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在晋城建立的兵工厂

小西水历史 2024-09-17 12:41:25
一、华北兵工第八药厂 1943年,建立在阳城县西南45公里的董封乡的东庄村化学厂,厂名为“中条山化学厂”,隶属于太岳军区军工部。1946年初,工厂搬到苇町村扩建,厂名改为“晋城化学厂”,对外称“永利商行”。1947年,改属晋冀鲁豫边区军政联合财政经济办事处军工处,按工厂序列,为军工处第八厂,又称“第八药厂”。 工厂的产品是迫击炮弹用的速燃发射药、15%的油甜炸药、朱迪生炸药和苦味酸。火药和炸药等产品所需的化学原料和中间体,如硫酸、硝酸、酒精、以脱、硝化棉、硝化甘油等,均由该厂所属各工部提供。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不断扩大,根据中央军委“要把火炸药生产放在第一位”的指示,八药厂规模迅猛发展,生产任务成倍增加,并在工厂附近的和村新建了一个生产炸药分厂。全厂正式职工增至850名,连同附属单位的职工近千名。厂长王锡嘏、政治委员林木森(后改任副厂长)、厉瑞康(1946年7月至1949年6月)、杨高桐,副厂长田希尼、邢文娇。设有中共总支委员会,下设一个机关党支部和三个生产股党支部。厂部设有厂务股和经营股。另在辛壁村下设酒坊,在晋城县城内下设采购站。工厂设立有工会委员会,下设四个分工会。工厂的办公室和职工宿舍都借用村中寺庙及民房。 工厂共有四个生产股(工部)。制酸股设在大庙的主殿,安装有硫酸装置、硝酸装置、分溜装置,专作硫酸、硝酸的制造和硫酸的提浓。硝化股负责责制造包含硝化棉和硝化甘油。一部分安排在大庙的厢房,其中有棉花的脱脂和硝化等工序;另一部分工房设在小河边,利用河水进行硝化甘油冷却、硝化棉打浆、漂洗等。完成股设在另一个寺院,内装胶化机、压片机、切片机等专用机械设备,主要进行速燃发射药的配料、混合、制作和完成。另在小河边小工棚里制造酒精和以脱。修理股工房设在大庙,主要任务是维护修理机械设备,制造一些零配件,并管理动力设备。 1947年,该厂增添了性能精密的打浆机、硬片机、胶化机和切片机等专用设备各一台、卧式双缸蒸汽机2台、2千瓦直流发电机和10千瓦交流发电机各一台,发射质量有了可靠保证,取得了使用单位的好评,受到军工处通令表扬,并发奖金50万元。全年共产速燃发射药11905公斤,较1946年提高了两倍多。炸药分厂当年建成投产,生产15%油甜炸药5272公斤,苦味酸485公斤。全厂超额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 华北兵工第八药厂是华北地区军火炸药主要生产工厂之一,从1943年由20多人组成的作坊式化学厂,逐步扩展为拥有近千名职工、月产速燃发射药5000公斤、年产几十万公斤炸药的综合炸药厂,在解放战争时期共生产速燃发射药86645公斤,15%油甜炸药322456公斤,朱迪生炸药113400公斤,苦味酸3582公斤。截止1949年,工厂积累实有资产总值合人民币(旧币)38亿元。 二、太岳军区大阳兵工厂 1946年4、5月间,太岳军区兵工厂从沁水县的车沟、柳沟村转移到晋城县大阳镇东大阳村针翁庙,挂牌“太岳军区大阳械弹所”。8月,在当地招收300多名工人,正式成立了“太岳军区大阳兵工三厂”及“太岳军区大阳兵工四厂”。 太岳军区兵工三厂是专制手榴弹的工厂。厂部设在井头上李红苟院内。厂政委刘侃,厂长李宣。兵工三厂设六大组:木工组、翻砂组、炸药组、镟柄组、导火线组、完成组。 木工组设在后大寺,组长赵宝荣,200余人。主要任务是:伐大树,锯木板,锯手榴弹柄和做装手榴弹的木箱。杨木专做弹柄,杂木专做弹箱。木料大部分来自大阳村沿河两岸的大树,少量从周围各村砍伐。工人工资每人每天小米4升,每月一石二斗,钱每月6元。 翻砂组设在南大寺,组长李来和,100余人。任务是用生铁铸造弹壳。弹壳形状象鹅蛋,弹体内径5公分,高5.5公分,弹口高出1.5公分,两边留有两只钉眼,以备安柄时装钉子。每人每天完成任务250个,厂部有专人代验收入库。工资和木工组基本相同。 炸药组设在西大阳的火星庙里,组长张黑汉,40余人。任务是收购火硝、火灰及黑色炸药。通过再加工,如火硝要重上火熬煮,熬好冷却后,取其锅边凝固的白色硝芽,再上碾碾成很细的粉末,配上碾碎的硫磺、火灰5%,做成炸药。 镟柄组设在东大阳的针翁庙的北大殿和东北小屋,组长为毕玉珍,20余人。主要任务是加工手榴弹的弹柄,镟床的动力靠兵工四厂锅炉车间送来的蒸汽启动。每根弹柄6寸长,加工一根用20秒钟,每人每天加工250根。工人的工资每人每月小米8斗,钱6元,布25尺。 导火线组设在村南大王庙。组长冯发旺,下有12个十三、四岁的童工。他们在组长的指导下,做拉丝、抽丝、理丝、分丝、合丝等活。每上交1斤导火线,可领2.5斗小米。每人每天完成任务后,交到厂部,检查抽试后,登记上表,照数领米。 完成组设在南河庵内。组长赵占魁,60余人。主要负责制造手榴弹的最后、最关键一道工序,其中20余人往弹壳里装炸药,40名工人搞装制。 制成的手榴弹要经过严格检验。每次试爆,要消耗一、二十颗手榴弹。每天可出成品200多箱。这些武器经晋城县组织民夫运送到临汾、运城、晋中、太原等前线。1949年底,该厂由大阳镇迁移到晋中阳泉市。 太岳军区大阳兵工四厂,厂部设在玉丰号李守温院,共有200余人。政委由三厂政委刘侃兼任,厂长窦青山。厂址设在针翁庙内,占有庙内的东看楼上、下,西北角楼房上下。同时,在靠西面围墙前新建厂棚间,下面设立了九盘烘炉,专供煤油钢轨、截钢筋、打钢钉等使用。全厂有三个车间,即动力照明车间、机工车间和钳工车间。车间主任分别是:姬顺才、杨茂林、谢四富。1949年春,该厂迁移至石家庄。 三、阳城郭河兵工厂 1946年2月,阳城武委会建立郭河兵工厂,能将各种废旧武器经过修理、配件改造一新,能制造性能较好的手枪、十子连、骑枪和“落地爆炸”|、“空中爆炸”两种手榴弹,很受部队欢迎。
0 阅读:0

小西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