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冬为百合科多年生攀援状草本植物天门冬的根块,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及长江流域各地,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入沸水中煮或蒸过,再入清水,去皮,晒干或烘干,切段用。
【处方用名】
天门冬、天冬。
【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肺、肾经。
【功效主治】
本品甘寒清润,有养阴清热之功,入肺肾二经,既可清肺养阴,又有滋肾润燥之功。
1、养阴清热:用于阴虚内热,津少口渴及肺热燥咳,痰稠难咳及咯血等证。治肺燥干咳或咯血气逆,常与麦冬同用。治阴虚内热之津少口渴,常与生地、沙参同用。
2、润肺滋肾:用于肺肾阴虚所致的劳热咳嗽及消渴等证。常配生地、人参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润肠燥而通便,治肠燥便秘,常与生地、玄参同用。
【用量用法】
10~15克,煎服。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泄泻者不宜用。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
《本草逢原》:“天门冬手太阴肺经气分药,兼通肾气……其性寒润能滋肺,肺气热而燥者宜之……,时珍云,天门冬清金降火,益水之上源,故能下通肾经,入滋补方用之有效,若脾胃虚寒人,久服,必致滑肠。”
《本经汇言》:“天门冬,润燥滋阴,降火清肺之药也,通理肺肾火燥为病,如肺热叶焦,发为痿痈,吐血咳嗽,烦渴传为肾消,骨蒸热劳诸证,在所必需者也。”
药物成分:含天门冬素,b-谷甾醇,糖醛衍生物等。
药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棒状、炭疽杆菌等有抗菌作用。
(内容摘自杨永良主编的《中药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