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经济走廊,究竟处于何等复杂的民族地域环境?太不容易了!

物流启示通 2024-06-17 12:12:27

继续中巴经济走廊系列。

接上文(关于“散装”的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关系、普什图族及杜兰德线),本文说俾路支族和戈尔德史密斯线。

建议感兴趣的读者将本篇与上篇连着看,这样上下文信息连贯一些。

一、戈尔德史密斯线

我们看下面的这条“戈尓德史密斯线”。

戈尓德史密斯线

1871年,英属印度外务大臣戈尔德史密斯,主持起草了与波斯(伊朗)的边界协议,即《戈尔德史密斯协定》,所划分的英属印度与波斯(伊朗)边界线,就被称作“戈尔德史密斯线”。

笔者注:1921年,军官巴列维发动政变,建立巴列维王朝,后改国名为“伊朗”。

还是上文所说的背景。

19世纪上半叶,日不落帝国基本完成了对印度次大陆的占领,建立了英属印度(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与此同时,后起的沙俄在完成吞并中亚之后,开始向阿富汗和伊朗渗透,试图打通从中亚到印度洋的出海口。

这使日不落帝国感到巨大的战略威胁。

为了遏制沙俄南下的步伐:

在阿富汗方向,英国发动了两次英阿战争(1838-1842年、1878-1881年)。战后的1893年,英国在今天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界划了一条杜兰德线,阿富汗成为英国和沙俄的缓冲区(具体情况可参阅前文)。

在波斯(伊朗,当时是萨非王朝)方向,英国发动了两次英俾战争(1839年、1856-1857年)。

在第一次英阿战争(1838-1842年)的同期,英国于1839年10月占领了卡拉特汗国,并入到英属印度。卡拉特汗国的区域,大致就是今天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

巴基斯坦行政图(图源网络,侵删)

在巩固了对卡拉特地区的统治后,1856年12月,英国主动挑起了对波斯的战争,进一步攻占了今天伊朗东南与巴基斯坦交界的锡斯坦-俾路支省。不料此时后院起火,爆发了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英军撤兵,双方签订了停火协议。

此后,英国为发动第二次英阿战争(1878-1881年)做准备,全力对付沙俄,缓和与波斯的关系,在1871年与波斯划分了边界线,就是前面所说的“戈尔德史密斯线”。波斯(伊朗,当时是萨非王朝)成为英国和沙俄的又一个缓冲区。

直至1893年,划完杜兰德线后,英国通过两条线(杜兰德线+戈尔德史密斯线)巩固了英属印度的西北防线,将沙俄势力牢牢锁死在中亚地区,打消了其通往印度洋出海口的设想。

杜兰德线+戈尔德史密斯线

这也是千百年来,印度次大陆第一次主动构筑面向“阿富汗-伊朗”高原的战略防御线。

二、地理概念的俾路支

地理概念的俾路支,其地域范围如下图:

俾路支地区

从图上可以看到,俾路支地区涉及巴基斯坦的西南部、伊朗的东南部、阿富汗的南部,分属三国,总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780万人。其中,俾路支族约820万人,约占该地区人口的46%;普什图族约750万人,约占该地区人口的42%。普什图族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

巴属俾路支地区: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面积约34.72万平方公里,占巴国总面积的44%,俾路支人口约550万人。

伊属俾路支地区:伊朗的锡斯坦-俾路支省,面积约18.2万平方公里,占伊朗总面积的11%,俾路支人口约200万人。

阿属俾路支地区:阿富汗的南部三省(坎大哈省、赫尔曼德省和尼姆鲁兹省),面积约15.36万平方公里,占伊朗总面积的24%,俾路支人口约70万人。

基于前面所述,英国在该地区划下的戈尔德史密斯线和杜兰德线,两条划线合榫,使得同属一个民族地域的俾路支族群分属三个国家,形成“一族三地”的分布格局,造成今天俾路支族群的跨国属性。

日不落帝国如此划线,是其在全球殖民时代沿袭的基本策略。通过这两条线,不仅可以削弱俾路支族群的合力,还可以引发地区民族矛盾,有利于英国对该地区的统治。

今天,巴基斯坦与伊朗、阿富汗之间在边境线上的领土争议和武装冲突,问题的根源就在此。

三、俾路支族群的政治声索

二战后,世界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俾路支人也想着重建俾路支斯坦,这种想法有其历史渊源。

