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成立的石河子管理处是个啥机构,有哪些职能,最后怎么样了?看完明白了

修为之士 2023-10-22 23:31:12

1949年新疆和平起义后,原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2兵团。

新疆军区根据党中央赋予新疆部队进行“屯垦戍边”的神圣使命,为给部队寻觅大生产垦区,军区王震司令员与22兵团陶峙岳司令员于1950年7月亲自勘察北疆沿天山北麓的广袤大地。

最后确定在迪(化)伊(犁)公路沿线的玛纳斯河畔,沙湾县属的石河子老街以南的大片戈壁滩上,建立一座军垦指挥中心---石河子新城。

地点确定后,22兵团即于当年的10月,组建了工程处,开始对石河子的勘测、规划和设计工作。

工程处调集了七个大队共二十个连队的工程部队,统一由兵团副司令员兼9军军长赵锡光和兵团参谋长陶晋初指挥。

当时初步规划的石河子市区,大约有14平方公里大小即东至现在的东岸大渠,西至现在的工业区西界,东西长约4公里;北以迪伊公路为界,向南延伸3公里。规划人口为4至5万人。

为了便于指挥建城工作,从1950年12月起,22兵团司令部陆续从迪化搬至石河子。

1952年3月,兵团所属的9军军部奉命撤销,原军部机关改组为兵团基建处,自此,石河子的城建工作统一由基建处负责。

1954年秋,新疆军区进行整编。

原参加生产建设的所属部队,奉命集体转业,改编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兵团领导机关仍回驻迪化。

这时,为了统一领导原22兵团驻石河子的兵团直属单位,并有利于与驻石河子的兵团建筑工程第1师、兵团农业第8师领导机关以及石河子左邻右舍的地方政权的联系,还有整个石河子的城市管理、绿化工作等等,为此,兵团决定在石河子成立一个石河子管理处作为兵团的派出机构。

管理处由兵团副参谋长王根僧兼处长,兵团政治部主任王季龙兼政委,张启华任副政委。

1955年5月,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兵团各项生产事业的发展,极需培养和提高兵团团、营、连广大干部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政治理论水平的客观形势需要,兵团决定撤销石河子管理处,利用原有的房舍成立兵团速成中学。

速中除担负干部培训任务外,在速中的组织机构中,还专设了一个生产管理处,兼负原石河子管理处的各项职能。

速中校长仍由王根僧兼任,副校长为张河山,王季龙仍兼政委,白田雨和我任副政委。

同年9月,王季龙同志不再兼政委,政委由陈晓岚接任,白田雨同志也调农8师,离开了速成中学。

1957年3月,由新疆调任国家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同志来石河子视察工作后,他认为,为了适应生产迅速发展的需要,应该让干部回到生产第一线指挥大生产。兵团速成中学遂于同年8月撤销,又重新恢复了兵团石河子管理处。

1958年,我国处于大跃进时期。石河子的工农业生产及城市建设工作有了飞速地发展。

工业区的八一棉纺织厂、八一毛纺织厂、八一糖厂、八一造纸厂、织染厂、机械厂等大型厂家相继破土兴建;直通苏联的铁路也在勘测动工;城区的文化科学事业、商业服务、邮电、银行等城市建设都相应地发展起来。

到了这时,石河子管理处的职能,已不仅仅是对几个单位的单纯行政管理,它的实际职能已遍及党政军、公检法、教科文卫、工农商贸、交通金融、邮电基建等等多种领域,实质上已经成为国家政权机构的雏形。

随着石河子国民经济的发展,到了六十年代,石河子城市的规划,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城区范围已从原先的14平方公里扩大为150平方公里。即北至石河子总场场部,南抵铁路线,东以玛纳斯河为界,西临沙湾县乌拉乌苏乡;南北10公里,东西15公里。人口远期规划为20万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8年,兵团撤销石河子管理处,成立了“革命委员会”。

直至197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其各师建制后,在石河子成立了地区级政府,把玛纳斯县和沙湾县划入石河子地区,并组建军分区。

同时,在地区管辖下成立县级的石河子市政府,行政区划扩大为460平方公里,北至西岸大渠,南至南山,东西界不变。地区领导机关设在石河子市城区。

作为石河子市建政的前身,兵团派出机构的石河子管理处以及“文革”期间改名的“革委会”,至此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一颗闪耀着军垦光辉的戈壁明珠---石河子市印在了我国的地图上。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