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阳明提到了四种人,看看你是哪一种!

如何跑赢职场 2024-03-07 21:05:02

文|跑赢

中国古代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借以评判出圣人。中国五千年,圣人两个半。

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王阳明,而曾国藩只能算半个,可见王阳明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王阳明创立了“阳明心学”,成为心学集大成者。知行合一的概念,就是来源于他的《传习录》。谈到知行合一,他提到了四种人,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即删)

01

盲动者

《传习录》: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

这是一种典型的盲动者,他们不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不去系统地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只知道不动脑筋地惯性劳动,东一榔头西一耙,东敲敲、西挖挖,看上去好像很忙,但忙得效率不高、成效了了。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存在。或者是不善于学习,又不动脑筋,让我干我就干,不知道想一想干好的方法,学一学别人的经验;或者是不懂得选择,一味汗流浃背地苦干,拿着那点可怜的辛苦费,却又不知到底为何会如此。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即删)

02

空想者

《传习录》: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

这是一种典型的空想者,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一味地空想,就理论而理论,殊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让自己的想法成为了水中花、镜中月,一辈子都难以实现。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有很多。或者是只知道学习,不知道实践,学来学去把自己学成了一个书呆子,难以适应社会的生活;或者是屡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不懂得把学到的知识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导致实践能力弱得可怜。

03

潜修者

《传习录》: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

这是一种典型的潜修者,就像是隐居山林的隐士,一味地学习和研究,就是不问世事、不去实践,殊不知知与行本来就是一件事情,没有行的知并不是真知,学来学去却没有学到一点真知。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大有人在。或者是一直琢磨研究,没有十成的把握不敢去行动;或者是懒得动手,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直接乱套,甚至是只说不做、只想不做。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即删)

04

合一者

《传习录》:“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

知行合一才是正确的做法,按照王阳明的说法,知行合一的原义,可以用两句话来简要概括:

第一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第二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有三个关键要点,一定要理解透彻。否则,就是偏离了知行合一的本义。

1.知是良知,是心之所往;行是真行,是诚心笃行。有知无行不是良知,有行无知不是真行。

2.知与行本为一体,说知就包含了行,说行就包含了知。

3.如果把知与行割裂开了,那就很有可能终身不行,或者终身不知。

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和点赞!《跑赢职场》,带你在职场上纵横驰骋!

3 阅读:67
猜你喜欢

如何跑赢职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