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归因谬误:让你“自证清白”的陷阱

昆仑云曦 2024-09-17 21:40:06

小王在公司里的是上零点到早八点的大夜班,小王的上司小李早八点检查工作,发现小王没有完成工作任务,于是认为小王夜里偷懒去睡觉。其实,没有完成工作任务不一定是偷懒造成的,也可能是夜间光线不足、工具出了故障、工作中出现了难题等等,都会影响小王完成小李布置的任务。

这里,小李犯了错误归因谬误。

错误归因谬误,是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

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

《论语》:“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君子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如果遇到误解,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澄清事实,展现自己的品行。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强调了坚持原则的重要性,即使在困难面前也不放弃自己的信念。

如果小王不停地反复辩解:“我没有偷懒,没有睡觉。”这并不能解决上司小李的问题,甚至会引起双方的争吵。因为小李要的是工作任务没有按时完成的准确的原因,而不是讨论是否偷懒睡觉的问题。

自我怀疑:当被要求自证清白时,个体往往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和判断力,因为他们需要证明自己的记忆和判断是正确的。这种自我怀疑会导致信心动摇,甚至可能引发对自我价值观和人格的质疑。

自证清白的过程往往伴随着高度的焦虑和压力。个体需要不断努力证明自己的清白,这种压力可能导致身体上的反应,如失眠、胃痛、头痛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自证清白往往被视为一种虚伪的证明方式,它可能让人们觉得被指控方是在掩盖自己的错误。这种印象会导致被指控方在社会上的声誉受损,甚至可能失去朋友和家人的信任。

在某些情况下,自证清白可能无法消除他人的疑虑,反而可能因解释不当或误解而加剧冲突和误解。

《孙子兵法》:“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用功。”真正的胜利并不在于表面的功名,而在于实际的效果。如果花费太多时间在自证清白上,可能会忽略更重要的事务。

对付对方这种错误归因,我们可以直接找到强关联的原因,明确告诉对方。同时也显示出对方的逻辑漏洞。

小王直接把原因说明,同时这个原因一定是导致工作没有完成的主要的、直接的原因。比如本来是按照正常操作流程,但随着操作深入,小王发现了从未遇见的难题,不得不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去处理,所以导致没有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0 阅读:7

昆仑云曦

简介:研究老子德道经|研读黄帝内经|研学道医学|研悟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