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晋绥及吕梁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流血牺牲,为开创、巩固和壮大根据地,为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者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八年来,日本侵略者对晋绥根据地实行了疯狂的烧杀抢掠,杀害民众12.74多万人,抢劫粮食3054.5万石、牲畜104.99万头(只),烧房屋101.98万间,不少人家被杀绝,许多村庄被夷平。
其中吕梁第八军分区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屠杀和俘虏的群众为6984人,造成残废2293人、伤病1.34万人、寡老孤儿1.2万人,烧毁房屋3.5万间,抢走耕牛18.7万头,烧毁及抢走粮食5.5万公斤。
但是日寇的暴行并没有使吕梁人民屈服,反而激起了人民的无比仇恨和强烈反抗。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动与组织下,他们为了保卫家园,为了拯救民族危亡,纷纷参军参战,奔赴杀敌前线,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8年中,晋绥人民把自己的10万余子弟输送给八路军主力部队,其中有吕梁人民的子弟3.4万名,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主力军不断得到壮大。到1945年,晋绥八路军主力部队之所以能增加到6.9万多人,是与晋绥及吕梁人民的大力支援分不开的。吕梁各地、县许多人离开故乡,转战南北,拼杀疆场,把鲜血酒在了吕梁山上,还有不少人则英勇捐躯,长眠在这块养育他们的英雄土地上。
吕梁人民不仅付出了如此巨大的生命代价,而且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在财力、物力上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是根据地开创时期的募捐、捐献,还是抗日民主新政权诞生之初的“四大动员”;无论是1942年的最困难时期,还是1945年的大反攻阶段,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为了支援战争,为了打败侵略者,为了渡过难关,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都表现出了顽强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不少爱国士绅慷慨解囊,把自己的家产拿出来充作抗战经费;广大农民披星戴月,垦荒种田,纺线织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积极完成公粮、公草任务。工厂的工人废寝忘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大搞发明创造,填补了边区军事工业、制造工业上的许多空白,而且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加紧生产,保证了军需民用。
正是这种以国家、民族为重的革命精神,为抗战胜利的无私奉献精神,才承受住了巨大的战争物质消耗的沉重负担,在财力、物力上给予抗战以大力的支援。
八年来晋缓人民在财力、物力上所做的贡献到底有多大,至今没有精确的统计数据。但仅就对战争有着决定性影响的粮食而言,从1940年到1945年,晋绥边区人民共缴纳公粮1686.35万公斤,其中1940年、1941年、1942年的田赋和1945年的村款尚不在内。如果以这一阶段全边区的常年总人口为100万计,那么,每个人则平均缴纳公粮168.63公斤,每年平均缴纳公粮28.11公斤。
其中,吕梁40万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共缴纳公粮675万公斤。特别是在1942年敌人的“蚕食”之下,边区土地面积急剧缩小,人口锐减到70万左右,吕梁人口锐减到25万,而当时脱产人员仍未少于人口的4%到5%。在这种情况下,人民依然竭力支持军队,使根据地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这无疑是晋绥及吕梁人民对革命做出的永不磨灭、水垂青史的巨大贡献。
晋绥及吕梁人民的公粮负担如此之重,决不是党和政府不惜民力,也不是公粮负担政策失当所致,实际上,党和政府为了尽量减轻群众负担,培养民力,曾从各个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之所以负担重,主要是由于晋绥及吕梁的自然条件差,群众收入少,负担能力低,但它还必须要支援党中央所在的陕甘宁边区。特别是1939年“晋西事变”后,吕梁作为晋绥根据地的腹心区,它不仅成了华北、华中敌后各抗日根据地与陕甘宁边区联系的唯一通道、而且是阻止日军企图渡河西进、保卫陕甘宁和党中央的屏障,它还是威胁敌人所控制的同浦、平绥两大交通动脉以及大同、太原、归绥和包头等城市的战略要地。所以,驻守兵力较多,加上党政机关脱产人员占边区人口的比例一般都在4%至5%,最高的1942年曾占到8%,这样晋绥根据地要负担这么多脱产人员的费用,群众负担之重是不言而喻的。
这里必须要提及的是,吕梁人民肩负支援陕甘宁边区的任务是十分艰巨而重要的。当时,陕甘宁边区的脱产人员比例大于晋绥,而它的自然条件在某些方面还不如晋绥,因此除了自力更生之外,需要其他各根据地的支援。因晋绥的吕梁与陕甘宁边区毗邻,又加上日军不断进行“扫荡”,切断了陕甘宁边区与晋察冀、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交通运输线,支援陕甘宁边区的重担很自然就落在了吕梁人民的肩上。
晋绥根据地抗日新政权立后,虽然也遭到了敌人的进攻,但敌人一直未能切断它与陕甘宁边区的通道,况且两地仅一河之隔,交通运输比较安全、方便,所以当时中央的财政有很大一部分要依靠晋绥来支援,晋绥又首先依靠吕梁。当时,贺龙司令员亲自抓了这一工作。他兼任晋绥行署审计委员会主任,每年主持审计晋绥的总收支时,都是先将给中央的部分划拨出来,任何人不得擅自动用,并且还多次把支援中央的财物亲自送到延安。
当时晋绥根据地支援中央的经费一般要占到边区整个财政收入的50%一60%,而吕梁几个专区要达到70%。抗战期间、不少人是勒紧腰带支援抗日的。不难估计,吕梁人民是在怎样艰难的条件下,为支持抗战而不惜牺牲自己的。
吕梁在晋缓根据地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之所以能像一条坚韧的纽带把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紧紧地同陕甘宁边区连结在一起,之所以能像座铜墙铁壁屹立在黄河东岸,牢固地捍卫着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都与生息战斗在这里的人民的支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