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陆军的装甲战斗车辆应对未来战争全部过时了

桌子看文化 2024-03-25 02:05:44

俄乌战场上被击毁的坦克

俄乌战争,从最先开始的空降、机降作战,到后来的地面上装甲大战,再到现在的战壕战。以及小集团突击、攻防作战。这当中当然穿插着远程精确打击,空中对抗,空对地打击,电磁、信息作战。但地面上作战的模式,从二战欧洲战场装甲对抗模式,生生的打成了一战时的战壕作战模式!为什么?因为现在的地面战斗车辆被各种地面、空中的反装甲利器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生生地被虐成了一堆堆废铁!

在俄乌战场上,大规模坦克集群对抗,这种在二战中的战争场面,再也没有出现。就是如此,双方被各种反装甲导弹击毁了几千辆装甲车辆时,乌方靠东欧国家输送原俄式坦克、装甲车,当东欧国家的库存清空了,乌方从西方获得各种比俄式先进的坦克、装甲车。而俄方,不得不起用爷爷辈级的T-54,坦克,但这些坦克并非用于进攻,只是前沿后面当移动支援火力点用,也只是发射杀爆榴弹之类的弹药,相当于营级炮兵用。

乌克兰用西方最先进的豹2坦克的小集群进攻,同样被打得找不着北。乌军豹2坦克连续损失,就是证明。至于俄军,除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阿玛塔坦克没在战场上出现外,俄军的T-90、T-80、T-72、T-64等,在战场上的损失就不用多说了,它们只是战场上标枪、弹簧刀、海马斯发射的末敏弹等反装甲武器的靶标而已!

其实,“现代陆军所有装甲战斗车辆已不适应未来战争”这句话,早就想说。在各位大佬级别的大V们把各种现在最先进的坦克装甲车辆大吹特吹时,我就想说,别吹了,这些东西对于未来战争来说,只是开战时的一盘“开胃菜”!因为1991年的海湾战争,沙达姆的几千辆坦克装甲集群,被“尤猪”、各种武装直升机上的反装甲导弹开罐,就证明其装甲集群如果不进行革命性的改造,已不适应现代战争。再加上中、美、俄、欧等大国“未敏弹”的普及,对装甲集群的打击,更是现代版的“降维打击”!

挑战者2坦克

俄乌战争开打,印证了这个观点。但世界上还有一些顶级坦克装甲车辆还未正式上场,如豹2-A7、M1A2、挑战者2这三型重型坦克。我不好下结论。现在豹2-A6上来了,照样抵挡不住反装甲导弹的打击。M1A2、挑战者2、豹2-A7与豹2-A6装甲防御能力是同一级别,但据说M1A2、挑战者2、豹2-A7有近防系统火箭弹,能在几米到十几米的距离上击爆来袭导弹及火箭弹,好像还未经历过实战,不知效果如何?但是,有一条,如果坦克有伴随步兵,那可就惨了!如果没有伴随步兵,坦克乘员对近处外界的感知能力,必定有限,步兵用火箭弹,反坦克手雷打击坦克,恐怕坦克的观瞄系统失灵得更快!当观瞄系统被毁后,坦克、装甲车就是瞎眼废物,乘员们只有下车逃命的份了。

M1A2坦克

M1A2、挑战者2、豹2-A7,还有我们的99A还未正式上场,战场防御上有什么高招,还没有显现出来。据说我们的99A有激光近防系统。从99A的发动机功率,功重比来看,比豹2A7、M1A2、挑战者2都高。因为这四型坦克的其中3型发动机功率都是1500马力,99A只有55吨。豹2A7是67吨,M1A2是68.7吨,挑战者2是65.2吨,但功率只有1200马力,其功重比99A最大,达到27.2马力/吨!如果99A有激光近防摧毁(不是干扰)系统的话,应当有足够大的功率,能摧毁反装甲导弹及火箭弹,包括末敏弹,但作用最大距离有多少米?因保密原因,不知道。如果主动近防系统作用距离百米之外的话,那么,99A再把观测,瞄准系统进一步升级,即增强红外、可见光成像系统,加装毫米波小型相控阵雷达,防御计算机系统升级到现在的中国能达到的最高水平。那么,99A坦克,应当属于准下一代坦克了!

