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是小隐,陶渊明孟浩然是中隐,那王维是小隐还是大隐呢?

尔诗林 2024-07-16 06:00:59

古代文人多有追求隐逸之风,而隐居是他们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一种最佳方式。

文人们隐居,一方面在于追求心灵的自由,但更普遍的是对社会和人生的一种逃避。有的是出于对权贵和政治的不满,有的是对理想破灭后的看破红尘,是对自身人生际遇的投降。

文人们隐居方式也各有选择,从而有“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的说法。

比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就是属于隐于竹林山野的“小隐”。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他们因不满司马家族篡取曹魏政权而远避朝政,不愿入仕为官,因常聚在当时的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以放荡不羁、蔑视礼教、不拘小节等行为特点著称,他们的思想开明进步,在文学上则延续了建安风骨的文风,被后人视为魏晋风度的代表,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竹林七贤给我们留下很多经典故事,试举几例:

先说嵇康。嵇康是竹林七贤的核心人物,他因才华和美貌被誉为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嵇康因拒绝给司马昭当官,被罗织罪名处死。临刑前,他慷慨泰然地在刑场弹奏了最后一曲《广陵散》。

再说阮籍。阮籍的母亲去世时,在守孝期间,他却袒胸露腹地坐在母亲的灵柩旁,大块吃肉,大碗饮酒,完全不顾什么叫传统礼法。

山涛,字巨源,是七贤中跟嵇康关系最好的一位,后他还是到司马朝廷中当官,为此嵇康写了那篇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不过嵇康临刑前,还是选择把自己未成年的儿子托孤给山涛。可见嵇康跟山涛绝交是假,保护朋友是真。

刘伶是七贤中最豪饮的一位,传说他去杜康酒馆喝酒,醉酒三天不醒,家人以为他死了,把他埋葬。三年后杜康来他家里索要酒钱,打开棺木时,刘伶张开眼说:好酒!

竹林七贤个个都是擅长音律的音乐家,其中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中国唯一以人名命名的乐器“阮”就是来自他的名字。

竹林七贤的避世,是选择最传统的“小隐”,即隐居于竹林山野之中。

隐于山野的“小隐”,只是形式上的“隐”,而那些能在世俗的市井当中,排除嘈杂的喧嚣干扰,而保持自我心境的平静,则是更高层次的“中隐”,比如陶渊明,比如孟浩然。

陶渊明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中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他的《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是家喻户晓的名作。

陶渊明出身于官宦之家,本人也曾担任过多种小官小吏,但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鄙陋之风,不愿为三斗米折腰的他,最后一次在彭泽县令任上只做了八十三天,便辞官归田,回家当农民,过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陶渊明《饮酒.其五)。

孟浩然

跟陶渊明不想当官相反,孟浩然则是很想当官没当上,他年轻时到处干谒求仕而不得纳用,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也没考上,但他对于入仕当官是渴求的,不然怎么会有“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之说呢?所以李白说他“红颜弃轩冕”(李白《赠孟浩然》)简直是虾扯蛋。

孟浩然在经过一次又一次失败后,最后选择了向命运屈服投降,不得已“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见孟浩然《留别王维》),无可奈何回到家乡襄阳种田去。

知己就是知己,也许这世界上只有一个人最理解孟浩然,他就是王维。王维劝孟浩然“劝君归旧庐,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见王维《送孟六归襄阳》)

陶渊明和孟浩然没有象竹林七贤一样隐居于山林,而是选择一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其五》)的生活。

他们以田园为天地,白天“种豆南山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晚上跟友邻“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这种其乐融融的农家生活,对于他们来说,何曾不是一种最佳选择呢?

陶渊明和孟浩然为什么能在喧嚣的市井之中过着“中隐”的生活呢?

也许陶渊明早就料到我们会问这个问题,所以他在《饮酒.其五》中早已设计好了这个自问自答: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问你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告诉你,只要你的内心远离尘世喧嚣,到哪里都能感觉到是在偏远之处。

可见动与静,近与远,一切都在于自己的内心。

如果说隐于山林是“小隐”,隐于市井是“中隐”,那么,隐于朝堂之中的,必定是藏龙卧虎之人,是大智若愚的“大隐”者,比如王维。

王维世称“诗佛”,他是盛唐诗坛的一个全才级人物,诗、书、画、音律都达到顶尖级境界,本人还是个美男子。

王维年轻时也热衷于官宦仕途,二十一岁便考中进士,还得了状元,然而官却一直做得不大。

安史之乱中,王维稀里糊涂便成了安禄山的俘虏,还稀里糊涂当了安禄山伪政权的官,而这期间写的一首叫《碧凝池》的诗在安禄山被平叛后又稀里糊涂救了他一命,而之后在唐肃宗期间还稀里糊涂不断升官,直至做到尚书右丞(副宰相)。

王维年轻时结婚不久,妻子便因难产去世,而他之后也不曾再娶,这在那个时代是很少见的。

经过这一系列的人生变故,加上从小就跟随母亲笃信佛教,所以王维似乎看破了红尘,看透了人生,看清了官场,开始过上“大隐隐于朝”的生活。

为什么说王维是“大隐”呢?因为他没有象陶渊明一样,选择辞官归田,而是一方面官照做,禄照领,一方面在终南山的辋川别业过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的活神仙生活。

竹林七贤的“小隐”也好,陶渊明、孟浩然的“中隐”也好,王维的“大隐”也罢,也许除了潇洒的隐逸,还有各种无奈、各种失意,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我们也只能当茶余饭后谈谈而已。

0 阅读:3

尔诗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