12世纪的时候,俾路支地区曾建立过松散的俾路支部落联盟。

1666年,该地区的艾哈迈德部落首领米尔·艾哈迈德·汗首次建立了俾路支斯坦民族政权,即卡拉特汗国。

十七世纪的俾路支斯坦(图源环球情报员,侵删)

卡拉特汗国在第一次英俾战争中被英国推翻,并入到英属印度。鉴于俾路支地区的特殊性,英国殖民当局没有直接进行管理,而是把该地区分为四个较大的部落辖区,“委托”萨达尔(部落首领)行使管理权。

因此,在英属印度时期,俾路支族群认为,俾路支地区与巴基斯坦不是从属关系,是平行关系。

二战结束后至印巴分治前的这两年(1945-1947年),巴属俾路支地区向英国殖民当局提出独立要求,以建立俾路支斯坦国,没有受到英方理会(刻意的视而不见)。

1947年印巴分治,巴基斯坦建国。

俾路支拒绝加入并宣布独立。

此后一直到1977年,在这三十年间,巴基斯坦当局与俾路支族群爆发了四次大规模武装冲突。1977年,巴基斯坦军方政变,齐亚克政府采取一系列怀柔政策,对俾路支施行大赦,允许俾路支民族主义者参政。

至此,俾路支地区的民族矛盾才算缓解下来,但依然没有去根儿,其政治声索从谋求独立建国逐步转为高度自治。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俾路支地区的社会治理结构是部落制,沿袭数百年的萨达尔(酋长)制度。这种制度下,俾路支地区的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酋长,有自己的一套社会法则,族群对部落的忠诚度远高于对政府的忠诚度。

因此,俾路支部落的社会治理与巴基斯坦当局的社会治理呈现二元结构。说白了,在俾路支部落眼中,你当局的那一套,在我眼里没什么卵用,管不了我。

1977年以后,巴基斯坦当局一直希望以政府机构代替部落对当地进行管理,曾两次下令废除传统的部落制度,建立地区行政专员系统,但都遭到当地这些萨达尔的抵制,甚至激起部落的武装反抗,最终以失败告终。部落制度的存废,至今是巴政府与俾路支萨达尔的政治矛盾焦点。

还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俾路支地区的KB组织是怎么演变过来的。

四、俾路支的地方武装组织

因为俾路支族群一直有独立建国思想,且在1947年巴基斯坦脱英独立后,俾路支部落与巴政府当局爆发多次武装冲突,所以俾路支族群建立建立了多支反政府武装组织,比较大的武装组织分属马里(Marri)、布格迪(Bugti)和门格尔(Mangal)三大部落。

冷战时期,角逐阿富汗这个中亚战略要地的双方,由原来的英国和沙俄变成了美国和苏联,美苏在阿富汗展开激烈博弈。

特别是苏版阿富汗战争十年期间(1979-1989年),美国在巴基斯坦设立的训练营地,除了在杜兰德线北部外,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北部靠近阿富汗的地带,也是美国的重要训练基地。营地训练的士兵,以普什图族为主。

作为对冲手段,苏联克格勃也进入到该地区,支持已有的俾路支反政府武装组织,同时帮助建立了多支新的俾路支武装组织,支持其脱离巴基斯坦争取独立。

苏版阿富汗战争结束后,这些武装组织延续下来,成为俾路支地区重要的武装力量。

911事件之后,美版阿富汗战争开启。

为了对付阿塔、巴塔和基地组织,美国军方将这些前苏联培植起来的俾路支武装组织起来,作为自己的重要帮手,主要是利用其来侦查阿塔、巴塔和基地组织的情报,同时下达一些破袭、暗杀、劫掠等特殊作战任务。

于是,在美国的操使下,这些俾路支反政府武装逐步演化成KB组织。

2021年8月,美国撤离阿富汗,但美国与俾路支武装组织的联系并未中断。今天,活跃在俾路支地区的俾路支JF军、俾路支JF阵线、俾路支虔诚军、俾路支ZZ旅等,幕后都有漂亮国的影子。

当然,也有象国的影子,一直与俾路支武装暗通款曲。

笔者在南北走廊系列文章中说过,印度对标瓜达尔港,在伊朗的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南端、阿曼湾东北部投建了恰巴哈尔港,与瓜达尔港直线距离约172公里。

伊朗铁路网,黑色既有,红色在建,虚线规划(图源网络,侵删)

印度投资恰巴哈尔港的一个重要战略意图,就是进入阿富汗建立对巴基斯坦的弧形钳制。从恰巴哈尔港,有一条铁路通到扎黑丹。扎黑丹位于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三国边境。

