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战乱频繁,叛将杜曾兴兵反晋,企图一举夺取晋室天下。杜曾统军十万,旌旗蔽日,直驱襄阳。
却说襄阳太守荀崧,其妻早逝,留下一子一女。儿子荀常,自幼被他那去世的母亲娇养成性,既不学文,又不习武,愚昧无知。
女儿荀灌,人称灌娘。长得聪明伶俐,英姿飒爽,幼通兵法,娴熟弓马。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荀崧常叹:“哎!荀常娇生惯养,文武不全。女儿荀灌虽通武艺,可惜年幼,又是一个女孩儿。”
这一天,襄阳城外忽然炮声雷鸣。荀崧得知叛贼杜曾进犯襄阳的消息后,义愤填膺,决心与杜贼决一死战,誓死保住襄阳。
眼看兵临城下!荀崧当即率领众将士出城迎敌。晋兵个个好似出山虎,勇猛抗敌,双方争战十分激烈。
荀崧终因兵微将寡,不堪御敌,只好命令官兵退回城内,禁闭城门,严加防范。
杜曾率兵直捣襄阳城下,并出狂言:“城上荀崧听着,本帅杜曾,大兵到此,劝你快快开城投降,如若不然,少时城破,杀你个鸡犬不留!”
荀崧怒斥道:“大胆叛贼,休得狂妄,竟敢兴兵进犯襄阳!”接着命令守城将士痛打杜曾。顿时,城上万箭齐发,吓得杜曾狼狈逃窜。
杜曾险遭不测,十分恼怒,心想,襄阳城池防守甚严,难以攻打,不如将此城团团围住,待荀崧弹尽粮绝,必然投降。
城外贼兵似浪潮,城中粮草又不足,形势十分危急。荀崧心急如焚,左思右想,难定主张。
危难时刻,荀崧不禁又想起荀常和荀灌:“哎!可叹儿女都不能助父一臂之力。也罢,不如激动众将军,以解此围。”
荀崧升帐,召见众将军问道:“众位将军,只因杜曾带领十万人马,将襄阳团团围住,藐视我军。不知众位将军可有解围之策?”众将军听罢议论纷纷。
有的主张坚守城池:“启太守,贼兵十万有余,我城中人马不足两万,只可坚守,不可出战。”
有的主张弃城而逃:“杜曾人马,犹如潮水一般,襄阳城内兵微将寡,粮草不足,怎能守住城池,不如弃城而走。”
将军蔡安则主张,一面坚守城池,一面派人突围求援。荀崧赞成蔡安的主张,便命令蔡将军带些人马,趁敌不备,去宛城向旧日部下石览将军求援。
蔡安等人刚出北门。便遭贼兵围攻,蔡安奋勇抵抗,还是未能突破,最后壮烈战死在北门之外。
蔡安战死,荀崧更是心急如火。在生死存亡之时,他决定让儿女换装出城,然后自己再背城一战,与杜贼一死相拼。
这时,灌娘正在后花园习剑练武,荀常却在一旁奚落道: “杀敌报国乃是男子所为,你应谨守闺门才是。”灌娘反问道: “既是男子所为,现在襄阳危急,你为何不去杀敌?”
荀常正要争辩,忽然中军来报:“因杜贼攻城甚紧,老爷意欲拼命沙场,请公子、小姐前去一见。”兄妹二人听罢,急忙回府。
灌娘见父亲闷闷不快,上前安慰: “大敌当前,爹爹可千万不能失去主张啊! ” "儿呀,襄阳危急,谁知众将军主张不战而走。蔡将军出城求援,壮烈战死。事到如此,叫爹如何是好?”
灌娘道:“爹爹,如今兵围城下,全仗爹爹调兵遣将,防御贼人,今若凭血气之勇死于沙场,贼人一定乘虚而入。”
灌娘又对众将军道:“你们知道有国才有家,自古为大将者以身许国,视死如归。如今诸位将军却想弃城而走,如若死在乱军之中,还要落个弃城逃跑之罪。”
众将军说:“女公子言之有理,怎奈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灌娘说:“一人拼命,万夫难挡。何况东有荆州周访,西有宛城石览,待得援兵到来,杜曾必然被擒。”
众将军听了灌娘一席话,纷纷表示:“情愿战死沙场,以保襄阳。”荀崧道:“多谢诸位将军。只是死守无援,岂不坐以待毙?军情紧急,不知何人肯出城求援?”