99A主战坦克

当然,对99A坦克目前的近防能力,只是猜测,如果激光近防系统的有效范围小于二十米,那么,99A坦克与M1A2、豹2-A7、挑战者2仍是差不多的坦克。那么,下面的结论,可能就有点打脸了!那就是,目前全世界的陆军地面装甲战斗车辆,已不适应未来战争。刚刚完成机械化装备的中国陆军,其96坦克之类,15式轻型坦克,包括轮式中装作战车辆,轮式轻装作战车辆,其装备同样不适应未来战争,面临又一次大规模全面换装的尴尬!这个结论,确实有点打脸!

美国最先进的M型重型坦克,从一九七三年开始研制,到一九七六年完成样车,至今历时五十年,有多种改进型号问世,这一型几乎是爷爷辈级别的坦克了,美军为什么不着手研制下一代坦克?当然,这种攻防一体仍堪称世界一流水平的坦克,对付小国战争足够。应对有外援的中等国家损耗就会直线上升,大国间的战争,冲杀在第一线,就是靶标,只能缩在后面当移动火力点用,美军的战争研究人员早就明白。

美军布克轻型坦克

美军不是不想研制新式坦克,早就提出了新的思路,以中、轻型坦克装甲车为主。减轻装甲厚度,能防30毫米机炮穿甲弹即可,增设主动防御系统,其防御能力不但不会减弱,反而是增强了,相当于是“金钟罩”外延。但美军至今未出一款革命性的样车!最近公布的“布克”轻型坦克,并没有耀眼的主动近防系统。美军在未来坦克装甲车上只是提出了主动防御概念,并没有在“布克”坦克上实现。为什么?从美国军工的技术储备来说,完全有能力开发出下一代陆战车辆,对于能碾压全世界军力的美军,可能没有这种急迫感,或在排序上并非急需。

在阅兵场上的中国15式轻型坦克

中国陆军面临最近的台海之战,台湾不但是防空导弹在全世界都是密度最高的地区,反装甲导弹,其先进程度、密度也是最高的地区。这是现实!我们必须正视!俄乌战场已有证明,如果无视这个现实,一味的吹嘘什么二十四小时拿下台湾,可能打成一场伤亡巨大的持久战。至于后果,那是政治家们考虑的事了。

我军的战争研究人员、装备研究人员,不可能忽视俄乌战场上出现的现象。我军的战争研究人员,对俄乌战场上的情报,比成天在网上“得得得”的大V们要掌握得全面、详细、真实得多。通过卫星,专业情报人员提供的情报,是第一手情报。而大V们,只是搜搜外国网络上的报道。显然,这些观点各异都是水份不少的消息,拿来分析分析,骗骗流量,至于什么立场,就没必要讨论了,也不必当真。一句话,从军队情报系统而获得的情报,是没有水份的干货,比网上传的东东要详细,真实得多!

我从战场实况获得,网上说的与军队情报系统获得的巨大差别比较,想说明的是:我军的战争研究人员绝对不会无视俄乌战场上出现的现象!从他们对战争的锐敏观察,相信他们自有结论。至于如何应对,应当有初步的设想了。

当然,马上全部換装,可能是损失巨大。补救的办法是,研制一款用于近防的专用装甲车辆,伴随原坦克、装甲车。这个车辆初步应具有反火箭弹、反未敏弹、反迫击炮弹、反榴弹、反反装甲导弹的能力,如果能反对方发射的直射炮弹更好!

其次,伴随车辆中,还应有一款中、近程防空车辆。

这样,一个战斗装甲连的编组必定扩大。一个连各配一辆近防车辆、一辆防空车辆,显然是不够。考虑到今后战场,已不适合装甲大集群编组进攻。以排为单位,各编一辆上述车辆是否合适?不知道,只有在战场上才能检验是否合适。即便是这样,基层装甲部队的编制,相当于扩编二分之一(以一个排四辆坦克计)!如果保持现建制不动,军队要扩编多少,我军的战争研究人员、计划人员不得不面对现实。

