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发起的时间点,《三国志》本身记载是矛盾的。《武帝纪》说曹操到达赤壁战场前,便已在巴丘派张憙(喜)前往援救合肥,貌似此战发生在赤壁之战前;而《吴主传》说曹操赤壁失败后,从荆州归还途中派出张喜救援,这则表示此战未必发生在赤壁之战前。
裴松之作注时,直接认可了《吴主传》的说话,连原因都觉得没必要说,因为逻辑很明显。
(攻城作战)
赤壁之战是江东的生死存亡之战,倾尽江东之力也未必有必胜的把握。周瑜先头部队在柴桑时,向孙权要五万人都不得。只要到三万人,以及孙权的承诺:会源源不断地运送兵员补给。
在这种以举国之力迎战从江陵东下的曹操大军的危局下,另起在东线发起单边十万规模的大战,明显不可能。那么,我们可以得知第一次合肥之战的发起时间是紧接在赤壁之战江东取胜之后。
战争发起的条件孙权连周瑜五万人的要求的达不到,是怎样做到合肥之战无缝连接赤壁之战的?
江东三杰,鲁肃好比是江东的大脑,先制定路线方向怎么走,然后周瑜是军事上的执行者,而孙权就是政治经济上支持军事行动的支撑者。
周瑜的三万先头部队西上了,后续兵员、物资动员调派的重任就压在了孙权身上,好在他有位非常优秀的助手——张昭。
(江东第一重臣张昭)
张昭一手把孙权扶上位十年了,虽然孙权早已亲政,但张昭是具体负责处理军政的首辅,这些年在江东的影响力和实权是有增无减。
孙权继续坐镇柴桑,协调前后方,张昭受命沿江东下,沿途办公,组织调派后方各地兵员物资源源不断地向柴桑集结。
令孙权意外的是,周瑜的先头部队居然把曹操打退了,江东的危机解除,孙权、张昭各自手里的军队物资富余出来了。虽然这些军队是临时凑起来的杂牌军,但有十万之众,大有可为,好不容易集结,不能浪费又解散回去啊!
曹操还陷在云梦泽里(华容道),无法指挥他那诺大的江山。其各地守军正处于观望混乱、人心不稳的状态,此时正是乘着赤壁之战大胜的余威,反攻曹操的绝佳时候!
战略计划合肥之战想必就是攻占曹操南方的桥头堡——九江郡的合肥城。这么想,格局就太小了。十万大军就为夺取一城一地?何况合肥城离孙家赖以生存的长江遥远,陆战又是北方军队的强项,将来防守反倒会成为江东的沉重包袱。
孙权要的,是一口气吞掉整个淮南三郡,将现在的长江防线北推到淮河,凭借自己的水军优势和淮河防线再与北方抗衡。
(淮南三郡区域示意图)
扬州庐江郡:
早在200年时,孙权便亲征打败了不服从他的庐江太守李术,但江东在庐江郡只保留了部分长江北岸的据点,将庐江郡作为的是与曹操的战略缓冲区域。
曹操的前任扬州刺史刘馥治理有方,收服了盘踞在庐江境内灊山一带的陈兰、雷绪(很可能就是雷薄)、梅成等势力。
这些势力各自都有上万兵力,孙权策反了他们,让他们攻打灊县、六安等县,拖住庐江郡的曹军。
(孙权攻略淮南三郡战略)
徐州广陵郡:
张昭刚好在长江下游集结了大量的军队物资,正是天降大任,张昭有了这次率领大兵团作战的机会。
从长江沿邗沟(京杭大运河南段前身)北上攻打广陵郡要塞匡琦城(裴注《三国志·张昭传》引《吴书》),从而控制广陵郡。
江东的兵员主要在下游,张昭的军队应该是多于柴桑孙权的,所以孙权对他还有更大的期待。希望他之后能继续沿邗沟北上到北端的淮阴,再沿淮河西上攻打九江郡北部的当涂县(今淮南市和蚌埠市之间的淮河南岸),实现对整个淮南三郡的分割。
扬州九江郡:
孙权亲率已在柴桑集结的军队和物资,沿长江东下,再北上濡须水进巢湖,进攻湖北面的合肥新城,以攻略九江郡,然后收割庐江郡。
孙权、张昭两部的兵力合计十万之众是很可能的,即使约少,也不会少太多。主力当在张昭的东线,孙权攻打合肥的兵力应该不到五万。
战争经过《三国志·吴主传》说孙权让张昭攻打当涂,张昭失利。张昭更可能的是连当涂城的门都没摸到,止步在了匡琦城下。
张昭在徐州的对手是谁?是臧霸!臧霸协助攻打昌豨和青州乐安郡的徐和、司马俱,在207年就被任命为了徐州刺史。
(徐州刺史臧霸)
