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问陈毅之子陈丹淮:你父亲是干什么工作的?陈:他是个处长

沐光知百年 2024-02-23 13:31:12

新中国成立之后,平常和父亲陈毅聚少离多的陈丹淮随父母一块来到了北京生活。

一天,在北京读小学的陈丹淮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他,他的父亲是做什么工作的。

陈丹淮回答道:“我的父亲是一位处长。”

要知道陈毅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人,怎么会是陈丹淮口中的一个处长呢?这其中又有什么故事?

陈丹淮是陈毅和夫人张茜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于战火之中的他总是和父亲聚少离多。

陈毅的夫人张茜出生于汉阳,1934年考入了武昌湖北省立第二女子中学,在学校中接受了进步思想影响,后于1938年离开家乡加入了新四军,成为了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最早的团员和第一批女兵。

1938年的一天,军部大礼堂演出抗战宣传剧《一年间》,张茜在台上灵动的表演让当时任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如痴如醉。

演出结束后的陈毅对张茜十分心动,于是连夜去找她的领导朱克靖询问张茜是否有男朋友,在得到了否定回答后,陈毅就写信向张茜表达了自己的爱意。

当时的张茜才不满十七岁,并不想过早的谈婚论嫁,而且张茜想在抗战胜利后去读自己喜欢的戏剧专业,找一个“同行”作为伴侣。

与自己相差21岁的陈毅频繁来信,给尚还涉世未深的张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

直至1939年的一天,张茜和同为服务团的好友王于畊谈论终身大事的时候,好友的一番话才让她下定了决心。

当张茜询问好友若遇到此事的时候会怎么做时,好友坚定地回答道:“我需要的是一位生死之交。”张茜听闻此话,意识到那位可以陪伴自己终身的生死之交——陈毅正在身旁。

而知晓张茜心意后的陈毅也趁热打铁,找到了机会与张茜促膝长谈。

在这次谈话中,陈毅敞开心扉地讲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真挚的话语也感动了张茜,于是二人也开始大大方方地写信互诉衷肠。

1939年,张茜离开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来到了陈毅所在的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工作;次年2月6日,陈毅与张茜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二人的婚礼十分简单,没有任何仪式,新房就是陈毅的办公室,二人在村旁的树林中拍下了一张合影,用面当喜宴就算完成了这次婚礼。

在当时的抗日形势下,尽管结为伉俪的陈毅和张茜总是聚少离多,张茜却从不抱怨。陈毅在前线指挥战斗,张茜则在后方默默的支持丈夫的工作。

在分开的日子里,二人经常互写书信,并在信中留下了不少文笔优美的诗篇。

在婚后的第三年,张茜为陈毅诞下了第二个儿子,当时的形势仍旧十分严峻。

得知儿子出生后的陈毅抽出时间赶往了医院,看到刚出生的儿子陈毅十分开心,为这个儿子起名陈丹淮,纪念自己曾经在淮南抗日的经历。

然而形势所迫,陈毅此番前来并未停留太长时日,就再次回到了战场,而张茜则带着尚还年幼的陈丹淮四处躲避敌人的追捕。

在张茜的拉扯下,陈丹淮顺利的长大成人,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家人才和陈毅一块来到了北京,陈丹淮与父亲见面的机会也逐渐多了起来。

即使到了和平年代,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工作,陈毅的工作仍旧十分繁忙,白天的时候陈丹淮见到父亲的次数并不多,只有在晚上父亲下班回家之后父子才能得以相见。

而即使工作繁重,陈毅也没有忽视对子女的教育。他要求子女要谦虚谨慎,严以律己,踏踏实实的学习知识,做一个对祖国和人民有用的人。

不仅如此,陈毅为了避免孩子们养成骄奢惯养的习气,严格要求子女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要遵守校规和家规,绝不允许子女乘坐他的专车出行,即使在雨雪天气,陈丹淮和哥哥妹妹也要像同学一样骑自行车上下学。

他还特意叮嘱儿子陈丹淮,在外不能向任何人透露父亲在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什么职务,要遇到有人询问,就说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处长。

这番话语陈丹淮一直牢记在心,这也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1961年夏,陈丹淮考上了哈军工,临出发前刚过花甲之年的陈毅写下了长诗《《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在告诫陈丹淮和儿女要始终牢记自己是共产党的子女,要坚守革命精神,努力学习马列思想和工业技术,不要沾染纨绔子弟的作风,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而陈丹淮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哈军工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的他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军事人才,为我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子陈小鲁结婚之时,陈毅并未为儿子举行盛大的婚宴,仅仅在典礼的圆桌上摆上一个西瓜用以招待前来祝贺的宾客,这种朴素的家风也让他的子女们养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

不仅对子女要求严格,对待自己的其他家人,陈毅也一直贯彻着良好的家风。

陈毅在调任上海担任首任市长后,远在四川老家的陈毅父母在组织的邀请下和儿子一块在上海团聚。陈毅对此十分开心,和父母团聚之后一直对父母照顾又加。

但时间一久,长时间在老家生活的陈毅父亲,心中难免新生烦闷。

于是他就打电话要求和陈毅一同在上海工作的侄子陈仁农,在空闲的时候陪他一块走走散心,接到电话后的陈仁农不敢怠慢,特意请假安排专车同陈毅父亲一同外出。

就这样,伯侄二人一块出去了三次。然而在第四次出行的时候,陈仁农接到了陈毅打来的电话,电话中,陈毅严厉的告诫陈仁农不要再请假,并让他晚上到家一块吃饭。

这时陈毅父亲和陈仁农大致已经猜到了陈毅已经知晓此事,在晚上吃饭的时候,陈毅略带严肃的说道:“如今上海刚刚解放,你们瞒着我私自外出,会给不少安保人员增添麻烦。”

之后陈毅更是要求他们要遵守革命纪律,并与他们约法三章,一是不得随意动用公车,而是不得用他的名义外出办事,三是没有特别的事,不能随意外出。

陈毅父亲听到儿子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语,也明白了儿子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就找借口说自己还是在四川家里的茶馆待着更舒服。

于是几天后,陈毅听从父母的一件,派人将二老护送回了四川老家。

他还在临行前特意嘱咐工作人员,到了四川要先将二老送到妹妹处,不得惊动当地政府给政府添麻烦,也不要搞特殊,让二老只在普通民房居住即可。

在父母前来上海之时,他的妹妹也陪同父母一块来到了上海,当时陈毅的妹妹想在上海读大学,便想让陈毅帮忙给大学的领导打个招呼,好方便自己入学。

听到妹妹的请求,陈毅立马严厉的说道:“你要有本事就自己去考,考不上你就回四川!”

面对哥哥严厉的拒绝,妹妹顿时感到十分羞愧,也下定了决心要努力备考,打消了走后门的念头,就这样不久后,妹妹顺利的被上海市卫生学校录取,圆了大学梦。

在陈毅这样的表率下,家人也懂得了他的良苦用心,始终严守公心,严守家风。

1972年,陈毅因病重在北京住院,此时的陈毅已经到了他生命中最后的驿站,但他仍旧关心着祖国的建设,经常询问陪同的家人和医护人员现在国内的形势。

同样,在病痛中的陈毅也没有忘记他的子女,他留下遗言,让几个儿女要各自跟斗,为祖国做贡献。

1972年1月6日,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陈毅闭上双眼离开了人世。

4日后,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毛主席亲自到达现场表达了追思。

陈毅去世之后,他的子女们一直在坚守着父亲的遗志扎根祖国建设,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

而陈毅留下的廉洁家风家规和严格自律的高风亮节,至今仍熠熠生辉,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0 阅读:91

沐光知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