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杨广的折腾:第二次东征高丽和杨玄感叛乱

逆旅行人Qi 2024-05-13 10:52:00

随着第一次东征高丽以失败而告终,大业八年(612年)七月,神情恍惚的杨广默默登上龙辇,从涿郡启程南返,最终抵达洛阳,这期间杨广始终一言不发。这一次东征高丽的失败深深刺痛了杨广,在杨广的脸上,我们看到了满脸的困惑与哀伤。

本以为这次失败能够让杨广学会以一种成熟而理性的姿态面对人生,同时拯救这个危机四伏的庞大帝国。然而这位骄狂自负的帝王,在面对国内的不满和动荡,以及个人对军事征服的渴望,决定再次集结大军,试图以更充分的准备和调整后的战略一举征服高丽,以此来恢复自身的威望,转移国内的矛盾,同时巩固隋朝在东北的统治地位。

杨广

仅仅半年之后,杨广在朝会上说了这么一句话:“高丽小虏,侮慢上国,今拔海填山,犹望克果,况此虏乎!”(出自《资治通鉴》卷一八二)。在这里,隋炀帝将高丽称为“小虏”,表达了他对高丽的轻视和不满,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己军事征服能力的自信。 “侮慢上国”指的是高丽对隋朝的不敬和挑衅,隋炀帝认为高丽的行为是对隋朝权威的挑战。隋炀帝的这番话,反映了他对第一次东征失败的不甘心,以及对第二次东征成功的信心和决心。

大业九年(613年)正月初二,一道征调天下军队齐集涿郡的诏命再次从洛阳飞出,立刻传遍了整个帝国。

面对诏令,隋朝的各级官吏和老百姓们都很气愤,但又是那么的无可奈何。这场倾尽全国之力、竭尽天下之财的战争刚刚遭遇惨败,数十万帝国将士刚刚捐尸沙场,数百万民众因为这场战争濒临破产和死亡的边缘。人民愤怒了。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加入了造反的行列。除了王薄、刘霸道、张金称、高士达、窦建德之外,齐郡(今山东济南市)人孟让、北海(今山东青州市)人郭方预、平原郡(今山东陵县)人郝孝德、河间郡(今河北河间市)人格谦、渤海郡(今山东阳信县)人孙宣雅等各自起兵,其部众多则十几万,少则数万,在山东地区纵横驰骋,令各地官兵焦头烂额。

叛乱的烽火在急剧蔓延,而杨广却不以为意。在杨广看来,这些所谓的叛乱,只不过是一些穷疯了的暴民在聚众抢劫而已,等他灭了该死的高丽,回头再来收拾这些小毛贼也为时不晚。

大业九年(613年)春,杨广再度御驾亲征,于三月初四率领百万大军进抵辽东,拉开了第二次东征高丽的大幕。这次,杨广仍命宇文述等人分道绕袭平壤,本人则亲率大军正面猛攻辽东。隋军这回不仅用上了飞楼、撞车、云梯等大型攻城器械,而且挖掘了多条地道,夜以继日轮番进攻。但是,隋军连攻二十多天,付出了惨重的伤亡,辽东城却依旧固若金汤。同时,宇文述等部也遇阻不前。正当战事陷入胶着之际,国内突然传来杨玄感叛乱的消息,令杨广如遭电击。六月,杨广不得不下令撤军。

东征高丽地图

杨广慌了,遍及各地的农民起义在他眼中只不过是蚍蜉撼树,但是身为贵族的杨玄感叛乱,还是让他感到很吃惊,这可能会极大地动摇帝国的统治根基。

杨玄感是隋朝末期著名的将领,同时也是隋朝权臣杨素的长子。杨素是隋文帝和隋炀帝时期的重要军事将领和政治人物,曾协助隋文帝杨坚平定陈朝,统一中国,并对隋朝的军事和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 杨玄感继承了其父的军事才能,他在隋朝末年担任了重要的军事职务,在帝国的政治高层拥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并在隋炀帝东征高丽期间,留守国内。杨玄感在隋炀帝第二次东征高丽之时,在黎阳(今河南浚县)起兵反叛,史称“杨玄感之乱”。

杨广和杨素

杨玄感起兵后,四方纷起响应,他迅速控制了黎阳仓,并吸引了大量的隋末农民起义军加入,部众很快发展到十几万人。就在杨广围攻辽东时,杨玄感已迅速兵临洛阳城下,而围城不过数日,洛阳城中竟然有四十多个贵族和高官子弟出城投降。除了这些贵族和高官子弟,杨玄感帐下还有一位幕僚,也是官二代。此人目前虽默默无闻,但很快就将成为隋末乱世叱咤风云的人物,这个人就是日后瓦岗寨的义军领袖李密。

