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写“人事有代谢”,邓雅也写“人事有代谢”,邓雅是谁?

尔诗林 2024-04-01 03:16:45

花间一壶茶,可以养精神。借我诗一首,聊以慰风尘。

大家好!欢迎来到【辰茗诗话】空间,共同小憩诗茗驿站。

今天先讲两个故事轻松一下,一个发生在唐朝,一个发生在明朝。

按时间顺序先讲唐朝的吧:

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有一个三十九岁的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结果落榜了。

虽然这次科举落第,但他的诗才却名动京师,并与王维成为了好朋友。

他叫孟浩然。

当时比孟浩然还小十二岁的王维早已高中进士,而且成为唐玄宗身边的红人,因为王维不但诗写得好,画作得好,关键他还是个音乐家,唐玄宗也是个音乐家,所以唐玄宗对他另眼相看。

话说有一天王维约孟浩然来家里做客,刚好唐玄宗路过王维家,就顺道来看望他。孟浩然听说皇帝到来,一时不知所措,竟吓得躲到王维的床底下。

王维不敢隐瞒,告诉了唐玄宗。唐玄宗叫出孟浩然说:“整个长安城都在传你的诗名动公卿,难得今日相见,何不呈一首让朕观观?”

大家应该还记得李白献诗贺知章,得了个“诗仙”的美名,还赚了顿酒喝。可这孟浩然却有点不知所云,也不知道当时他是不是受吓过度,一时脑子短路,竟鬼使神差,拿出了他落第后所写的一首自我吐槽的诗: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

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

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

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这首诗不但自怨自艾,还牢骚满腹,把自己久求不仕归怨于天子不识人才。

唐玄宗读了孟浩然的诗非常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

我们知道,在此之前,孟浩然多年四处干谒,托关系走后门,就是为了求得有人推荐入仕,而今天这么好的一次机会,就这样被他自己糟蹋了。

得罪了天子等于自毁前程,第二年,孟浩然不得不灰溜溜回到老家襄阳,临行前,王维赠诗一首:

送孟六归襄阳

唐·王维

杜门不复出,

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

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

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

无劳献子虚。

王维告诉孟浩然,你的性格不适合在官场混,还是老老实实作你的田园诗读你的圣贤书更适合你。

于是,孟浩然回老家襄阳过起了隐居生活。

讲完了唐朝的故事,再讲一个发生在明朝的:

话说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十分重视培养人才,号召各地郡县大力举荐有才之仕。

当时有一个叫邓雅的江西人,自幼勤奋耕读,以能诗知名乡里,元末隐居未仕,当地郡县于是把他举荐给朝廷,明太祖朱元璋召他赴京朝见。

大家知道,明朝之初建都南京,后来永乐帝朱棣才迁都北京。

南京号称虎踞龙盘,钟山乃其标志性之地。朱元璋遂命邓雅以钟山为题赋诗一首。

诗成,朱元璋越读越喜欢,竟情不自禁以手拍案高诵之。

邓雅以为自己的诗惹怒了皇帝,吓得当场昏死过去,被人扶到东华门外才醒过来。

过后朱元璋因邓雅之才准备擢用他,但邓雅经此一吓,哪还敢留在朝堂,他以年老有病为由恳辞,获准还乡。

就这样邓雅跟孟浩然一样,回老家过起了隐居生活。

大家想不到的是,两个相隔几百年,一个在唐朝,一个在明朝,一个在湖北,一个在江西的诗人,竟然可以因一句诗联系起来。

这句诗就是:人事有代谢。

孟浩然隐居襄阳,有次他跟几位朋友一起登临附近的岘山,吊拜羊祜墓碑,感慨时空变迁,人事无常,有感而发,赋诗一首: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汉朝末年有个才女叫蔡文姬,蔡文姬有个外甥叫羊祜,西晋时官至车骑大将军,镇守襄阳。

羊祜公务之余,喜欢带一众手下登临附近的岘山,常不无感慨地跟大家说:“我们今天登此岘山,我们死后还会有人记住我们呢?”并交代说,自己死后就安葬在岘山。

羊祜在襄阳期间,屯田兴学,以德怀柔,他去世以后,大家按照他的心愿,把他安葬在岘山,并立碑纪念。

孟浩然登岘山时,看到羊祜的墓碑还在,读了碑文,也许联想起自己仕途不济的人生经历,不禁泪沾衣襟,并感慨“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意思是世间的人和事不可避免地更迭变化,昔时的羊祜早已成为历史,而自己迟早也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流当中。

时间来到邓雅的时代。

邓雅跟孟浩然一样过着隐居生活,可想而知也会熟读孟浩然的诗词,大家看下面一首作品,就直接引用了孟浩然的“人事有代谢”一句:

明明中天月

元末明初·邓雅

明明中天月,

良夜流清辉。

自从开辟来,

不知几盈亏。

人事有代谢,

天地无穷时。

安得求长生,

对月常吟诗。

“人事有代谢,天地无穷时”,纵观历史,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个人的生老病死,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邓雅是我们的古人,孟浩然是邓雅的古人,羊祜又是孟浩然的古人,人生如同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每个人迟早也会“作古”,“安得求长生”呢?

诗人们还能凭借“对月常吟诗”,通过诗句给后人留下点滴痕迹,我们呢?

我们就读读古人的诗,聊聊古人的八卦过过瘾吧,别想那么多!

0 阅读:9

尔诗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