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两院院士与诺贝尔奖无缘,是谁扼杀了他们原始创新能力?

雨琴说商业 2024-03-21 20:05:18

2023年,我国两院院士一共1851人。但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院士获得诺贝尔奖!是院士们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是谁扼杀了他们原始创新能力?

诺贝尔奖的物理奖、化学奖、生理或医学奖是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科学成就奖,它代表着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有重大影响的原始创新。获奖成果主要授予重大的科学发现,或者重大的理论创新科学家,也可授予重大技术突破和应用、实验方法和仪器的重大发明人。

1977年以来,我国培养的大学生(网络图片)

自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我国已经培养了1.4亿大学生,1851人的两院院士。这么多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原始创新人才?

1、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是为培养跟踪型人才设计的

我国现行中高考采用一张有标准答案的试卷,对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综合(物理、化学、历史)等学科进行考试。按每一个学生中高考成绩进行综合排序,这个排序直接决定了谁可以读高中以及读什么样的高中,谁可以读大学以及读什么样的大学。

在这种应试教育制度下,学生们用时间、家长们用金钱提高成绩。学校为了拉开学生们差距,出各种考试专用的偏题和怪题。这些偏题和怪题一方面对今后工作毫无用处,另一方面可以指数级消耗学生时间,消耗家长金钱,就看谁能够扛得住。

应试教育(网络图片)

学生们接受十几年应试教育后,一方面思考问题变得墨守成规和按部就班,另一方面也泯灭他们的好奇心和原始创新能力。

应试教育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跟踪创新科技人才。他们的特长就是跟踪学习美西方先进技术,通过再创新和中国人的勤奋实现超越,实现“1→10”的跨越。

目前我国在5G通信、网络信息、高铁、核电、大型机电设备、大型工程、航天、船舶、电动汽车等高端产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2、我国教育是为了选拔,为了公平,不是为了原始创新

诺贝尔奖是奖励“0→1”的重大科学发现和理论的原始创新。从“0→1”的原始创新,需要有原始创新人才。

显然,我国教育是为了选拔,为了公平,不是为了原始创新,现行的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应培养原始创新人才。

每个孩子从一出生就有好奇心,他会不断地问父母“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能不能那样做?”

孩子们的好奇心(网络图片)

进入小学后,孩子们兴趣还是比较广泛的,由于没有“小考”压力,孩子会参加各种与课堂学习没有直接关系的活动,老师和家长会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他的能力。

进入初中后,随着中考压力越来越大,学生们必须放弃了自己的所有看好和特长,懵懵懂懂的转入中考博杀。博杀胜出的学生继续参加高考博杀,一张考卷决定他是否可以上大学以及上什么大学。

为了公平和有效率地筛选,全体学生都考一样的考卷,进行成绩排序,成绩决定学生能进什么学校。

一般来说,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基本上与他做题时间、做题数量,参加学科辅导数量成正比。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已经失去了青少年的快乐,也泯灭他们的好奇心。

中考、高考学生就是一个“机器人”,只要你不断地给他做题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他就能越来越会做题目,考试成绩越来越好,但与他的原始创新能力无关!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只具有学习和跟踪创新能力,可以想象,面对从小学到大学本科十几年有标准答案试卷,已经泯灭了学生好奇心。

可以看出,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缺陷,是很难培养出原始创新人才的。哪怕高考状元考进清华北大,只能说明你会墨守成规的读书,考试成绩比别人优秀,并不能表明你有创新能力。

3、我国科技原始创新型人才从哪里来

由于我国教育制度的缺陷,几十年的应试教育培养他们墨守成规,按部就班,技术跟踪的思维模式,他们能够适应人类社会90%的跟踪创新工作,但是很难适应人类社会10%的原始创新工作。

原始创新人才(网络图片)

这10%理原始创新人才从哪里来?

一是国内自己培养,利用我国大学生毕业数量已经大于出生人口的契机,对中高考制度进行改革,让原始创新型人才得到培养。

二是从国外直接引进;

三是在有国外初中、高中、大学本科及研究生经历学生中寻找;

各位网友,大家怎么看?

0 阅读:0

雨琴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