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龙马精神图独立的审美意蕴

单眼皮小妞 2024-04-09 17:08:35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毕业于巴黎国立美术学校,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公费留学美术第一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被誉之为“中国现代画圣”“现代中国绘画之父”“中国近代绘画之父”。以画笔为武器,投入抗日救亡斗争,他画跃起的雄狮、长征的奔马、威武的灵鹫等,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奋起觉醒的热切期望,借以表现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念,从悲天悯人到人定胜天,这是徐悲鸿艺术思想的一次升华。画家为创作准备了多年,画了许多精确的人物素描稿,并曾考虑过用油画或壁画的形式表现,构图和笔墨色彩技法上,利用了中国画线描的表现力,又融汇了素描的造型准确,以前无古人的独创形式表现了主题。

他这一生的民族情结、民间情结都很深,他回国以后,更多地从事中国画和水墨画的创作,当时中国社会条件很艰苦,战争、动乱的时间很长,油画在那个时代发展是很困难的,材料短缺,也很贵,所以他虽画了一批油画,但是更多地画了中国画。他的奔马作品在抗战期间起了非常重要的振奋人心的作用,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始终坚持艺术要为社会服务,要促进社会、人类的进步,促进整个美术的变革和发展,因为他的人生和实践体现了一个有良知的艺术家的情怀,他的人生对我们每个中国人包括他的学生和艺术家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特别是当前我们经济改革处在一个大的发展变革的时期,如何更好地为社会进步、发展服务,是很值得美术工作者深思的。

本画融合了西方古典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标准与趣味,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马的头部、胸部、臀部、马鬃和马尾这几个部分的造型选用西方马匹的体格特征,强调马的雄壮、健美等倾向于崇高美的特质。而马颈、马的四肢、马腹、马腰这几个部位,在造型上则有意拉细、拉长,使之变得轻盈、飘逸、挺拔、秀雅,透露出谦谦君子,玉树临风式的中国古典知识分子的审美意蕴。

独有的以西方写实主义造型规律进行笔墨组织的独特语言,率笔勾勒加大写意渲染造型,每一笔每一墨,既符合体积、比例、质感、透视、空间等西方造型规律,又有东方笔墨情趣和独立的审美意蕴,从而达到雅俗共赏。徐悲鸿印度之行后所作的马,综合了良马的优越之处,它的主要骨骼突出、肌肉富有表情,鼻孔大,胸肌发达,传达出自由奔腾的美感。徐悲鸿画马,在四肢上尤其倾注了巨大心血,膝、踝关节的塑造坚实、充分,哪怕是勾勒蹄子轮廓的一根线条,都同时表达出体积、质感与空间。

他没有追随当时法国日渐兴盛的现代派画风,而是踏踏实实地钻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学院派艺术,在继承古典艺术严谨完美的造型特点的同时,掌握了娴熟的绘画技巧。他认为此类画作虽以粗笔为主,但并非“不能工”,而是为了充分抒发画家的情感而“不求工”,这是建立在“写实”基础之上的概括表达,与他主张“写实主义”应把画家的主观意图表达给观众的理念是融通的。2010年的春季拍卖会上,一共拍出徐悲鸿的作品117幅,成交了98幅,总成交率高达84%,总成交额达到了4.458亿元。2004年,徐悲鸿作品《九洲无事乐耕耘》以1705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了徐悲鸿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

正因如此,徐悲鸿将中国的山水画、花鸟画与西方的“自然主义”风景画作了观念上的区分。徐悲鸿的真迹,在国内收藏最多,其次是东南亚地区,再就是散落民间的一部分。徐悲鸿从来不用现成的盒装墨汁和宿墨,每次画画前,都是用上好的墨块。那个时代很艰苦,悲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非常讲究用纸的。有时候条件实在不好,他便选择在皮纸或高丽纸上作画,这是其他画家很少用的。

0 阅读:0

单眼皮小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