灌娘自告奋勇道:“事情紧急,女儿愿前去。”荀崧连连叹气:“蔡将军突围已战死沙场,襄阳众将身经百战,均不敢前往,你这十三岁的女儿家,焉能去得?”
灌娘说:“不去突围求救,城破之日,也是一死。不如舍命突围,搬来救兵,不但救了国家城池,也救了爹爹和全城军民的性命。
众将军见灌娘忠勇如此,深为感动:“太守不必忧虑,我们甘愿拼一死以保护小姐杀出重围。”
荀崧见女儿心志已定,又见众将军愿保护女儿杀出重围,只好忍痛答应了她的请求。
灌娘当即改装披甲,气宇轩昂。荀崧见了,高兴万分,道:“你真是为父的好姑娘!”说罢,解下荀门历代传家宝—青霜宝剑,让灌娘带在身上。
一切准备就绪。荀崧决计在北门鼓噪,从南门突围。灌娘忙说:“爹爹,若如此,杜贼必料此乃声东击西,不如在北门鼓噪,女儿就从北门而出。”荀崧听了,点头称赞。
当夜三更时分,荀崧命众将军饱餐一顿,然后在东西两门放起烈火。接着,大军在北门摇旗呐喊,战鼓连天。
杜曾正为襄阳被围而洋洋得意,忽听探子报告:“启禀元帅,东西两门烈火通明,北门却战鼓连天,好象有人突围。”
杜曾果真以为荀崧声东击西,急忙调兵遣将,命三军火速前往东西两门。
荀崧站在城楼上,看得仔细,赶紧对女儿说:“儿啊,那杜贼人马已到东西两门去了,趁此时机,你就快出城吧!”父女就要分别了,荀崧无比悲伤。
灌娘劝道:“爹爹多保重,与众将军一起固守襄阳,等儿搬兵回来,再与爹爹欢聚一堂。”说罢,含泪随几位女壮士悄悄出城了。
杜曾发现上当,立即勒马赶回北门。探子报告说::“启 禀元帅,方才有一女将,率领人马且战且走,从北门杀出重围而去。”
杜曾叹道:“唉,我以为是老将偷营,却原来中了荀崧的调虎离山之计。”他命令将士火速追赶,但为时已晚。
且说宛城石览将军,正在操兵演阵。中军忽然报告:“今有襄阳太守荀崧之女营门求见。”石览道:“荀太守之女到此,定是襄阳危急,前来求救。快快有请。”
灌娘拜见石览,叙述了襄阳被围之事,说:“救兵犹如把火救,还望将军快定计谋。”石览听了,满口称赞:“女 公子智勇双全,令人钦佩。我应允发兵就是了。”
灌娘非常感激:“多谢将军,望将军急速发兵!”石览见灌娘搬兵心切,即刻下令,发兵直奔襄阳。
石览率军随灌娘来到襄阳城下。杜曾,石览互通姓名后,便激战起来。战了几个回合,仍不分胜负。
最后因众寡悬殊,石览败下阵来。杜曾气焰嚣张,趁机追赶。灌娘迎了上去,一箭射出,正中杜曾的臂膀。杜曾惨叫一声,从马上跌倒在地。
石览败退,十分惭愧。灌娘安慰道:“石将军,军家胜败古之常事。我欲前往周都督那里再去借兵,只是敌人苦苦追赶,你看如何是好?”
石览献计道:“我引诱贼兵在西面交战,你从东面逃走,快去搬兵。”说完,命众将往西面且战且退。灌娘趁机往东而逃。
杜曾负伤,十分恼怒,率军又将石览人马打得大败。然后命令三军,从东面追拿灌娘。说:“休要放走马上女将。违令者斩!”