对于这种近防车辆,以中国军工目前的技木积累,要开发出这样一种车辆,不说是小菜一碟,最起码各项技术都已成熟。近防炮可采用现役的25毫米6管加特林机关炮,打击千米外的飞行物足够。导弹小型化,对中国军工已不是问题,做到同以色列的铁穹导弹一样大,甚至还小,功能更强大也可以做到。导弹箱式垂也是成熟技术。而相控阵毫米波小型雷达更是做到了白菜价。至于红外成像,可见光成像,看看中国的市售摄像头的清晰度,军用的能达到什么水平,就可想而知了。如果探测距离能达到三千米外,击毁来袭弹在一千米外,这种近防车辆,在近期未来战场上足够用了。

当然,这款车辆的功率消耗相当大。中国军工有1500马力的车用柴油发动机,这款车的装甲,能防30毫米穿甲弹就足够了,用不着与坦克的装甲同样厚重。那么,功率足够支撑自动武器站系统的电力。中国军工只要接受这个任务,一年之内,样车就可面世。

至于防空车辆,应能防三十千米外内的飞行器,射高应超过二万米!因美国的空射型“海尔法”反装甲导弹,射程已达12千米,而“幼畜”已达20千米,各型直升机上都可以发射这类导弹。另外,对于“海马斯”、台军的集成“雷霆”火箭炮发射的未敏弹载体,可在弹体展开前拦截,防空车辆相当于是“隔断”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减轻近防车辆的压力。这种防空车辆,中国军工在目前垂发技术、导弹小型化、相控阵雷达,红外、可见光探测定位的技木积累已具有,最多一年能拿出样车。

当然,这种编组是否适应未来战争,要通过演习等实战验证。按目前中国军队的重装甲部队编组,除坦克外,还有步兵战车。一个坦克排,配一个装甲步兵排进攻,展开地域在半径一千米以内,是否过于密集?如果展开地域超过半径一千米,对下车步兵造成误伤是否可能?还有,在展开队形前后左右,都可能遇到对方步兵用火箭弹、反装甲导弹的近距攻击。给与系统的反应时间,可能只有零点几秒,是否能够达到?这些都是问题。这些都要通过实浅检验。

还有,这两种车辆抗饱合打击的极限界限,因中近程防空车,我们的火箭发动机进步,就是发射药推进效率提高到1..5倍,要保证有效射程斜距三十千米,有效射高二万米,导弹直径最小能否达到80亳米或70毫米,长度控制在四米以内?如能达到,发射箱能装40发导弹、60发或80发?最低要达到对一个海马斯连六辆发射车的齐射火箭弹拦截,即要有足够的导弹拦截36枚火箭弹。

近防车辆的导弹可以做到与以色列的“铁穹”导弹一样小,近防车辆除机炮外,最少可以携带40发导弹。其主要是防御单兵、无人机、直升机、反装甲车辆所发射的各类反装甲弹药。

即使近防车辆达到这个水平,也抵挡不住海马斯火箭炮连用“未敏弹药”的一次齐射!一个连六辆发射车,一车六个发射管,一枚火箭弹里有三枚未敏弹,算一算,如果没有中程防空车辆,如果对携带未敏弹的海马斯火箭弹的弹体拦截失败,撒出来的未敏弹达108枚,那么,这个装甲排只有自求多福了!

台军,目前已有四十余套海马斯火箭炮,最近又要购入二十余套,可能今后超过一百套,甚至更多都有可能,形势,相当严峻!所以,伴随式中、近程防空车不是讨论有没有必要,而是必须!

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如何编制够用又最省,我们的战争研究人员、军工科技人员会花大力去解决的。当然,任何武器装备不可能是金刚不坏之身,就是具有“金钟罩”,也有它的命门!“矛”和“盾”的彼消此长,是永恆的。

其实,真正能脱胎换骨的是,所有陆战车辆应从新研制,应具有主动近防能力。当然,这些是战争研究人员考虑的事。不过,中国军工的技术积累,已具备开发新一代陆战车辆的能力。就看战争研究人员,国家战略如何确定了。

后记:

可能有人要问,你一个写中国民国军阀混战历史的作者,怎么又来写现代战争了呢?怎么说呢?说来话长,说多了也无益,就当是有“感”而发吧。不过,我这个“有感”,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了。军阀混战作品不会耽误的,照样五天一发。

0 阅读:2

桌子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