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可轻松拿捏吴三桂,却因细节大败山海关,李自成的失败值得深思

从菡聊历史 2024-05-23 19:54:43

1664年3月,李自成逼进北京城,崇祯帝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率领关外辽东大军进京勤王。

吴三桂的勤王大军刚到山海关,大顺军就已经攻破北京城,皇帝朱由检自缢身亡,明朝正式宣告灭亡,吴三桂成了无国之将,无君之臣,夹在满清和大顺两大势力之间,只有投降一条出路。

虽如此,拥有5万百战之士的吴三桂,占据山海关的地利天险,却成了可以左右历史走向的关键力量。关外满清可以出动的兵力不过7万余,李自成在北京的军力,也只有10万之众,无论吴三桂归顺谁,必将导致力量天平的倾斜。

3月19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城,22日,吴三桂决定归顺李自成,并于当日率军离开山海关,将山海关的防务移交给李自成派来的军队,前往北京朝见新主,接受李自成的封赏。

26日,大军行至河北玉田县(距离北京只有200余里)时,吴三桂突然率大军折返,再次攻占山海关,之后转身投降了满清的多尔衮。

4月21日,山海关战役爆发,吴三桂与多尔衮的满清联军,大胜大顺军,李自成败退回北京,不久之后又西撤回了西安,将已经占领的中原大地,拱手让给了满清,为大顺军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大顺政权,最终走向败亡,有其本身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吴三桂的临阵倒戈,是决定性的偶发因素。

拥有绝对优势的李自成,原本可以轻松拿捏吴三桂,却因细节错失良机,一失铸成千古恨。

李自成正确的操作,应该是这样子的:

其一,断其退路。仅占据山海关的吴三桂,没有粮草军饷来源,没有战略回旋空间,没有可以巩固的后勤基地,投降是他的唯一出路。当吴三桂决定投降大顺时,李自成应该按照常规操作,要求吴三桂纳投名状,先率领大军向关外的满清军队发出挑战,与满清彻底决断。

即使不要求吴三桂纳投名状,也应当机立断,命令已经接管了山海关的大顺军,以吴三桂的名义,向满清政权发出挑战檄文,彻底激怒多尔衮,彻底切断吴三桂投清的通道。

其二,笼络其心。亡国之将、亡君之臣的吴三桂,如惊弓之鸟,惶恐不安。拥有绝对优势的李自成,应当考虑对方的心理状态,不必等到吴三桂到北京时再行封赏,完全可以派出隆重的使者团,带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同时从北京出发,与从山海关拔军进关的吴三桂,在中途汇合,兑现“父子封侯”的诺言。如此操作,完全可以打消吴三桂所有疑虑,也可以避免各种流言,防止吴三桂中途生变。

这不是事后诸葛亮,而是吴三桂对于当时的大顺政权,意义非凡,非争取拉拢不可,不这样就会前功尽弃。既然志在必得,就必须思虑周全,各种细节都尽做到尽善尽美,这是做大事的原则和必然要求。

其三,跟随监视。做不到前两点,大顺军也应该派出哨骑,在吴三桂进京的必经之路上,沿途遍布少量快马探报,名为迎接护送,实为监视,及时将吴三桂大军的行程、动向,第一时间报告给北京的决策层。

这样的安排有两大好处,第一,可以打消吴三桂中途生变的可能性,临阵倒戈如果做到了保密性和突发性,就没有意义,也没有成功的可能,吴三桂即使听到流言,心生疑虑,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第二,如果吴三桂仍然突然调转枪头,折身返回山海关,重新攻打山海关的大顺军,李自成也完全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军事部署,派大军尾随吴三桂的大军,在山海关前,与守关的8千余大顺军,里外夹击,关外又没有满清的大军救援,吴三桂必败无疑。

即使后来让吴三桂从容重新攻占了山海关之后,李自成组织的大顺军仰攻,激战一昼夜,吴三桂明显不支,如果不是满清的大军突然杀出,吴三桂仍然必败无疑。

其四,当机立断。4月13日,距离吴三桂反叛7天之后,李自成集结大军,从北京向山海关进发,征讨吴三桂。当大军行至三河县时,李自成遇到了吴三桂派来的使者,谎称吴三桂仍然愿意投诚,请求李自成宽限几天。

李自成信又为真,立即放慢行军速度,派出领兵政府尚书衔的王则尧,前往山海关与吴三桂谈判,整整耽误了3天的行程。3天,可是致命的3天,这3天里,正是关外满清多尔衮的大军,日夜兼程飞驰山海关的关键时刻。

如果没有耽搁这3天,李自成的大军完全可以从容地攻下山海关,吴三桂只能败走关外,以败军丧师之将,去迎接他的新主子。

等到多尔衮的大军赶到山海关时,以李自成的10万大军驻守关隘,满清的骑兵发挥不了优势,而且大顺政权遍布各地的百万大军,可以源源不断地进驻山海关。此时的多尔衮,也只能望关兴叹,引师回老巢了。

按照正常人的思路,吴三桂刚刚背叛过一次,各种势力、形势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李自成怎么还能再次相信他呢?即使心存侥幸,也应该是剿抚并进,两不担误,能够再次招降则更好,不能招降,也绝不容许吴三桂再次耍花招,毫不留情地坚决打击消灭。

如此,则历史将重新改写。李自成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一则,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自信;二则,对关外满清的行动毫不知情;三则,轻敌,认定吴三桂的5万人马,翻不起大风浪,在百万大顺军面前,不堪一击 ;四则,在重大事项的安排落实上,有瑕疵、有纰漏。

细节决定命运,诚不欺人!

0 阅读:77
评论列表
  • 2024-05-24 00:03

    不懂历史,一厢情愿,莫名其妙。

从菡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