霎时间,四面响起了“捉拿马上女将”的声音。灌娘说:“众位姐妹,贼兵甚众,眼看难以脱身啊!”随从道:“小姐放心,我们情愿与贼兵决一死战,以保全小姐脱身搬兵。”
灌娘见众姐妹如此英勇,深为感动,但是怎样突出重围,一时心无主张。忽然,她看到前面有座古庙,顿时计上心来。
来到古庙,灌娘女扮男装。改装完毕,贼兵已追到庙前。随从迎了上去,英勇奋战,拼命厮杀。
激战中,灌娘乘机只身杀出重围,但随从有的被杀,有的被擒。贼兵以为马上女将被获而洋洋自得。
杜曾接连提审两位女子,结果都说自己是荀太守之女。杜曾先是莫名其妙,后知中计,又后悔莫及。
杜曾眉一皱,也用起计谋来。他决定写封信,派人送给荀太守,信中说他女儿已遭擒获,正囚禁后营,劝其归降。
却说灌娘突围之后,快马加鞭,来到荆州城外,忽见一少年正在追赶一只受伤猛虎,灌娘连忙躲闪一旁。
突然,老虎回身向少年猛扑过去。灌娘见义勇为,持剑将猛虎刺死。少年得救,甚是感激。他们彼此互通了姓名,原来这位少年就是荆州都督周访之子周抚。
周抚得知荀公子为国为民,舍生忘死,十分钦佩,便要与她结为兄弟。灌娘一听,便借口破敌之后再来结拜。但周抚执意不让,两人只好结成金兰之好,一同进城。
这时,周访正与中军陶侃共商军机。陶侃说:“襄阳紧,荆襄唇齿相依,还望都督运筹良策才是。”周访道:“老已有准备,保境自守,那贼定然不敢进犯荆州。”
周访话音刚落,忽听荀崧之子前来要见。周访明知荀公子的来意,却故意推说不在府中,不肯相见。
夜深人静,灌娘独坐书房,想起襄阳危在旦夕的情景,更是心烦意乱,焦急万分。
次日清晨,周抚拜见父帅,质问道:“为什么不肯见荀公子?荆襄唇亡齿寒,依孩儿之见,还是赶快接见荀公子,问明来意,然后发兵援救襄阳才是。”
周访怒斥道:“小小年纪懂得什么!”周抚见父帅毫无诚意,便将郊外遇虎被救以及金兰结义之事诉说了一遍,再三请求接见荀公子。周访无奈,只好同意了。
灌娘拜见周访,讲明了来意。周抚相机敦促父帅发兵援救,不应坐观成败。因言语有所冒犯,都督勃然大怒,责令捆打四十大棍。
灌娘见此情景,说:“此事皆由我一人所起,万万不可连累公子。”中军也从旁求情,周访这才勉强答应饶过,并发话:“谁再提发兵之事,定斩不饶!”
灌娘见周访毫无发兵之意,便据理陈词:“襄阳乃荆州门户,两地共存亡,望都督早日发兵,以救危城。”周访道:“倘老夫出师不利,非但襄阳未救,只恐荆州危矣!”
灌娘道:“襄荆皆晋国之土,如今都督见危不救,一旦襄阳失守,您因私损公,落个不忠不义之名,岂不被天下英雄耻笑么?”一席话说得周访哑口无言。
周访虽然是个武夫,但也读书明理,嘴里虽说不发兵,但心里却矛盾重重;襄阳被围,本应发兵,若是出兵,又恐荆州有失。他感到事关重大,进退两难。
中军见周访犹豫不决,也极力劝说:“都督不发兵,如果圣上闻知,可吃罪不起。那杜曾虽然气焰嚣张,但有勇无谋,若荆襄合兵一处,那怕杜贼不灭!”
经大家再三请求,周访终于答应立即发兵。中军对周公子说道:“你此去不但破贼立功有望,还有一段意外的良缘呢!”但此时他也不便明言。
周抚、灌娘奉命为向导,率军行了数日,来到襄阳地界。远远望去,周家大队人马也随之而来。周抚见军士们一路劳乏,便传令就此安营扎寨,待到明日准备与杜贼决一死战。
灌娘对周抚道:“周仁兄,你就在此扎营,小弟靠着仁兄之营另立一个小寨,告辞了。”周抚忙说:“且慢,正要与仁兄共议破贼之计,何不就在一处扎营?”
