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解放军为啥能在石河子建成新城,建城都有哪些条件?看完文章明白了

修为之士 2023-10-29 11:19:31

1950年6月,驻疆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党中央“屯垦成边”的命令,在天山南北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王震、陶峙岳、张仲瀚等领导决定,在北疆石河子建设一座新城,作为二十二兵团“屯垦成边”的指挥中心。

当时的石河子只是迪伊公路上的一个小驿站,只有几户孤苦零丁的居民,周围是戈壁荒漠,沼泽中芦苇丛生,而且时有野兽在此出没。

要建设一座城市,必须先勘查石河子的地质、地貌、土壤、植被、资源等情况,于是22兵团成立了一个由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战士组成的勘测队,由梁克浔同志担任队长,师景岳同志担任副队长,于8月下旬赴石河子进行采样踏勘。

临行前,22兵团陶峙岳司令员着重给他们布置了四项任务:

第一,挖并探水,无水不建城;

第二,调查地质,把城建在牢固的基础上;

第三,调查南山的木材、煤炭等资源,无煤不建城;

第四,在前三项得到证实后,准备着手征购土地。

司令员还特别强调:“一定要查明石河子有没有地下水,能不能打井,要是没有地下水,又不能打井,人就不能生活,更不能生产。人在那里站不住脚,我们还在那里建城干什么!”

他们明白司令员的重托。建设新城,水是头等重要的问题。因此,勘测队的同志们一进石河子,便首先向当地老乡打听水情。

据老乡们介绍,老街西头有一口泉眼,四季喷涌不断,他们终年都吃泉水,从没有打过井。他们还介绍说,在石河子老街以南的几个村庄里,老百姓夏天吃渠水,秋天吃涝坝水,冬春季节则吃雪水和冰块那里也没有打过井。

根据这一情况,勘测队的同志们分析:既然老街有泉眼,就肯定会有地下水,况且在石河子老街以北,还有大片的沼泽地和苇湖,这又可证明石河子有地下水无疑。

但究竟水位有多深,水质是好是坏必须作进一步的了解。

“不到长城非好汉”,只有亲自挖,才能真正探出个究竟来。既然认识统一了,他们便决定尽快挖井,实践出真知!

勘测队分成三组,两组打井,一组搞后勤。

根据石河子的地势他们在东北和西南的两条斜线上选定了两个掘井点,将东北斜线上的一个点叫一号井,西南斜线上的另一个点叫二号井。

打这两口井的目的,一是探水情,二是探地质,然后确定城区建设的区划。

打井用什么工具?当时,勘测队除了几把铁锨和十字镐外,其他什么工具也没有。

经过大家一起商量,决定用最简单、最省钱的办法打井。

那就是:用三根木杆架成一个大三角架,架下吊一个用榆木板做的滑轮,滑轮上挂一条约数十米长的井绳,绳上拴一个用榆树枝做成的挂钩,挂钩上吊上树条编成的盛土筐,井口搭上木板作井上取土的工作台,用这种土办法挖井。

打井方法确定后,大家便分头行动。先是到绥来县(现玛纳斯县)邮局买来6根废电线,再定做两个榆木滑轮,买了4块木板,又派人割榆树条编筐子。当这些准备工作就绪后,他们便开工打井了。

那天清晨,同志们吃过早饭,便扛着铁锨从老街出发了。

他们到了一号井工地(位于现在游憩广场东南方的林间小路中),便开始了紧张的挖掘工作。

为了防止塌方伤人,他们将井口开大一些,约为3米。就这样,大家一锨一镐地挖,一筐一筐地将挖出的土和砂石往远处运,并记载着各个深度的地质状况。

同志们一个个干劲十足,汗流浃背,有的穿着背心,有的光着膀子。为记下这可贵的历史场面,师景岳用铅笔在绘图纸上作了现场写生画,战士们看了,都说:“画得好,画得像!”

每天中午,同志们都在工地吃饭。由于没有蒸馍的笼屉,大家只能一直吃面条,虽然面条缺油少盐,还又酸又辣又苦,但战士们由于劳累,都能吃上几大碗。

一次,师景岳站在锅台边看炊事员将一大碗醋和辣子面倒进锅里便问道:“你为啥要放那么多的辣子和醋呢?

炊事员答道:“我们的麦子里有好多苦豆子,磨出来的面是苦的,就放这么多的辣子面和醋都压不住苦味。要不然,光那苦味大家都受不了,还能吃饱肚子吗?”师景岳听了十分感慨。

生活这样艰苦,劳动强度又这么大,可我们的战士又是这样的好。

几天以后,从井里挖出的黄土下面又挖出了砂砾和卵石,再往下约十来米深处,挖出的砂砾就开始变为潮湿的了。

战士们继续在下挖,突然,井底下兴奋地喊起来:"有水了!有水了!"随着喊声,并上的战士们立即围到井口边,在运土的筐子里送下一个大瓷碗,"道:“水的味道怎么样?”

一会儿,下面的战士欢快地回答说:“水是的,清清的!”一时间,井上井下,笑啊,跳啊,乐成一片。

送上来一碗水,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地抢着喝。一会儿,下面又喊道:“水从东南向西北流。"

这时,师景岳顾不上和大家一起欢笑,赶忙跑回老街,向老乡借了一匹马,直奔绥来,请二十六师的电台向兵团参谋长陶晋初发去了“有水”的电报,向司令部报告了第一号探井的土层和地下水情况。

接着,二号井也出水了。

井打完后,已是9月上旬,正赶上过八月十五中秋节。为了慰劳战士,共赏明月,师景岳提议到绥来去买来糖做月饼,再买些肉和瓜果,让大家好好过个中秋节。后勤组的同志采纳了他的建议,给大家好好地改善了一次生活。

随着探井的出水,同时也探出了地质承受的压力很强,结论是石河子适合建城。勘察任务胜利地完成了。

1951年4月,上海建筑师赵琛完成了新城规划图,在二十二兵团副司令兼石河子建城工程处处长赵锡光、政委张仲瀚的总指挥下二十二兵团抽调2000多名战士,开始兴建石河子城,按照规划,人们首先确定了新城的子午路。

石河子新城从此展开了美丽的画卷。

2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