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年过半百反串毛泽东,因为演得太像,丈夫不敢和她睡在同一张床

上海女神街访 2022-09-22 11:35:34

在中国近代史上,毛主席既是早期革命重要人物,也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其在历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形象在群众之中更是深入人心。

正因如此,在各种有关近代革命史的影视作品中,如何塑造一个贴近历史贴近本人的毛主席,都是导演和演员需要着重思考的难题。

对于扮演毛主席的演员而言,更是有着极高的要求。除了形象相似之外,更要在神态、语气和动作之上花费大力气模仿。

一直以来,能够扮演好毛主席的演员屈指可数,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四川省绵阳市,也有着一位毛主席民间特型演员,而她也是全国唯一一位扮演毛主席的女性民间演员。

1、有着“伟人相”的四川女孩

“人家都悄悄说我长得像伟大领袖,我根本不敢想。”起初在听到有人这样说时,陈燕由于年龄小并不以为意。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人对她说同样的话,慢慢地,她也开始发觉,自己的确和伟大领袖毛主席,有着几分相像。

随着陈燕天生一副“伟人相”的消息传出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专程找上门来,不为别的,只为一睹陈燕的容貌,先是邻近村子,再是不同县城,等到后来,甚至有人从外地赶来……

对于自己和毛主席长得像这件事,陈燕的心里总有着一种“自豪感”的,能够与伟人撞脸,这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陈燕并不是没有想过当毛主席的特型演员,但在当年电影尚属于稀罕物,电视剧更是闻所未闻,即便是她想,家里也没有那个条件供她上电影学院。

加之,随着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她便再也没有过这个想法。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四川锦阳,陈燕的丈夫看准了商机,辞去了工厂里的工作投身到了建材生意中。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陈燕后来也跟在了丈夫身边,开起了“夫妻店”。经过数年的辛苦经营,两人的小店很快便在当地小有名气,逐渐稳定下来。

自立门户做生意虽然工作辛苦,利润倒也说得过去,足以让陈燕一家人过上“小富即安”的生活。

虽然之后也经常会有生意上的伙伴对陈燕的长相表示惊讶,建议她可以尝试一下演员这个行业,但此时的陈燕也早已习以为常,总是会微笑的摆摆手,此时的她已然有了稳定家庭和工作,何必再去追求这些名声呢?

2、首次登台参与走秀,惨遭淘汰

2006年秋天,来自东南卫视的选秀节目《开心明星脸》火遍全国。

《开心明星脸》是一档致力于发掘“民间高手”的选秀节目,只要选手有所才艺,或是长得与名人相像,便能够参加比赛,登上电视舞台。

对于这档节目,陈燕和她的家人也曾经有所耳闻,然而对于电视里形形色色的模仿秀她却并不以为意。

在陈燕看来,这些参赛选手虽然长得像名人,但是不管是才艺水平还是模仿程度都远远不达标,于是她便顺口吐槽道:“还没我唱得好呢!”

没曾想,这句话一出口便引起了家人的认同,纷纷鼓励陈燕自己也参与节目,上台进行表演。

陈燕没有接受过专业音乐训练,却在唱歌方面有着杰出的天赋,歌声婉转悠扬。在家人的一番鼓励之下,最终她鼓足勇气决定参加节目。

之后的日子里,她便和丈夫一起填了报名表,准备登台表演。

陈燕的先天条件优越,无论是相貌还是歌声都远超《开心明星脸》同期选手水平,因此,她的报名表一交上去便得到了节目组的通过。

之后的日子里,陈燕便在家里开始了热火朝天地排练。

在最初参加这档节目之时,陈燕并不是抱着“当明星赚大钱”的想法去的,她和丈夫都有着不错的收入,一家人也没有什么大的花销,仅仅是图一乐。

没曾想,自己初登舞台,便遭遇了一个巨大的挫折。

原本她是想精心“打扮”一番,然后表演唱歌的。

可等到了《开心明星脸》的后台,节目组为了“节目效果”,临时改变计划,安排她模仿一下唐国强饰演毛主席时的一段台词,从才艺表演硬生生改成了模仿秀。

此时的陈燕已经年过半百,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表演训练,而扮演毛主席本身便是十分困难的,这让她颇有一些束手无策。

都走到这一步了,如果不登台就回去也说不过去,因此便咬着牙临时排练了一段“唐国强版毛泽东台词”上了台。

如果单从相貌上来看,化了妆的陈燕与毛主席本人是极其相似的。但真正登台表演,观众聚焦的从来不是演员的脸,而是演员整个身体,动作、气质,任何微小的差别都会导致表演大打折扣。

首先,陈燕的身高只有1米56,与毛主席1米83的身高相比,差距不小;

其次,她一口四川方言,普通话并不利索,与毛主席的湖南话之间有着很大的反差,很容易出戏。

最后,再加上此前毫无舞台表演经验,一番表演下来,毫无意外被现场评委打了低分。

被认为是“有其貌而无其形”,仅仅是第一轮便遭到节目组淘汰。

这场表演给陈燕内心带来了不小挫折,明明自己会唱歌,结果节目组不让唱,明明自己不会表演,节目组又要“赶鸭子上架”。一番折腾,甚至比之前那些表现平庸的选手都不如。这让陈燕心里,有苦说不出。

在当时,节目播出以后,网上也引起了一些讨论之声,不少人都认为陈燕之所以会以毛主席模仿者登台,只不过是为了炒作,为自己捞钱罢了。甚至另有极端的观点认为陈燕的表演十分拙劣,简直是在给伟人摸黑。