五、俾路支KB组织的难解性

前面说了,俾路支地区涉及巴基斯坦、伊朗和阿富汗三国,打击俾路支KB组织的难点就在于其跨国属性。

巴方反恐,这些KB组织就跑到伊朗或阿富汗境内;伊方反恐,就跑到阿富汗或巴基斯坦境内;阿方反恐,就跑到巴基斯坦或伊朗境内;两方或三方联合反恐,还没出现过。

这是因为,阿巴伊三国本身就彼此都有矛盾,谁也不真心打击对方的反政府武装,甚至还在背后支持对方的反政府武装,于是陷入恶性循环。

而俾路支KB组织,其在发动袭击时还经常打幌子。比如:伊朗的俾路支武装在恐袭时,常常打着巴国或阿国俾路支武装的旗号,而巴国或阿国的武装为了扩大影响力,就采取默认态度,反正以后我搞恐袭,也打着你的旗号。一来二去,三国部落武装全成默契了。

此外,俾路支地区地理地形复杂,山洞沟壑多,适合藏身和游击。同时,俾路支是部落制,组织严密,风吹不进,雨打不透。再有,这些组织成员拿起枪就是战士,放下枪就是牧民,处理起来很棘手。

这里强调一下俾路支族与伊朗的关系。

伊朗是什叶派,俾路支是逊尼派,两者有派别之分。巴国的俾路支与伊朗的俾路支走的很近,一直有分离主义思想,是分裂隐患。这就可以理解,虽然伊朗和巴基斯坦在边界上存有争议,但在打击俾路支分离主义方面,还是很一致的。

当然,打击俾路支KB组织最复杂的还是在于其背后有域外大国势力支持,就是前面说的漂亮国和大象国。

从近现代史来看,基于该地区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一个是伊朗高原-南亚权力之间的过渡地带,一个是中亚打通到印度洋出海口的陆地走廊,致使一百多年来,该地区一直是大国博弈和势力范围争夺的热点区域,日不落帝国与沙俄、前苏联与美国,都在这里演绎了霸权大戏。

说回中巴经济走廊,中国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投建瓜达尔港、工业园区、发电站及开发矿产等基础设施项目,发展当地经济,这本来对俾路支是一件好事,是调节巴基斯坦当局与俾路支部落长期根本矛盾的契合点。

俾路支地区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有天然气、煤、金、铜、铁、铬、铅、石材等50多种矿藏。以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为例,巴基斯坦9个矿产带中,就有5个在俾路支省,该省的天然气占巴国的50%(苏伊气田是世界10大天然气田之一),铜占80%(雷克迪克铜矿是世界7大铜矿之一)。

但这却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也包括印度。

于是,俾路支就被当枪使,到处惹是生非。

综上,结合两篇文章,我们对巴基斯坦的普什图族群和俾路支族群、杜兰德线和戈尔德史密斯线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也就知道了中巴经济走廊的两大标志性工程(瓜达尔港+中巴铁路)是处在什么样的复杂民族地域环境之下了。瓜达尔港所在地在俾路支地区,中巴铁路线路要穿过普什图和俾路支地区。

普什图问题涉及的当事主体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两方,俾路支问题涉及的当事主体是巴基斯坦、伊朗和阿富汗三方。同时,普什图问题和路支问题又至少涉及美印俄三方。再引之,巴国政府当局与阿富汗/伊朗的官方关系、民族关系是不同的,两种关系甚至有时候是截然对立的,并且幕后是有美俄印权力游戏的。

这些,构成了中巴经济走廊在地缘经济和政治上的极大的、深度的复杂性。

巴基斯坦行政图(图源网络,侵删)

所以,当下次你听闻巴基斯坦出现武装冲突、Kong袭事件,那十有八九是两条划线的争议、两个族群与政府的对立。其实,如果你一直关注巴国局势,这些事件是常态,没什么大惊小怪。

所以,当下次你刷到巴铁持枪保护中国公民、保护中国在巴工作人员,你就会知道是防范的哪些人。跟中方站在一起打击KB分子的是巴国政府,跟KB分子混在一起的是俾路支和普什图,背后大概率有域外大国操使。

所以,当你决定要去巴基斯坦的时候,最好是选择去旁遮普族和信德族占主体的旁遮普省和信德省,这两省的社会还是很稳定的,不稳定的是少数民族普什图族、俾路支族所在的开伯尔–普什图赫瓦省(西部边境省+联邦直辖部落地区)、俾路支省。

下一篇,中巴经济走廊的能源之路。

0 阅读:4

物流启示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