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上文中说,两边都不能执着,既不能执着佛法也不能执着无佛法,这里解释为什么要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经文不仅是对须菩提解释的一种认定、认可,而且推而广之,不仅是佛的应身是因缘和合,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须菩提前面请法,佛允许为他宣说,但是须菩提前面先问的是如何安住真心,后问的是
佛教到了末法时期,我们看现在相似法,相似佛法的特别多的,没有辨别能力的真的听不出来是世法还是出世间法,现在我们就是认为做
业有善业、恶业、无记业,忏悔业障,这里主要侧重于所忏悔的恶业来说的。业障大家都有,只是轻重的不同,人在修学的过程中,所造
己灵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我们的佛性和释迦如来无二无别,我们和佛的区别就是在迷悟上,觉悟了就是佛,迷惑颠倒就是凡夫。佛有无
比丘是梵语,因为有三义所以不翻,属于五种不翻的多义不翻。第一种含义是乞士,外向施主乞食以养色身,内向如来乞法以资慧命。这
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这是处成就。佛讲经要有处所,依据《大智度论》中说在有四种,第一种在,是天在,是指六欲天人,六欲天人
我们再看第五个判教,就是判经的教相。如来所说一代时教集结为经,共有五时八教,五时就是按照佛讲经时间的顺序分为华严时、阿含
第三个就是明宗,宗就是修行的宗要,比如《阿弥陀经》是以信愿行为宗,按照这个宗要起修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不退成佛。刚才我们讲
我们再来看第二种观照般若,就是依实相理体所起的一种智用。就是说修行人在修观时,观照一切法都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当体
般若是梵语,因为般若指的是佛知佛见,般若不能简单的只翻译为智慧。它是佛知佛见,是自性本具的一种无漏的智慧,完全由真心本性
在这里,我们还要顺便的说一下经中关于造塔的一些规矩。像如来塔、佛塔是十三级,辟支佛的塔是五级,阿罗汉是四级,阿那含是三级
【若有众生类,值诸过去佛,若闻法布施,或持戒忍辱,精进禅智等,种种修福慧,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有些众生,在过去诸佛
【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长,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这说明的是命浊。微形,是相对于我们广大法身而言,众生本具的法身原本是
【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立下誓愿,是什么愿呢?就是欲令一切众生如我等无异,和
【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
【诸佛所得法,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众生心所念,种种所行道,若干诸欲性,先世善恶业,佛悉知是已,以诸缘譬喻,言辞方便力
【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上文中,佛说
下面就是说明诸佛所出之世是五浊恶世,不得已才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乘。好,我们看经文:【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
签名:佛学讲经和开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