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的贫血,两周时间改善大半,治疗贫血,中医有中医的办法。

宋国政 2024-03-31 02:12:30

以“颈源性头痛”入院的朱女士昨天出院了,让她感到高兴的不仅仅是头痛症状的消失,更开心的是通过针灸加中药的治疗,20多年的慢性贫血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朱女士今年45岁,入院时的血常规检查提示:血红蛋白68g/L (正常范围115-150g/L),白细胞2.91*10^9/L(正常范围3.50-9.50*10^9/L),通俗点说,朱女士的血红蛋白只有正常人的一半,而且还伴有白细胞的减少,这么严重的贫血,难道病人自己一点也不担心吗?“担心有什么,我小时候就觉得自己没劲儿,20多岁生孩子时查出来贫血,当时血色素只有八克左右,之后做过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各种补血药如叶酸、硫酸亚铁、维生素、阿胶等吃了个遍,也注射过铁剂,但怎么都补不上,血色素最多也就八克多,慢慢的我也就习惯了。”朱女士的话里满是无奈。“你没试过中医的方法吗?”“贫血贫了20多年了,西医没办法,中医能有什么好办法?来都来了,要不头痛好些,就治治试试?”朱女士将信将疑。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朱女士入院为的是治疗头痛,用了一个多周的时间,患者的头痛症状基本缓解,接下来就是针对贫血的治疗,先来看西医对贫血的认识。

按照现代医学定义,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1972年WHO制订的诊断标准认为,在海平面地区Hb低于下述水平诊断为贫血:6个月到<6岁儿童110g/L,6~14岁儿童120g/L,成年男性130g/L,成年女性120g/L,孕妇110g/L。

现代医学对疾病的病因学研究非常透彻,贫血按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和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按临床上常从贫血发病的机制和病因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造血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和造血原料的异常影响红细胞生成,可形成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1)再生障碍性贫血

2)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

3)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

4)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这些疾病中造血干祖细胞发生了质的异常,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等。

(2)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造血微环境包括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造血原料是指造血细胞增殖、分化、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如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等)、微量元素(铁、铜、锌等)等。任一种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都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1)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2)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3.失血性贫血

根据失血速度分急性和慢性,慢性失血性贫血往往合并缺铁性贫血。可分为出凝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和严重肝病等)所致和非出凝血性疾病(如外伤、肿瘤、结核、支气管扩张、消化性溃疡、痔和妇科疾病等)所致两类。

在通常情况下,贫血确定了病因,就能进行有效治疗。急性大量失血患者应积极止血,同时迅速恢复血容量并输红细胞纠正贫血;营养性贫血,可以通过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进行治疗,如缺铁性贫血补铁及治疗导致缺铁的原发病,巨幼细胞贫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采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则以环孢素联合雄激素为主等等。

但是,朱女士贫血的病因非常明确,就是缺铁性贫血,但为什么针对性的治疗却收不到效果呢?笔者是中医,试着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

中医学中并没有贫血的诊断名词,但从患者临床所呈现的证候,如面色苍白、身倦乏力、心悸、气短、眩晕、精神不振、脉细等,则一般可将贫血划入“血虚”或“虚劳亡血”的范畴。《黄帝内经》中云:“诸血皆属于心”,亦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景岳全书》中云:“生血之源,源在胃也。”;《病机沙篆》云:“血之源头在乎肾。”由此可见,血的生成来源于水谷精气,水谷经胃的腐熟吸纳,脾的运化,心火宣降之助,转化为营血。肾中先天之精得后天化生之营血精气,籍命火之蒸腾,转化为髓。髓得命火的宣蒸,亦可转化为血,输之于机体,以为生理之用。血的生成和调节与心、脾胃、肝肾等脏腑关系密切,是故中医有“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精血互生”之谓,因此,这些脏腑功能衰弱,均可导致血虚。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为气之母,血至气亦至,血为有形之物,气属无形之用,血由气而生,气以血为附,气能生血行血,血能生气载气,二者互相依赖,又互相促进,保持相对平衡,才能发挥其生化、运动的作用。《内经》中云:“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因此,血虚患者一般均有气虚,活血需理气,血虚需补气。

机理清楚了,再来谈治疗。回头总结下朱女士的证候特点:面色萎黄,头晕乏力,心悸胸闷,月经量多,食可眠差,二便正常,舌淡体大,苔薄白,脉弦细,诊为脾胃虚弱之血虚证,治以健脾益肾、益气养血,以补中益气汤为底加减,具体方药如下:人参9g 炙黄芪30g 柴胡6g 升麻6g 白术15g 茯苓15g 当归15g 生地15g 熟地15g 陈皮15g 仙鹤草30g 枸杞15g 甘草10g 山药20g 葛根15g 石菖蒲15g 阿胶6g(烊化)水煎服,日一剂,前后共服15剂,配合针灸老十针为底,加太溪、阴陵泉、神门,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硫酸亚铁片例服。两周后复查血常规,结果如下: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5.56*10^9/L,贫血基本纠正,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效果理想。

方子中都是种子草根树皮之类,可没有西医所说的什么“维生素B12、铁、叶酸”等造血原料,却依然能够将贫血得到理想改善,这也是西医同道们最疑惑的地方。

其实,其中道理并不难理解,患者的饮食没有问题,造血原料是有保障的,但是患者缺乏的是将这些食物中的造血原料转化呈血液的能力,这就是患者即便补充了大量造血必需物质却依然不断纠正贫血的原因所在。补中益气汤配合老十针针法,补益了中焦脾胃之气,兼以补益心肾,大大提升人体对造血物质的摄入转化能力,也就造就了堪比输血效果的造血奇迹。

我是威海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针灸八科)全科医生宋国政,威海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现有医生六名,其中副主任医师一名,博士一名,硕士研究生三名,以“各类针具、中药、手法相结合,身心一体化”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以科室独创的“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经论治、辨构论治”四要旨临证理念为指导思维,打造全科特色鲜明的中西医结合经典病区。我们将根据临床实践,结合生动案例,用中西医两种思维来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希望能够在中西医融合、基层卫生建设、学术交流、心声流露等方面,为同行、朋友、民众提供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帮助!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关注、点赞或转发,谢谢了!

0 阅读:0

宋国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