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三十年,每到农历七八月份,玉米灌浆粒粒饱满之后,人们就开始忙活一件事,那就是打玉米叶,玉米叶也叫秫[shú]叶,又因为老家方言发音“shu和f”不分,所以秫叶也叫[fú]叶。
古代把玉米叫玉蜀黍,我觉得玉米叶应该叫黍叶,但查询的资料黍叶应该是高粱叶,另外看到很多作品中都把打玉米叶叫秫叶,这里我也写成秫叶。每到下午夕阳西下,暑热散去,就有人拉上架车子,来到了枝枝蔓蔓的玉米地,车子放在地头,人就弯腰躬身,开始打秫叶。这时候的玉米茎秆粗壮,玉米粒饱满,进入成熟后期,玉米叶子虽然看上去一片葱绿,生机勃勃,但玉米已经到了最后的成熟时节,此时采摘叶子,不会影响到玉米的成长,因此,大家才开始打秫叶。人弯腰立于两行玉米中间,从玉米棒.子的下端开始,刷刷的往下拽秫叶,一枝又一枝,很快一大把,两只手都攥不住。于是就从玉米根部拽一根老一点有些发黄韧劲较大的秫叶,从那一大把秫叶的根部,缠几圈,捆成一把。就这样打一把就放在身后的玉米地里,等出去的时候,一把把抱出来,装在车子上拉着。也有人拿着一条绳子,一把把垛在绳子上,最后一捆,背在肩膀上。
闷热的玉米地里,身后打过秫叶的玉米杆光秃秃的,前面没打过的,枝繁叶茂,还很茂密。记得小时候总是奶奶张罗着去打秫叶,我们也去地里,不过基本上是跟着玩,到玉米地里折一根甜秫秸吃,或者找一些野果子吃。有时,一整块玉米地的叶子都打完了,玉米杆下半截的叶子光秃秃的,站在地头往里看,能看到里面好远。我的两个弟弟都是农历四月份出生,那时营养差,孩子们都是一岁多才会走路。等第二年暑假,打秫叶的时候,弟弟们一岁多点,被我们带到地里打秫叶,刚刚开始学走路的弟弟,两手扶着打过秫叶的玉米杆,走来走去,很快学会了走路。秫叶打回来,先给门口拴着的羊扔两把,其余的则用来喂牲口,牛、马或者驴。喂牲口的秫叶要切碎,我家都是用那种很长的铡刀铡,常常是奶奶或者妈妈在下面扶着秫叶,老爸来铡,铡成四五厘米那么的小段。铡好的秫叶用袋子装到牲口屋里,晚上把淘好的干麦秸捞到喂牲口的槽里时,抓上一大把秫叶,再撒上一把草料,拌一下,就是牲口的晚餐。牲口胃口大,一晚上得吃五六槽麦秸,每槽都要加一把秫叶。打秫叶是在闷热的夏天,即便太阳西下,天气也很热,如果赶上要下雨,玉米地里会更加闷热,人打秫叶弯着腰走不快,干活慢,站起来不但没法打,玉米叶子还刮脸,只有弯着腰打一片,往前挪动一点。当然,也可以懒一点不去打,那样的话,牲口就没有新鲜叶子吃。那时,哪家不把牲口当成家里的重要劳力对待,所以不管多热,只要不下雨,都要给牲口打秫叶。我听老一辈人说在生·产队的时候,人们打的秫叶更多,打的秫叶不但当时就给牲口吃,还要储存起来冬天喂牲口,这真是一个辛苦的工作。一直记得我有一张秫叶的照片,却不记得在哪里,直到翻到2013年的朋友圈,其实要说现在随时去找一些玉米地打一把秫叶拍几张照片很简单,但,实在不喜欢摆拍,所以还是坚持找到以前的这张照片。仔细想想这张照片是当时家人在山区做了一些投资,结果那一年北京80年一遇的大雪,一切以失败而告终,留下了两只羊作为纪念,这几把秫叶应该是为那两只羊打的,也不知道是谁打的,详情都忘了。这张照片是我的河南老家门前的羊,大概是2016年之前,也是打秫叶的季节,羊在吃玉米叶子。下面这张照片是在附近看到人家在玉米地里养的鸡、鸭、鹅,玉米根上的叶子都被这些家禽们吃光了,很像当年打过秫叶的玉米地。玉米杆下端的玉米叶子不但长,而且宽大,上端的叶子小得多,一般都是打下面的。暑假老家,看到几个家里养羊的人家,要么去地里砍青储玉米,要么去割草,砍树叶子,没有看到一个打秫叶的。而我也是看到人家这片被家禽啄的光秃秃的玉米地,想起那些年,打秫叶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