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某些看似无害的举动实际上可能正在悄悄增加我们罹患癌症的风险。是否了解?父母亲将食物嚼碎后喂给孩子、朋友们使用公筷相互夹食......这样的行为,实际上可能隐藏着致癌的巨大威胁。一种叫做“幽门螺杆菌”的细菌,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持续传播的。
幽门螺杆菌究竟是什么?它如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并影响我们的健康呢?你知道我们该如何防止和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吗?接下来,我将逐个解答这些问题。
01
早期胃癌,成功被治愈性切除
近来,一条关于78岁的蒋大伯(化名)因偶然的胃镜检查而发现早期胃癌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好消息是,对于像蒋大伯这样早期发现的胃癌患者,现在有了一种新的微创手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ESD是一种在内镜下治疗消化道病变的微创手术,它常被用作早期胃癌、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扁平、凹陷及侧向发育型结直肠病变的首选治疗方式。ESD不但能够一次性移除较大的粘膜病变,同时也具备侵袭性较小、病理检查准确、手术后复发概率低和快速恢复等特点。
因此,蒋大伯接受的ESD手术非常成功,术后胃粘膜恢复良好,病理显示胃粘膜病变为高-中分化管状腺癌,肿瘤切除完整,切缘阴性。
02
一类致癌物,感染7亿中国人
胃癌的源头可能让您感到惊讶的是,蒋大伯罹患胃癌并非偶然。他的家族中有癌症史,同时,他的幽门螺旋菌检查结果为阳性。
根据浙江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陈礼鹏的说明,目前已知唯一一种能在人体胃部长期存活的细菌是幽门螺杆菌。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列入一类致癌物清单。根据2023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资料,大约7亿中国人被幽门螺杆菌感染,国内居民中有近半数受到此细菌的影响。
03
幽门螺杆菌:引发多种疾病的隐患
更让人震惊的是,幽门螺杆菌不仅仅关联着胃癌,它还与其他多种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1. 携带幽门螺杆菌,大幅提升患上肠癌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仅在胃部能够生存的幽门螺杆菌,与大肠癌的产生之间有着紧密的因果联系。
2. 或许增加患喉癌的风险
通过11项研究综合分析得出,患有咽喉癌的个体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比率明显提高。这与幽门螺杆菌释放的毒素和具毒性的酶相关。
3. 不只是致癌,对大脑也有害
最新的研究发现,能够引发癌症的幽门螺杆菌也会对大脑造成伤害。与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相比,感染该菌的人群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几率提高了11%,在感染期为7.3至10.8年时,患病风险达到最高,提升至24%。
04
如何检测和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尽管幽门螺杆菌被认为是胃癌的元凶,但并非人人都需接受幽门螺旋菌的检测。
存在像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早期胃癌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胃次全切除术者、有胃病家族史、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风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好消息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日常行为来预防幽门螺杆菌的传播。
1)使用公筷,避免交叉感染
2)定期给餐具进行消毒
3)避免嘴对嘴给孩子喂食
4)饭前便后要洗手
5)家族中一人查出幽门螺杆菌,全家都应进行检查,并予以正规治疗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幽门螺杆菌的一些信息,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在面对如此巨大的健康挑战时,我们要更加珍视自己的生命,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同时也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健康养生,享受生活。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