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杨靖宇:儿子英年牺牲,孙子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三等功

沐光知百年 2024-02-22 08:42:12

1958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殉国18周年之际,为了纪念这位为抗日事业英勇牺牲的战士,吉林省通化市靖宇陵园内召开了公祭安葬大会,对转运而来的杨靖宇烈士遗体和遗首举行安葬仪式。

在仪式上,一对名叫马丛云和方绣云的夫妇痛哭流涕,这对夫妇正是杨靖宇将军的儿子和儿媳。为何杨靖宇将军的儿子和父亲的姓氏不一样?他们又为何现在才来祭拜杨靖宇将军?

原来杨靖宇将军的名字只是化名,原名马尚德,而这对夫妇也是几年前才刚刚得知父亲的真实身份。

1922年,杨靖宇与家乡的一位姑娘郭莲结为伴侣。

1923年,杨靖宇考入了开封市的河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在校期间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杨靖宇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入团之后,杨靖宇奉组织命令参加了确山暴动,也正是在这场革命运动中,杨靖宇成为了一位合格的战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那段日子里,杨靖宇为革命四处奔走,而妻子郭莲则担负起了为家庭操劳的责任。

但参加革命的杨靖宇很快就遭到了敌人的迫害,不仅自己遭到了通缉,他的母亲、妻子也成为了敌人搜捕的对象。

1926年,杨靖宇的儿子马丛云出生了,为了不给自己的丈夫添乱,郭莲只得一边照顾着生病的婆母,一边带着尚还在襁褓之中的马丛云东躲西藏,一度只能以要饭为生。

就这样,夫妻二人分分合合,躲避着敌人的搜捕。

1928年,郭莲在一个狭小的窝棚内为杨靖宇又诞下了一个女儿。而这时的杨靖宇因为组织上的任务,需要离开妻儿前往外处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在女儿出生后的第5天,杨靖宇来到了母亲和妻儿藏身的窝棚,一想到自己离去后,母亲和妻儿无人照应,注定要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杨靖宇满含热泪一时语塞。

然而杨靖宇还是忍痛和妻子开口说道:“明天我可能要出趟远门,也许要几年都回不来,这个家就辛苦你了!”

一直过着躲躲藏藏的日子的郭莲深知,自己的丈夫在干着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她在听到丈夫的此番话之后,也只是重重的点了点头。

在郭莲眼中,这可能只是一次不得已的分别,自己的丈夫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回来。

然而夫妻之间的这次分别,却成为了诀别。

杨靖宇离开之后不久,他的母亲就因病去世,留下郭莲独自一人抚养一对儿女。丈夫的离去让郭莲每日都无比的思念,手中唯一一张杨靖宇的照片,成为了她思念的寄托。

在郭莲的拉扯下,杨靖宇的一对儿女顺利长大成人。

1942年,马丛云在家人的操持下与一位名叫方绣云的姑娘成了家,眼看一双儿女都长大成人,自己思念的丈夫却迟迟未归,郭莲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愈加强烈。

然而在杨靖宇远离家乡参加革命后,敌人对杨靖宇妻儿的迫害却并没有停止。

1944年郭莲被敌人严刑拷打,逼问其杨靖宇的下落,敌人殴打郭莲后又将其推入茅坑,伤口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加上天气炎热,郭莲的伤势急转直下,不久之后就撒手人寰。

在临死前,他将儿女叫到跟前,嘱咐他们要保存好杨靖宇的照片,让他们记住他们父亲的名字—马尚德。但是郭莲不知道,她日思夜想的丈夫早已牺牲在了东北的白山黑水之中……

离开妻儿的杨靖宇先后辗转洛阳、上海参加革命,最后在组织的安排上奉命前往东北组织抗日力量抵御入侵,并改名杨靖宇。

1933年,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杨靖宇担任师长兼政委,在东北吉林对日寇进行游击战争。

1938年1月,杨靖宇率部进入吉林辑安,到处袭击敌人。然而同年6月第一军第一师的师长程斌叛逃了革命,抗联因此损失惨重,到1939年,抗联第一军已经不足一千人。

这时的杨靖宇为了保护抗联的剩余力量,决定率领部队进入濛江,因为濛江境内建有各种密堡70多处,补给还算充足。杨靖宇打算等熬过敌人的冬季围捕,再率领部队从长计议。

然而杨靖宇不知道的是,因为叛徒的出卖,在濛江的各处设施早已被程斌破坏殆尽,等待杨靖宇将军的是敌人设下的层层罗网。

日本关东军对杨靖宇将军领导下的抗联恨之入骨,必欲灭之而后快。1939年10月,伪满警察大队和日军纠集2.5万人开进濛江,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消灭抗联,活捉杨靖宇。

被敌人围困濛江的抗联补给困难,为了安全度过冬天,1940年初,杨靖宇外出筹集粮草,不料却让敌人知道了行踪。

得知此消息后的敌军,对杨靖宇将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围捕,然而杨靖宇将军率领部队与敌人展开了周旋,让敌人在茫茫雪上中搜捕十余天未果。

但是在这个紧要关头,又一名叛徒出卖了革命,向日军泄露了杨靖宇将军的行踪。内外交困下,杨靖宇不得只身犯险下山向当地农民购买粮食,然而杨靖宇将军却再次遭到出卖。

得知了杨靖宇将军行踪的敌人,在濛江县三道崴子将杨靖宇将军包围。面对敌人的重重包围和劝降下,杨靖宇将军毫无惧色,直到被敌人残忍击杀。

杨靖宇死后,敌人还将他的遗体解剖,结果发现他的胃中没有一粒粮食,只有没有消化完的草根和树皮,甚至还有棉衣里面的棉絮。

残忍的敌人解剖杨靖宇将军之后,甚至还将将军的头颅割了下来做成了标本。

1946年,为了纪念杨靖宇将军,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将杨靖宇的牺牲地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以表示永久纪念。

