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2天收复180万国土,却在睡觉时被杀害,如今坟头上长满野草

雅轩看历史 2023-07-12 06:16:03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安徽省萧县凤家山外的一块偏僻处,有一座低矮的坟茔,周围仅有一株老树、满地残破,坟头的野草丈许高也无人清理,这自然代表着墓中的主人此时早已无人问津。

但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之前,风云变幻的民国时期,此人却是名满天下的奇才,他的一生复杂无比,有人赞他是民族英雄,因为他曾在22天内为中国收复了18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也有人骂他是军阀、阴谋家,因为他用刺杀手段,而最后亦死于刺杀。

这就是徐树铮,有着“北洋天枭”之称的传奇人物,任何人看过他的一生,都不免感到难以评判......

1880年11月,也即大清光绪六年,徐树铮出生于江苏萧县的一个书香之家,虽说徐家祖上几代都是文化人,但到了此时早已没落,徐树铮的父亲只是个毫无功名的穷儒生,虽然有些文化,但始终郁郁不得志。

但他生了个好儿子,因为徐树铮是个神童,他在极其年幼时就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四岁便能认字,七岁便能写诗,在父亲的全力培养下,他一直努力读书,在13岁的时候便一举考中秀才,17岁再次参考后拿下岁试一等头名。

然而徐树铮却并未一帆风顺地做官,因为他在后来的南京乡试中落榜了,无论父亲如何劝导,他都坚决不再参考,因为徐树铮是个实际派,他认为那些读书人整天潜心钻研八股文,对政治、对国家的时局没有一点作用。

所以徐树铮决定投军,他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这一点和他的家世有着很大的关系——徐树铮的母亲岳氏乃是南宋名将、民族英雄岳飞将军的后人,所以他从小熟读岳飞的事迹,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希望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如先祖一般报效国家。

徐树铮第一个找上的人是当时最有名气的袁世凯,在1901年时,他千里迢迢奔赴济南,把自己花了几年功夫写下的《国事条陈》献给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袁世凯眼光并不差,对这个年仅22岁的青年大加赞赏。

然而巧合的是,当时他正在为母亲服丧,只能派一位下属接见徐树铮,但这位下属是个典型的官僚,对徐颐指气使,双方聊得很不投机,最后徐树铮愤而离开。

徐树铮家贫,此时身上的钱已经所剩无几,连返程的盘缠都成问题,甚至被迫在街头卖字来赚钱回家,但万万没想到是,这一卖却改变了他的人生。

某一天徐树铮照例在大堂写字,门外忽然来了一位中年人,他好奇地看了一会儿,觉得徐树铮的字十分老道而且洋溢着朝气,于是便和他攀谈了起来,向他询问对于国家时局的看法,徐树铮刚好心中愤懑,便将自己在《国事条陈》中的一些观点讲了出来。

中年人一听便大惊失色,二话不说就要招揽他加入自己麾下,徐树铮虽然刚刚碰壁,但也丝毫不失尊严,希望能得到一个不错的职务,此人当即表示答应,并告诉徐树铮,自己乃是山东武备学堂总办,名叫段祺瑞。

就这样,徐树铮被段祺瑞收入麾下,任命为了武备学堂总办公室的秘书,在这里开始工作,而他的才能也很快显露出来,段祺瑞对这个天才极为器重,1905年时直接将他送往日本东京士官学校进修。

此后,徐树铮在日本留学了5年,兵法、政治水平再一次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回国后被段祺瑞任命为第六镇军事参议,成为了他手底下的一号军师。

徐树铮的能力是肉眼可见的,他在军营里处理公务,可以同时进行好几样工作,细致入微、从来没有出现过错误,而且对文字一眼扫过便能熟记,每次段祺瑞问到他任何问题他都能立即对答如流,可谓极其出色。

但这还只是徐树铮的冰山一角,他是一个乱世枭雄,非得时局变幻的机遇下才能有最大的发挥空间,而1912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则无疑就是一个响亮的信号。

革命爆发后,孙中山在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全国通电主张共和的49位将领当中,就有徐树铮的名字,不久后段祺瑞成为了新政府的陆军总长,徐树铮也被任命为陆军部军学司司长,后来陆续担任军马司司长、陆军部次长等重要职务,一路青云直上。

徐树铮的爱国之心却从未因位高权重而发生改变,作为北洋军阀的一员,他却在袁世凯复辟时拉动段祺瑞坚决反对,又在张勋复辟时直接以参赞的身份加入了讨逆的队伍中,态度始终坚决维护共和。

虽然徐树铮在后来也有一些“不那么光彩”的经历,但无论何时,只要说起他,就绝对绕不开一件事,也是他得以被很多人称为“民族英雄”的功绩,那便是收复外蒙。

在辛亥革命爆发以后,沙俄帝国趁着中国内忧外患之际,大力干涉外蒙古的事务,最终让外蒙宣布独立,然后又以列强的身份施加压力,被迫让中国政府在《中俄声明文件》里承认了外蒙自治的事实。

但沙俄帝国很快在十月革命中彻底瓦解,外蒙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又想要回到中国的怀抱,但这只是一部分人的想法,而且还受到沙俄残余和日本等势力的干涉,中国政府多次为此派人前往,却始终无法解决。

