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察言观色”:原义深广,并非简单的劝你机灵一点

愚鲁说文化 2024-05-07 15:30:21

综上……还可以如何用察言观色这个词劝我们的孩子?——做个知让有度的人,知道如何以小让的积累避免大让;大让凭正义,有底线。

“察言观色”,今天最常用的成语之一——以至于此时此刻,多少饱经风霜、为人父母者,正在谆谆告诫初入社会的子女:“在单位,要懂得察言观色啊……”怎么了?不对吗?用错了吗?没错,惟成语的传承、传播总有这个问题,曰:既然离开了原本的上下文,便免不了的越传越“扁”——无奈牺牲掉了不少原义中的精华。察言观色的原义是什么?先须看它原本的上下文,厥为:某天,子张求教他的老师孔子:“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

——读书人、知识分子,如何才能做到“达”呢?于此,孔子并不急着回答。

“你先说说,你所谓的达是什么意思?”子张释之:“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哦,原来你所谓的达只是有名气而已………孩子,那不是达。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是的,“察言观色”正由此而来(《论语·颜渊第十二》)。结合上下文,这个词还有什么值得挖掘之处?至少有三:1、它讲的本不是什么职场小技巧,而是为人的境界——尤其是作为一名士子、君子、读书人、知识分子的境界。

——读过书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其内在,“质直而好义”;外在是察言观色。

简而言之,这样的人往那里一摆,既使人信得过他们的品行,亦使人折服于他们的修养。反过来说,“察言而观色”的前提正是“质直而好义”;否则,不就沦为了廉价而危险的阿谀谄媚了吗?质之,察言以诚意,观色以正义——察言观色这个词,牵着君子或达人之所以让人熨帖的逻辑。2、察言观色还不够,仅仅让人熨帖还不够,还须“虑以下人”——察言观色的目的是什么?不在“即时取利”,在于适时调整“让利于人”的分寸。

——通达的人,懂得成就别人才是成就自己,懂得长远的利益必定来自与人合作。

所以,通达的读书人长什么样子?其大的轮廓是,把自己读成一个忠信有德的君子;外在的举手投足是,知“让”——至低也是能照顾别人的言、色。为了什么?功利点说,为了此刻不开罪于人,为了周而不比,为了回旋余地,为了真正长远的利益……春秋长史,多少因小失大、因小不让而终致大让的教训啊!卫懿公好鹤,总让人迁就他的鹤,关键时刻,甲人哗变:“让你的鹤替你去打仗好了!”(《左传·闵公二年》)综上,3、还可以如何用察言观色这个词劝我们的孩子?

——做个知让有度的人,知道如何以小让的积累避免大让;大让凭正义,有底线。

【主要参考文献】《论语》,《左传》,何晏《论语集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李泽厚《论语今读》等。

写于北京办公室

2024年5月6日星期一

0 阅读:0

愚鲁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