在杨靖宇将军牺牲后,组织上一直没有放弃对他家人的寻找。而马丛云和妻子也也一直没有放弃对父亲的寻找。

建国之后的1951年,《河南日报》登报发表纪念杨靖宇将军的文章,这时的马丛云才意识到父亲已经牺牲,自己日思夜盼的父亲马尚德就是牺牲的抗联英雄杨靖宇。

为了寻找杨靖宇将军的后人,在黑龙江政府的四处查访下,最终找到了杨靖宇将军和儿子马丛云和女儿马锦云,并向烈士遗孤伸出了援手。

就这样,在组织的安排下,马丛云成为了郑州铁路局的一名员工。

1953年,应东北烈士纪念馆之邀,马丛云夫妇前往哈尔滨市,为父亲杨靖宇扫墓。

这趟瞻仰父亲陵墓的行程中,杨靖宇生前的战友送给了马丛云一块桦树皮,并告诉他杨靖宇将军当年就靠吃树皮与敌人战斗的英勇事迹,从此,这块树皮就成了马家的传家宝。

此后,马丛云时刻要求自己要牢记父亲的意愿,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并告诫妻子要教育孩子以爷爷为榜样。

1958年,杨靖宇将军的墓园迁往吉林省通化市靖宇陵园,烈士最终归葬在了那片他曾经为之奋斗过的土地上。

1964年,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马丛云因公牺牲,时年仅37岁,葬在了郑州市烈士陵园。

在丈夫的要求下和自身强烈的责任感,马丛云的目前方绣云一直对杨靖宇将军的孙子严格要求,并让他们要时刻牢记杨靖宇将军的精神。

在马丛云去世后,方绣云独自一人拉扯他的儿女长大成人。尽管他知道孩子的爷爷是著名的抗日英雄,但是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方绣云都不愿给组织添麻烦去寻求特殊照顾。

方绣云生前曾经回忆到,她一生中只找过三次政府。

第一次是大儿子当兵时,有人故意造谣说大儿子腿有毛病,她亲自前往征兵处为儿子证明。

第二次是马丛云死后抚恤金被挪用后,她去找了一次政府。

第三次是两个女儿下乡时,她找街道办帮忙解决了一床被子。

在这样严苛的家风下,杨靖宇将军的五个孙子都时刻不忘爷爷的精神,踏踏实实的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杨靖宇将军的长孙马继光从小就双耳失聪,但是仍旧身残志坚,在父亲马丛云曾经工作过的材料厂当工人。而二女儿和三女儿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毕业后也在郑州铁路局担任工作。

杨靖宇将军的二孙子马继志则是和爷爷一样,投身部队,并参加了著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因战负伤荣立三等功,并在复员后又积极投身工作,成为了铁路上的一名火车司机。

杨靖宇将军最小的孙子马继民也和哥哥一样积极投身部队,曾在南海舰队服役四年,在转业后也成为了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人。

而马继民和哥哥姐姐比起来,与爷爷曾经奋斗过的这块土地—吉林省则有了更深的联系。

从1988年马继民第一次为爷爷杨靖宇扫墓之后,他就一直没有与靖宇县断了联系,几乎每年的清明时分,他都要前往靖宇县为杨靖宇将军祭奠。

靖宇县的县委、县政府也在每年清明时为马继民和杨靖宇将军的家属提供各种便利,就这样马继民和靖宇县的父老乡亲越来越熟悉,也对爷爷曾经奋斗过的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2005年,马继民受邀参加杨靖宇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在纪念期间的会议上,马继民和当地的领导一块探讨如何发展红色旅游的问题。

而在这时,当地的一位领导同志突发奇想,想到让马继民来靖宇县帮助当地发展红色旅游。

马继民听闻此建议,当时并没有明确表态。在他返回郑州后,靖宇县的相关领导多次致电马继民,陈恳的邀请他来靖宇县担任县长助理。

为此马继民考虑再三,甚至专门举办家庭会议来讨论此事。因为他把爷爷的形象看的十分神圣,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工作,给爷爷抹黑。

在经过层层的思考后,马继民答应了靖宇县领导的要求,但是他说必须要坚持一个大前提,那就是不要一分钱工资,因为这是自己作为杨靖宇将军孙子应尽的义务。

就这样,马继民接受邀请函前往靖宇县担任县长助理,负责红色旅游工作,但是他的组织关系却一直留在郑州铁路局,在靖宇县不要工资,只领取一点微薄的补助。

马继民在到靖宇县后兢兢业业,吃在县委食堂,住在办公室,绝不要求特殊待遇。

在他的努力下,靖宇县的红色旅游也得到了发展,也让更多人认识了杨靖宇将军,知道了什么是抗联精神!

结语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马继民和杨靖宇的后代们获得了这个荣誉,这不仅是对杨靖宇将军的告慰,也是对他们一直恪守杨靖宇将军遗志的肯定!

如今再过3天,就是杨靖宇将军牺牲的84周年,而他的后人也在十几年的风雨中磨砺成长,他们用自己的勤恳和默默奉献的精神,诠释着什么是爱国情怀。

让我们缅怀杨靖宇将军,也为他的后人点赞!

3 阅读:30

沐光知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