从战后格局看,张昭对广陵郡的攻略并没有成功,也没什么斩获。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青徐兵从始至终没有救援合肥,至少还是起到了对两州兵力的牵制作用。
而孙权对合肥的进攻是无比猛烈的,合肥城可以用“城欲崩”来形容。
开始合肥守军还在城下拒敌,孙权展现出了他血性的一面,率领轻骑就想亲自突敌。孙家勇猛的血脉在他身上也是有的,但是被长史张纮劝阻了。
张纮告诉他:在战场这种凶险的地方,主将和偏将应该各司其职,“斩将搴旗,威震敌场”,那是偏将的职责,主将应该控制住自己这种冲动,思考胜负长远之计。
孙权就是这样一个少年老成,能压制住自己年轻的血脉冲动的年轻人,此后余生,他都听从了张纮的劝告。
到后来,合肥城只有了守城的份,江东军将城池团团包围,不断攻城,城池遭受重创。但守军硬是拼死顽抗,坚守了百多天,岌岌可危的合肥城就是攻不下来。
(岌岌可危的城池)
春夏之交,雨水连天下个不停。汉代的城墙都是夯土修筑,眼看这晚城墙就要崩塌,城里的曹军一边急忙用草、棕叶等和泥修补城墙,一边照亮城外,观察孙军动向以防备他们趁机攻城。
就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合肥城依旧屹立不倒,而围攻的孙军状况也基本到了强弩之末。广陵失利,庐江没有进展,九江合肥城三个多月都打不下来,此时只要曹操派来一支援军就将打破淮南战场双方的平衡。
打破平衡的援军曹操从荆州返回时,接到合肥被围的消息,确实从身边派了大将张喜带一千骑兵,让他途径豫州汝南郡时,召集郡兵前往解合肥之围。
但是问题就出在张喜带的这一千骑兵上,当时曹操大军在赤壁之战期间就瘟疫传播得厉害,后来随便压下去了。但等张喜到汝南召集起军队,结果瘟疫又死灰复燃了,而且非常严重,致使军队救援合肥遥遥无期。
合肥守军和孙权都早就接到张喜援救合肥的情报,但都是久久不见援军的踪影,也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
城池随时都可能陷落,城里的守军天天巴望着援军的到来,可援军迟迟没有动静,怎么办?时势造就英雄,这时,扬州别驾(二把手)蒋济站出来了。
(后来的曹魏重臣蒋济)
蒋济秘密向刺史(刘馥已故,该刺史姓名无考)献计,向外诈称得到张喜书信,说张喜已率四万援军到达了雩娄(今安徽省六安市西北),然后像模像样的派出主薄前往雩娄迎接张喜。
不久主薄派回三个使者,揣着同一个版本伪造的书信,装作悄悄溜进城去,结果进去了一个,另两个被孙权军抓获了。
(雩娄这位置大有文章)
孙权一得到书信,这可不得了,张喜的援军和我带来的兵马数量差不多,而且我还是疲惫之师,这还怎么打?幸亏张喜从雩娄来的,要到合肥途中要经过陈兰、梅成所在的六安、灊县一带,这些炮灰还可以帮我们抵挡一阵,让我们有撤退的时间。
于是派人通知东线的张昭撤军,然后烧掉合肥城外的围城工事,退兵而去。
蒋济的一招无中生有、虚张声势,保全了合肥城。
战后影响此战孙权在合肥还是打得可圈可点的,只是作为主力,有更多的战略任务的张昭,却没能达成任何战略目标,造成了三条战线的整体被动,最终使孙权企图将长江防线北推到淮河防线的计划彻底破产。
历史和孙权都把这口锅送给了张昭,使其后来再也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机会,而其军政大权逐渐地转移到了孙权及其启用的少壮派手中。
(江东三杰)
曹操回到了北方,稳定了人心。孙权从赤壁之战的胜利收获的福利优势用尽,南北方逐渐形成了新的平衡。
(系列文《理想之国44》)
庐江郡陈兰、梅成等灊山势力,开弓已无回头箭,已注定是砧板上的鱼肉,迟早要被曹操收拾。
虽然孙权后来派出重兵救援他们,但是仍然改变不了他们灭亡的命运。
或许,这就是雷绪后来宁肯舍近求远,投奔刘备,却不愿归顺孙权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