直到1918年时,徐树铮奉命建立西北边防筹备处,一年后又被委任西北筹边使和西北边防总司令,负责全权挽救外蒙的危局。

在徐树铮之前,袁世凯帐下的使者已经全力以赴,但仍然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徐树铮刚刚抵达库伦考察情况后,立即致电北京政府,把前一位使者痛骂一顿,得到了最高的授权,然后徐树铮便开始动手,他早已选好了目标——巴特玛多尔济。

这个人是外蒙政府的总理兼内务总长,权力很大,但一直在暗中阻挠谈判的进行,徐树铮直接软硬兼施,利用外蒙政府的内部矛盾,强力压制反对派,第一次让谈判有了实际进展。

而当会议要正式开始的时候,外蒙又动摇了,想要拖延,结果徐树铮一点不松口,表示顶多给他们一晚上思考的时间,否则将采取强硬手段。

在这样的情况下,外蒙终于不得不臣服,公开声明取消了自治,而徐树铮也立即得到了治理外蒙的最高权力,在之后的几年里,他在这里大兴改革,从交通、农业、矿业、教育、军事等方面让外蒙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功劳极大,徐树铮的声誉也由此达到了顶峰。

但时间来到了1920年时,国内军阀混战升级,尤其是直皖战争爆发,徐树铮乃是皖系的二把手,在段祺瑞告急的情况下,他不得不迅速赶回北京,然而外蒙却又落到了当初那位前使者的手里,一年后便再次独立,令人惋叹。

不过徐树铮的回归让段祺瑞和皖系很快逆境抬头,他策划了著名的“秦皇岛劫械事件”,直接用雷霆手段帮助奉系抢下了冯国璋购置的一大批军械,由此建立了皖、直、奉三足鼎立的态势,不过这也让他成为了直系眼中的最大仇人。

但在直皖大战最终以段祺瑞的失败告终后,段祺瑞失去大权,徐树铮也只能流亡日本避难,后来又陆续访问各国,在海外呆了不少年头。

直到1924年国内政局再次陷入空前混乱,段祺瑞成了冯玉祥的傀儡,徐树铮不顾他的劝阻坚持回国抵达北京,想要救出段祺瑞,并努力让他重新掌握大权。

以他的身份,冯玉祥的确不敢动他,但奈何另一件陈年旧事改变了徐树铮的结局,这件事牵涉到一个人——陆建章。

陆建章也是安徽人,白手起家进入军队,一直做到了袁世凯帐下的亲信将官,后来更是被任命为陕西将军,在袁世凯死后逐渐失势,但他却不断策动其他军阀对南方用兵,所以一直是皖系的眼中钉。

因此,在1918年6月的时候,陆建章为了开会而抵达天津,徐树铮马上找他私下商议“要事”,最终把陆建章枪杀于云南会馆之中。

这件事看似不小,实则不大,因为陆建章当时已经失势,而且品行极坏、仇人众多,不过他有一个很特殊的身份:冯玉祥的舅父。

徐树铮名气大、人脉广,对国家有巨大功劳,在国际上也颇有名望,这样一个人冯玉祥当然是不敢杀的,所以徐树铮才敢单刀赴会、直闯北京,可是如果陆建章的儿子“为父报仇”,那么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于是在冯玉祥的暗中指使下,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被从天津一路送到河北廊坊,当徐树铮在北京逗留了几天后,他便乘坐火车离开了,随后顺着铁路一直南下。

在抵达廊坊站的时候,徐树铮忽然被一群士兵扣留,并关押进了一所学校之中,几个小时以后,便有人开枪直接打死了他。徐树铮死时还穿着睡衣正在睡觉。

冯玉祥早已布下了全套准备,就在刺杀发生的第二天一早,陆承武便对外公开表示徐树铮乃是自己所杀,目的很简单,就是为父报仇,随即全国的各大报刊媒体都纷纷报道,几乎就坐实了此事,冯玉祥便借此轻松摆脱了责任。

徐树铮死后,段祺瑞悲痛欲绝,徐不仅是他的军师、挚友,也是对他几十年如一日最为忠心耿耿的人,然而此时他正身处冯玉祥的控制下,根本无力为爱将报仇,只能老泪纵横。

徐树铮的遗体则被他的一位学生辛苦找到,然后一路运到北京,在段祺瑞的全力帮助下很快得以收棺入殓,在一场悲情的葬礼后被送往徐树铮的老家,安葬于萧县的凤家山之原。

徐树铮向来是民国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人物,他自身性格非常突出,很有些恃才傲物,因此得罪了很多人,但他感念段祺瑞的知遇之恩,对他鞠躬尽瘁、不弃不离,帮助他建立了庞大的事业。

而同时,徐树铮还是一位文化绝世的才子,譬如在中山先生去世后,举国哀悼,但在无数的挽联中,徐树铮的“...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却被公认为最佳,此外在书法、音乐等方面,他都有着很高的成就。

最后便不得不提他收复、治理外蒙的事迹,仅凭这一点,他也可以傲立于所有军阀之中,因为这一功劳实在太大,不枉孙中山甚至称他的功劳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陈汤、班超等人。

1 阅读:196
评论列表
  • 2023-08-06 15:28

    后人还是把蒙古弄丢了,他的心血付为一炬。

雅轩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