这种种言论,使得她颇受打击,甚至颇为后悔参加了这次节目。

可是,意外往往来得十分突然,在回到自己的家乡绵阳县城后,陈燕却发现,自己竟突然火了!围观者把街头挤得水泄不通,她被这场面吓坏了,只好打车到人少的地方躲着。

当时她的家乡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县城,全县几乎从来没有人上过电视,哪怕陈燕落了选,依然成为了一个县里的“红人”,走在大街之上,不少人都能认出陈燕,主动和她搭话。

与网络上的种种猜疑相比,家乡的乡邻们总是质朴的,他们并没有“嫌弃”陈燕演得不像,反而是积极予以鼓励,都希望陈燕能够再次参选。

在电视台惨遭淘汰,在家乡绵阳却意外爆红,这巨大的反差出乎意料。

也正是来自乡亲这份支持,重新点燃了陈燕的斗志。

她年轻时就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此时虽人到中年,但在内心里反倒有了一种“越挫越勇”的斗志。

既然都说我“不像”,那干脆就给大家演个“像的”!

3、重新拾起,再度出山

之后的日子里,陈燕重新开始了艰苦的排练,为了能够模仿毛主席说话的腔调,她反复观看录音录像,特别是唐国强版的毛主席更是看了不下三十遍。

陈燕已经说了一辈子四川话,猛然改变说话方式,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每每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咬”,颇为吃力。

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到了后来,她已经能够十分流利模仿毛主席的声音。

除了声音之外,陈燕还在自己的外形之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身高不足,身形廋弱”,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一方面她开始增加进食量为自己增重,另一方面她来到制鞋厂,为自己特地打造了一双三十厘米的“高跷鞋”。

这双高跷鞋不但穿着不舒服,其次还十分之重,两只鞋加起来有足足十几斤,正常人连抬脚都困难。

陈燕对这双鞋子十分满意,之后的日子里,练习踩高跷、学习发音,成为了她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两件事。

女性扮演毛主席本身就有着很大的难度,更别提是一个年过半百的中年妇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陈燕的不懈努力下,形象也与毛主席本人愈发接近,甚至到了后来,身边的丈夫都有些害怕,接受采访时他曾表示:“我晚上都不敢和你在一张床上睡觉了。”

在经过整整一年的努力,2007年,重新出山的陈燕再一次开始了自己的演艺之路。这一次的她并没有直接尝试在电视上露相,而是先选择了一些小的舞台,比如地方上的商演等。

令她意外的是,一连几次商演下来,观众对于自己的表演反应强烈,纷纷叫好。

每次表演结束,都有不少人围上来要和陈燕进行合影留念,甚至还因为抢着合照,引起过交通堵塞。

对于商演,她曾立下严格的规矩:对方必须是正规机构,绝对不去讲荤段子的娱乐场所。对方必须发邀请函,盖公章。

在穿便服以毛的模仿者身份出现时,可以唱歌;在全副装扮惟妙惟肖地扮演毛时,不能出声,只能做动作:抽烟,挥手,直视远方沉思。

表演上的成功令她兴奋不已,在她心里,赚不赚到钱反倒其次,能够演好毛主席,才是对那些曾经支持过自己的乡亲们最好的一个交代。

由于出演活动,她每天都需要穿着沉重的高跷鞋走路,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满脚都会磨出水泡,她只能咬牙坚持着,甚至于在脚上裹上绷带再穿鞋上台。

她不但弥补了身高上的不足,而且通过练习,步伐上还走出了与伟人几乎相似的气势。

慢慢地,名声火遍了周围的乡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她进行表演。随着陈燕的表演愈发成熟,到了后来,她甚至登上了央视《非常6+1》节目,红极一时。

可以说,此时此刻,陈燕的表演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梦想也逐渐达成了。

事业上的节节高升,她也如愿以偿进入了演艺圈,再后来,还先后在电视剧多部影视作品中客串角色。

虽然不温不火,但能够在年过半百的时候建立另外一番事业,这个结果已经远远超出了陈燕的预料。

2013年接受采访时,陈燕谈到未来踌躇满志:“事业嘛,希望能演电视剧,明年儿子结婚,她想尽快抱上孙子。”

时间来到2022年,如今的陈燕已经66岁了,时至今日,她依然坚持在演艺之路上。

虽然演出过各种角色,但是这些角色本身大都是与自己“目标”无关的普通人形象。在陈燕的心中,一直以来都有着一个夙愿,那就是能够在众多影视作品之中,真正扮演一回毛主席。

只可惜,这个愿望虽然美好,但想要真正实现,仍旧困难重重。

电影演出不同于寻常的商演,对演员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特别是毛主席这一角色,要求更是严之又严。

每年能够上映的“毛主席”就那么几个,陈燕起步本来就晚,而且还是一位女性反串,单单是这两点,就没有导演愿意把这么重要的角色交给他。

多年奋斗却求路无门,这种滋味并不好受,但是陈燕对于自己的选择却无怨无悔。

能够拥有梦想难得可贵,能够为了梦想不断奋斗的,更是少之又少。

陈燕的这股子拼劲值得敬佩,她的面貌和毛主席很像,但更像的,恰恰是在她身上那种愈战愈勇的勇气。

16 阅读:28207
评论列表

上海女神街访

简介:上海本地真实街头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