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面临最大的问题和经济压力就是孩子的教育,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入学形式的严峻,以及教育理念的改变,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投资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大。
这样的情况形成,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升学压力巨大,应试教育成了主流。随着国家的驾驭改革,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在义务教育结束后,就面临着被分流的命运。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高中录取率都在60%左右,甚至更低,更别说高考的淘汰率了。这就意味着想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必须从小学开始重视成绩。
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残酷。对于每年超过千万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是个大问题。尽管用工单位不少,但要找个对口专业的工作却难上加难。一些不入流的高校就业情况更是不乐观。所以很多家长把重心放在让孩子考试重点院校或者热门专业上,过高的期望必然造成教育内卷情况严重。
所以尽管国家从2021年7月份开始,对教培行业进行了大的整顿,几乎彻底颠覆了教培行业的格局,但家长们的负担并没减轻。家长逼迫找寻更高价格的培训渠道给孩子加分,一部分转移到了艺术和综合素质培训,为孩子考学另辟蹊径。
但这样的教育格局正在慢慢的改变,按照如今大学的招生规模,以及对应的出生人口,20后出生的孩子正在迎来最大的教育格局转变。未来,人人可上大学将成为现实。
按照2022年秋季全国大学的招生情况来看,全国各类大学的招生名额约985万()其中本科436.76万,大专547.99万)。对应2003年(1599万)和2004年(1593万)出生人口来算,招生录取比例在62%左右。
这其中包含了成人高考和中专对口升学部分,应届毕业生升学率在55%左右。这就意味着当年出生的孩子升入大学的比例只有一半,而本科类的升学率只有四分之一左右。所以教育的内卷既有家长过度焦虑的原因,也有现实状况的倒逼。
不过这一居民随着逐年下降的出生人口开始得到转变,我国的出生人口从2016年达到高峰(1883.2万)之后,开始逐年下降,不到6年的时间,出生人口下降了一半。2022年,出生人口只有956万。这一新低的数字背后,意味着出生人口首次低于当年大学招录名额。即便按照目前的大学录取名额不变的情况下,2022年出生的人口将会迎来最宽松的求学环境。
事实上,2016年前后几年的高出生率还会造成一部分扩招,形成教学硬件和师资力量就面临着被闲置的风险。在6年内砍掉一半的大学招生名额会造成巨大浪费以及师资力量的安置问题,很大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入学标准,从而逼迫教学水平低的学校或专业形成招不满或者没人报名的困境。
这是不是意味着教育内卷的结束?事实上并不会完全消失,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社会学历的水涨船高,优质的大学依然是紧缺资源,只是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多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客观上会减轻社会教育焦虑,开始更注重专业的选择而不是“升学第一”。
这样的状况可能会持续很多年,最终逼迫学院要么寻求向上突破的途径,要么倒闭重组。大规模扩招的状况会逐渐消失,注重教学质量和就业市场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