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跑赢
《论语》: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这是孔子所说的一段话。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是说如果财富平均了,就没有所谓的贫穷了。
为什么人们会“不患寡而患不均”呢?整体来说,大致有以下三个原因。
理想的角度:人人都追求平等孔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也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意思。
人人平等是社会的终极理想,这种平等首先就体现在财富的分配上。财富的平等分配有两种方法。
一是财富绝对平均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不劳而获的思想,比如100元钱平均分配给10个人,每个人都分得10元钱;二是财富是按照劳动的多少进行分配,多劳多得、不劳无获,比如张三因干得多分得30元,李四因干得少而仅仅分得5元。当然,当社会财富极大丰富,能够满足所有人需求时,平等分配就是按需分配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正是在社会财富还没有极大丰富,你占有的多了,我就占有的少了的情况下出现的。有的人占有着大量的财富,100元中掌控着60、70元,生活奢靡、挥霍无度;而有的人收入勉强度日,生活过得非常拮据。
如果这种趋势没有得以有效缓解,而是趋于扩大,问题就出现了,矛盾就会集中指向财富的分配方式,人们感觉地位不平等,自己好像成为了社会的底层。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依仗自己弱势者的身份,提出各种蛮横非分的要求,一旦别人无法满足自己,就怪对方冷酷无情。亚里士多德说过,“所谓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
人性的角度:攀比心理在作怪《人性的弱点》: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地与他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
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人不仅欲壑难填、不知满足,还具有显著的攀比心理。见不得别人的发达,尤其是见不得原来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发达。不患寡而患不均,正是人们攀比心理的生动体现。
马克思曾举了个例子,“一座房子不管怎样小,在周围的房屋都是这样小的时候,它是能满足社会对住房的一切要求的……一旦在这座小房子近旁耸立起一座宫殿,这座小房子就缩成可怜的茅舍模样了”。
这充分说明人们不会太在意当地财富总量的多少,更在意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和财富的此消彼长,还往往认为别人财富的相对增加是对自己的相对剥夺,于是又产生了仇富的心理。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当人们达成了生理的需要之后,需求就会转入上一个层级,也就是安全的需要,包括人身安全、生活稳定、威胁或疾病,以及对金钱的需求等。在个人尚有财富增量需求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不患寡而患不均,可见攀比心理该有多么强烈。
发展的角度:马太效应的压力马太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指的是“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这种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
“马太效应”在财富分配上的表现,就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这是因为富者与贫者,在起跑线上已经有了明显差距,无论是资金、业务还是人脉,富者都早已领先了贫者太多。
正是因为贫者有了这样的危机认知,害怕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随时都会到来的重大花费无法保障,于是更加不患寡而患不均,更加强烈地呼唤财富的平等分配。
即使把大盘子蛋糕做得很大,个人也从中受益匪浅,分得了一杯羹,共享了发展的成果,但如果个人的财富增量少于别人的增量,他还是不愿意接受。比如单位涨工资时,人家涨200元,他涨150元,他就不高兴,大家都不涨了他倒是愿意的。
其实,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平等和公平,人们的认知层次、业务能力和抗风险水平各不相同,我们不能只看到别人吃糖,看不到别人吃苦,只看到一夜暴富、光环加身,看不到倾家荡产、妻离子散。
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和点赞!《跑赢职场》,带你在职场上纵横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