灌娘连忙解释:“在一处扎营,恐有许多不便。小弟从小娇养惯了。”周抚有些不解:“仁兄如此英雄,怎么而今竟学起大姑娘来了。同心破贼,有何不便?”
灌娘想道:此人才高智广,气质淳朴。我们二人一见如故······哎呀,我出城为的是搬兵救城,现在怎能透露真情,顿时计上心来:“周仁兄,何不带领人马偷营劫寨。”
夜半三更,周抚、灌娘带领军士们杀往杜曾营盘,想给杜曾一个措手不及。不料杜曾戒备森严,两军对垒,战势激烈。周抚、灌娘因人少势弱,大败而退。
第二天清早,周访率军到此。周公子连忙禀告父帅:“昨夜孩儿与荀公子劫营未成,请父帅恕罪。”周访道:“也好,杜曾那贼,屡胜必骄,今日大兵到此,定要擒他。”
石览将军闻得周都督率大兵到来,十分高兴,当即率军前去迎接。
将军相见,共议军情,发誓要同心协力,破围救援。陶侃得令,先写了书信一封,让灌娘抄小路去城中,报知令尊。
当夜,杜曾又在叫战,气焰更是嚣张。周、石将军兵分四路,一涌而上。杜曾措手不及,被打得人仰马翻,死的死,逃的逃,全军大败。
杜曾深知大势已去,便狼狈逃窜。周抚见杜曾败逃,奋力追赶。途中,周抚一枪把杜曾打下马来,当场杀死。
解了襄阳之围,周、石二将军率领三军人马,凯旋进城。
荀崧听到城外杀声,知是救兵已到,欣喜万分。他正准备出城迎敌,忽听女儿叫开城门。荀崧道:“前番杜曾来信说灌娘被擒,我想必是奸计。如今看来,果然不错,快快开城。”
城门打开之后,却见一位小将站在荀崧面前。他 惊愕万分,道:“你是何人?”灌娘急忙上前行礼:“爹爹,连孩儿你都不认识了么?”父女相见,又惊又喜。
灌娘将突围借兵之事细说了一遍。荀崧听罢,感慨不已,连说:“我儿受苦了,快到府上休息片刻。”灌娘接着把陶侃的书信递给了父亲。
信上写道:“此番令媛荆州搬兵,可算智勇双全。我愿从中为媒,使周、荀二家结为秦晋之好。”荀崧惊叹道:“啊!灌娘女扮男装,连我都看不出,他怎么看出来了!”
这时中军报告:“周都督、石将军到!”荀崧迎接道:“有劳都督、将军统军扫灭杜贼,解了襄阳之围!”周、石二人异口同声地说:“荀太守死守孤城,令人钦佩。”
到了府上,荀崧急忙把荀常叫来拜见周、石二将军。周都督十分惊讶:“啊,怎么荀公子搬兵之时那等英俊,到家后,为何变成呆子了?”
陶侃在一旁插话:“荀太守快将令嫒请来相见吧!”荀崧明白其意,忙唤灌娘出来相见。
灌娘拜见各位将军。荀崧说:“这就是我的小女灌娘。”周访父子此刻大惑不解。陶侃忙说:“啊,女公子借兵之时,井今比古,真是口若悬河,只是瞒过别人,焉能瞒得过下官?”
灌娘当场叙说了女扮男装,借兵解围的经过,大家听了,交口称赞她不愧是年少有为的女英雄。
陶侃说:“荀太守,信可看过?你两家结为亲家,料无推辞吧?”一句话说得周抚喜出望外,说得灌娘含羞默默。都督说:“本督大胆求婚,望乞俯允。”荀崧说:“但不知他二人意下如何?”
周抚听了,当众下拜:“岳父大人,请受小婿一拜!”荀崧高兴地说:“他二人年幼,待过两年定完花烛。”说罢便在后堂设宴,与周都督、石将军、陶先生等摆下了庆贺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