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去世:慈禧落泪,墓地至今有守墓人,坟冢前16个字令人深思

沐光知百年 2024-02-06 07:16:10

1885年9月,抱病上阵在福州督师抗法的左宗棠预感自己已时日无多,在病榻上的他和家人招待自己的后事,并留下遗折一封,让儿子在自己死后将折子上交朝廷。

在遗折中,他先是感激了清政府对他的知遇之恩,而后仍不忘家国社稷,在折中提出了颇多的富强之策,并留下了自己对光绪帝的劝勉。

在留下遗折不久后的,左宗棠就在福州病故。当左宗棠的讣讯传回朝廷,满朝文武无一不为这位晚清重臣的死而感到悲痛,甚至慈禧也为这位老臣的死流下了眼泪。

在左宗棠死后,他被追赠“太傅”,谥号“文襄”,文是古代文官谥号的最高等级,而“襄”则是对左宗棠一生战功卓著的肯定。

要提到左宗棠一生的赫赫战功,其中最令我们肃然起敬的就是他力排众议收复新疆的决定,也正是这一决定,让他在晚清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心忧天下,收复新疆

新疆古称西域,自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起,就标志着新疆这块广袤的土地纳入了中国的版图。从康熙到乾隆三朝,三朝皇帝连续对此地用兵平定战乱。

然而到了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朽疲软,国内矛盾丛生,分裂分子不断挑动对立。不仅如此,北方的沙俄也趁机出兵伊犁,入侵新疆。

左宗棠一直十分关心新疆局势,早在他21岁入京参加会试之时,就曾和友人一同写下《燕台杂感》,在其中提到要振兴西北边疆的思想。

面对新疆遭遇分裂分子和外敌入侵的局面,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上书极力要求收复新疆。

然而此时的清廷陷入了该重视“海防”还是“塞防”的争论之中,左宗棠的上书遭到了李鸿章的强烈反对。

李鸿章认为当下清朝的最大对手是日本,目前的第一要务应该是大力发展海军,新疆地处西北,人迹罕至而且变低都是茫茫沙漠,没有战略价值,派出重兵收复新疆实在是得不偿失。

而左宗棠认为新疆天山南北物产丰富、牛羊遍地,有着大量的矿产储备,是一处珍贵的聚宝盆,放弃新疆就等于放弃一块宝地。

不仅如此,新疆还和蒙古唇齿相依,新疆若被占领,那么蒙古也就岌岌可危,若是蒙古也被波及,那么京师也就难逃战事。

左宗棠不仅驳斥了李鸿章的谬论,还掷地有声指出“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冠进尺”,“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

在左宗棠力排众议的强硬态度下,他被任命为钦察大臣,全权负责收复新疆的一切事宜!

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并没有急躁冒进,他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来严密备战。

当时的西北交通条件十分落后,车马驿道年久失修,人员行进十分困难。而交通作为军需转运的重中之重,必须在开战前整修得当。

于是左宗棠开始修整传统驿道,在原先的驿道基础上开辟出一条由内地直达新疆的大车道,在沿路两边植树造林用以稳固路基,并沿途设立台、站用以传递情报。

道路条件完备之后,左宗棠又在肃州设下总粮台,武汉设陕甘后路粮台,西安设西征两台,三台均设立重要官员为粮官负责调控。

在后方保障和硬件设施完备之后,左宗棠开始精选出关将领,他选择了一直跟随他的楚勇又是老湘军的刘锦棠等骁勇之将,并采取精兵战略,严明军队纪律。

1876年,65岁的左宗棠让士兵抬着自己的棺材走在队伍前列,抱着视死如归的必胜决心率领湘赣籍清军出关开拔新疆。

左宗棠沉着冷静,提出了“先北后南,缓战急攻”的八字战略。先收复北疆,斩断分裂分子和沙俄的联系,将他们围困在南疆。

然后根据新疆路途遥远、地域广阔的特点,在每一场战役开始前都要提前确认作战时机是否成熟,当条件成熟后迅速开战,避免持久作战。

在左宗棠的指挥下,清军10个月就摧垮了分裂分子苦心经营的所谓“天山防线”,此后左宗棠又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完全收复了被分裂分子侵占了13年之久的疆土。

而这并没有让左宗棠停下脚步。

1880年,68岁的左宗棠再次挂帅,率领大军开拔前线,准备收复被沙俄侵占的伊犁。

此时的沙俄听闻左宗棠率军前来,也被吓破了胆,无奈只得与清政府谈判,至此新疆全境又重回祖国的怀抱。

经略新疆 长治久安

在内外敌寇的侵袭下,彼时的新疆民生凋敝,急需休养生息。

在收复失地后,左宗棠开始重建当地的秩序,鼓励当地人民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因战争而四散的流民开始陆续返回家园,左宗棠又招募内地的人员来疆帮助当地人民生产,并带领军民兴修水利,发展农牧产业。

在他的努力下,新疆这块祖国的宝地又重新焕发生机,戈壁变成了绿洲,荒地变成了良田。

为了新疆的长治久安,他向清廷提出了在新疆建立行省的主张,在他屡次恳切的陈词下,清政府正式与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新疆也正式迈入了新的行政规划之中。

从1884年到1905年,新疆开垦的荒地高达960万亩,西北由此“地方既裕,民物蕃盛”。

在收复新疆之后,这位晚清重臣旋即投身东南海防战事,后积劳成疾,病逝福州。在他死后,清廷给予了他入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的高规格待遇。

在葬礼结束后,左宗棠归葬湖南长沙。不幸的是,左宗棠原先的陵寝曾在上世纪70年代被一伙不明分子所炸毁,在开国上将王震的命令下才得以重修。

1986年,左宗棠墓地重建完毕,墓前华表刻有十六字“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而这十六字正是左宗棠一生功绩的最好体现。

从左宗棠下葬开始,当地的黄氏家族就和左宗棠的陵寝朝夕相伴,负责守卫左宗棠的陵墓。

直到现代,黄氏后人黄志清已经成为了第四代的守墓人,他曾不止一次说到为左宗棠守墓是他的光荣,同时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面对晚清内忧外患、生死存亡之际的困境,左宗棠以“文死谏”、“武死战”的无我精神交出了答卷,历史将永远铭记他的名字。

0 阅读:1

沐光知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