李密是隋朝上柱国、蒲山公李宽之子,其家门虽不及杨氏显赫,却也是名重一时。李密从小志向远大,仗义疏财,喜欢广交朋友,早年曾在宫中担任禁军。有一次,轮到李密当班,杨广恰好从他身边经过,忽然停在他面前,深长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就告诉宇文述:“刚才左翼卫队中有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我发现他的眼神异于常人,最好不要让他担任侍卫。”李密就因为皇帝的这句话丢了官,从此与仕途绝缘,在家中闭门读书。他曾经骑在牛背上读《汉书》,旁若无人,浑然忘我,被杨素遇见,视为奇人。杨素请他到家中畅谈,大为赏识,对杨玄感说:李密见识深远,气度不凡,你们兄弟无人可及。从此,李密便与杨玄感结成了好友。

李密

杨玄感起兵后,当然把李密引为心腹智囊。在围攻洛阳之前,杨玄感曾就全局战略咨询过李密的意见,问他:你一向以拯济苍生为己任,如今时候到了,你有何良策?

李密向杨玄感提出了谋取天下的上、中、下三策。他说:天子出征,远在辽东塞外,距幽州(涿郡)足有一千余里,南有大海(渤海),北有胡虏(西突厥、契丹等),中间仅有一条辽西走廊,是远征军和国内联系的唯一生命线,形势极为险峻。如果你亲率大军北上,出其不意攻占蓟县(涿郡治所),夺取临渝(今河北抚宁县东),便能控其险要,扼其咽喉。如此一来,东征军的归路被切断,高丽人势必从他们背后发起攻击。旬月之间,粮秣给养告罄,军队不战自溃,你就能兵不血刃,生擒杨广!此乃上策。

杨玄感略微沉吟后,又问道:中策呢?于是李密接着说:关中自古乃四塞之地、天府之国,如今虽有隋将卫文升据守,但此人不足为虑。我们若率大军击鼓向西,所经城池一律不加攻打,直取长安,收其豪杰,抚其士民,据险而守,天子纵然班师,但根据地已失,我们便有足够的时间审慎筹划,稳步进取。这是中策。

杨玄感

杨玄感想了想,又问道:下策呢?李密隐约感觉到不太对劲,于是久久地看着杨玄感,缓缓地说:派出精锐,昼夜奔驰,袭取东都,号令天下!但是问题是,如果长时间拿不下东都,待天下之兵四方而至,事态就不是我所能预料的了。因此这是下策。但是杨玄感却斩钉截铁地说:先生所谓下策,实乃上策!如今百官眷属皆在东都,若先取之,足以动摇士心,颠覆国本。

李密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杨玄感刚刚率大军围困洛阳不久,杨广的东征大军便已迅速回师中原。面对隋朝大军对他形成的反包围,杨玄感又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战略错误,他听信部将李子雄的计策,把本来就不多的兵力分成两路,一路抵挡已经屯兵黄河北岸的屈突通,一路进攻从长安赶来驰援东都的卫文升。但是,屈突通很快就突破了他的防线,顺利渡过黄河,与卫文升部和驻守洛阳的樊子盖部遥相呼应,对杨玄感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这个时候,他才决意实施李密当初提出的中策:西进关中,入据长安。

大业九年七月二十日,杨玄感无奈地解除了对东都的包围,率部西进潼关。宇文述与屈突通、来护儿、卫文升等人合兵一处,率大军在背后拼命追击。数日后,杨玄感进至弘农(今河南三门峡市)。数日后,杨玄感进至弘农(今河南三门峡市)。

弘农太守杨智积(杨坚侄子)派了一些父老,出城拦住杨玄感说:如今弘农兵力薄弱,防守空虚,很容易攻取。杨玄感信以为真,马上兵临弘农城下。杨智积当即登城叫骂,诱他攻城。杨玄感大怒,立刻命令士兵进攻。面对如此不可救药的杨玄感,近乎绝望的李密最后一次规劝他:用兵之道贵在神速,何况追兵转眼立至,怎能在此逗留?如果进不能入据潼关,退又无险可守,大军一旦溃散,你拿什么自保?可是,杨玄感根本听不进去。他率部猛攻三天,弘农城却纹丝不动。最终杨玄感兵败,自杀身亡。

杨玄感死了,从他起兵到败亡,为时都不到两个月。

1 阅读:8

逆旅行人Qi

简介:一名爱好历史的程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