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道李陵投降了匈奴的消息后,汉武帝彻底怒了,其嗜杀暴力的本性彻底被激发出来。
面对如此一个皇帝,大臣们又能做什么呢?
于是,痛斥李陵,请求重罚李陵叛国罪的上书如雪花般飘到汉武帝的桌案之上,让汉武帝越看越来气。
当然,在众多大臣中,还是有一个例外之人的,这个人当时任职太史令,他的名字叫做司马迁。
司马迁出生于公元前145年的夏阳龙门,家族世代非历史学家就是天文学家。
公元前134年,年仅12岁的司马迁随着父亲太史令司马谈来到长安,跟随老博士伏生和儒家大师孔安国学习。
公元前127年,学成的司马迁开启了他的全国游学之路,辗转大汉王朝的万里江山。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段旅程为后来司马迁著书立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游历回归长安后,司马迁被汉武帝封为近侍郎中。
公元前108年,司马谈病逝,时年38岁的司马迁接替父亲,成为了新的太史令。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与中大夫孙卿、壶遂,历官邓平,来自民间的天文学家唐都等20余人,反复计算、校验,创造出了著名的《太初历》。
《太初历》第一次将24节气编订入历法之中,将冬至所在的月份定为11月,改正月为一年之首,之前秦历是以十月为一年之首的。
《太初历》对回归年和朔望月的长度进行了调整,虽然仍采用19闰7的方法,但是闰月不再只放在年底或年中,而是放在没有中气的月份之中,这种闰月计算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太初历》第一次提出,一个月有29.53086天,一年有365.2502天,这在当时是世界最精确地数据。
《太初历》第一次提出,日食、月食是自然现象,并计算了日食、月食的周期,每135个月会出现23次交食周期,每个交食周期会出现 1~3次日食或月食。
《太初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也是中国历法的第一次大改革。
当然,《太初历》也有其缺点,那就是把天文数据与毫不相干的黄钟联系在一起,以显示数据的神圣与奥秘。
《太初历》编制完毕后,司马迁便开始了《太史公记》,也就是《史记》的编写。
公元前99年,在李陵这件事情上,司马迁实在不忍心看到李陵英雄受辱,成为了唯一为李陵辩解的人。
司马迁面见汉武帝说,李陵率领区区5000步兵,深入匈奴腹地,打击了几万的匈奴骑兵,直到最后山穷水尽,援军无望之时,仍在与匈奴殊死搏斗,就算古代的名将恐怕也没有他这般英勇。李陵虽然打了败仗,可是他杀了那么多匈奴兵,也足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了吧。
汉武帝反问司马迁说,古之大义,士可杀不可辱,李陵再大的功劳,在他投降匈奴那一刻也全部作古了,他的行为不但抹黑了自己,而且还抹黑了大汉王朝。
司马迁解释说,我认为李陵之所以投降,应该是为了保住有用之身,将来再为陛下、为大汉王朝尽心竭力。
汉武帝听了司马迁的话,认为司马迁是李陵的同党,在有意为李陵开脱,于是将司马迁下狱收监。
司马迁下狱的第二天,廷尉杜周就开始了对司马迁的审讯。
前面我们说过这个杜周,他比张汤审案手段更残忍,比张汤更会迎合汉武帝的心意。
很快,司马迁的罪名就下来了,欺君罔上、蔑视百官,死刑!
在向司马迁宣读了判决书之后,杜周又询问司马迁是否申请减刑。
前面我们也说过,汉王朝为了国库增收,是可以花钱买罪的。
不过,司马迁的死罪售价50万钱,一个小小的太史令到哪去弄这么多钱呢?
除了花钱买罪之外,还有一种免死的方法,那就是改行宫刑。
这个宫刑我们就不多解释了,大家都懂。
宫刑虽然可以免死,但是严重摧残人的身体、精神与人格,可以说是生不如死。
但是,司马迁为了完成他的《太史公记》,最终选择了宫刑免死。
司马迁被施行了宫刑,但是依然不能离开监狱,只能在监狱严苛的环境下继续编写他的《太史公记》。
因为监狱里无法查询任何书面资料,所以《太史公记》在监狱里完成的部分全部靠司马迁的记忆,其中有多处疏漏与错误之处。
后来出狱后,虽然司马迁特意查询资料修订了这部分内容,但是依旧有遗漏之处。
由此也可反应,世间无完人,也无完美无缺的事物。
公元前96年,汉武帝大赦天下,50岁的司马迁才得以走出监狱,被封为中书令。但是,司马迁的一颗心全部扑在了《太史公记》的编写之上。
公元前91年,历时16年,司马迁的史诗巨制《太史公记》完书,总计130篇,52万余字。
《史记》对后世史学与文学影响深远,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