流民回乡、减免赋税、编练民兵、鼓励军民积极开荒屯田,终于使滁州迅速恢复了生机。

看来辛弃疾不但词写得好,打仗有一手,处理地方政务也是一个标准的能臣干吏,难怪能不断升迁。

坐断东南战未休

淳熙七年(1180年),四十一岁的辛弃疾再次出任隆兴(今江西南昌)府知府兼江西安抚使,这一年他在上饶修建了自己回归南方后的第一所宅院,取名“稼轩”,自号“稼轩居士”。

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由于朝廷里主和派占据上风,辛弃疾这样的主战派备受打压冷落,加上辛弃疾又是从金国占领区的山东反正来归,这种尴尬的身份也影响了他的仕途发展,说白了朝廷还是不信任他这种从金国回归南宋的前大宋子民嘛。

辛弃疾

辛弃疾的新家还没建好就又接到朝廷诏令,赴任湖南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当时湖南盗匪横行,治安极度恶化。辛弃疾一到任便大张旗鼓推进湘西剿匪,募集重金编练了一支特种部队“飞虎军”,其中包含步兵二千人、骑兵五百人,战马铠甲全都是最好的装备,又拿出重金到广西等地买马。为了编练这支飞虎军,辛弃疾花钱似流水,结果引来了朝廷的弹劾,有人弹劾辛弃疾借练兵之名贪污,不明真相的宋孝宗发下金字牌责问。

辛弃疾为了证明清白,督促工匠加班加点赶进度,终于提前完成了飞虎军的编练,建成后的飞虎军成为当时南方各省驻军中战斗力最强悍的一支劲旅。湘西的匪患在飞虎军的进剿下也很快灰飞烟灭,一举荡平。

梦回吹角连营

政绩卓著的辛弃疾后来又第二次出任隆兴府知府,此时江西遭遇严重饥荒,辛弃疾一到任就出榜安民,警告那些粮商敢囤积粮食哄抬物价者处死!又四处筹集资金招募商人到外地购粮回来,很快便缓解了江西的饥荒。

可以看出辛弃疾面对非常情况的霹雳手段也是非常厉害的。

然而有句话叫“树大招风”,辛弃疾的政绩很快便引起了一批人的嫉恨,他们不断在朝廷里说辛弃疾的坏话,皇帝难免也会被蒙蔽,于是不久辛弃疾便被罢职了,给了一个主管冲佑观的闲差事。

辛弃疾

绍熙二年(1191年),赋闲在家多日的辛弃疾再度出山远赴福建,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加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当时福建沿海经常有海贼出没骚扰沿海州府,辛弃疾将湖南的经验移植到福建,编练了又一支新军“备安军”用来防备海贼,接下来又是花钱似流水,这再度引起朝廷主和派的不满,群起攻击辛弃疾。

“劾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宋史·辛弃疾传》

于是辛弃疾又一次被罢官,领了份闲差事回家休养去了。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嘉泰三年(1203年),主张北伐收复失地的宰相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辛弃疾这位老资历的主战派大佬再次被点名出山。

此时已经64岁高龄(在古代这真的是高寿了)的辛弃疾没有推辞,而是欣然从命奔赴遥远的绍兴府出任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来更是进京受到宋宁宗的亲切接见询问北伐事宜。

要北伐就离不开辛弃疾这位经验丰富、资历最老的主战派大佬的协助,韩侂胄为了壮大声势,又把辛弃疾调往北伐用兵的前沿阵地镇江,出任镇江知府。

此时的辛弃疾已经是位66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没有拒绝,义无反顾赶到镇江协助北伐事宜,拳拳报国心,天地可鉴。

开篇那首千古传诵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创作于这一时期,年迈的辛弃疾登上北固亭眺望长江,心事重重的他想到韩侂胄的轻率冒进,不禁捏了一把汗,南宋此时根本没有做好北伐的准备就草草准备出兵北伐,辛弃疾的心头涌起一丝不祥之感。

北固山长江

没过多久,可能是辛弃疾对这次草率的北伐提出了异议,遭到言官们的攻击弹劾,又又又一次被罢官闲住,一气之下辛弃疾告老还乡回到上饶老家隐居,整日里填词做赋,却难掩满腔悲愤。

后来朝廷又多次征召他出山做官,都被辛弃疾婉言谢绝,也许他已经意识到恢复无望了吧,至少在他有生之年怕是看不到恢复中原故土了。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开禧三年(1207年),朝廷再次征召辛弃疾入朝,到行在临安府去报到,此时辛弃疾已经卧病在床无法起身了,他只得上奏朝廷以病为由婉言谢绝。

同年九月,一代宋词大咖、爱国将领、书法家辛弃疾病逝于上饶老家,享年68岁。朝廷闻讯后,赐对衣、金带,绍定六年(1233年),追赠光禄大夫。德祐元年(1275年),经谢枋得奏请,宋恭帝追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据说辛弃疾临终前还奋力高呼:“杀贼!杀贼!”,我突然想到了三呼“过河”的宗泽,想到了遗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究竟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们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呢?

辛弃疾

莫说岳飞、李纲、宗泽这样的铁血军人,就是辛弃疾、陆游、李清照、陈亮、张孝祥这些文弱书生都一个个慷慨激昂、赤心报国视死如归,怎不令人动容。

今天的人们只记住了辛弃疾等人的惊艳诗词,却忘记了他们那一个个彪悍的人生,血管里澎湃着的尽忠报国的信念和精神,必将万古流芳。

0 阅读:12

西楼说史

简介:用小说讲述历史,比小说靠谱,比史书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